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4,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日斜
横斜
斜晖
斜照
斜月
斜曛
斜倚
月斜
径斜
欹斜
斜川
西斜
褒斜
斜插
狭斜
《骈字类编》:日斜
唐 皇甫曾 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 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
唐 戴叔伦 过柳溪道院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飞。
唐 刘禹锡 终南秋雪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
唐 章孝标 西山广福院 日斜登望处,湖畔一僧归。
《漢語大詞典》:横斜
(1).或横或斜。多以状梅竹之类花木枝条及其影子。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竹影横斜,荷香飘荡。一襟满意凉。”《广陵潮》第三四回:“墙砖剥落,窗柱横斜,燕子粪地上都堆白了。”
(2).代指横斜之物。 宋 范成大 《伏闻知府秘书欲取小杜桐庐诗语以见花名堂计梅开堂成归舟已下南浦》诗:“説与横斜应早计,不须更待雪花催。”此指梅花。
《國語辭典》:斜晖(斜暉)  拼音:xié huī
傍晚西斜的阳光。南朝陈。徐陵 春日诗:「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國語辭典》:斜照  拼音:xié zhào
1.傍晚西斜的阳光。唐。上官仪〈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诗:「晚云含朔气,斜照荡秋光。」
2.光线从偏面照射。唐。李群玉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诗:「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漢語大詞典》:斜月
(1).西斜的落月。《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八》:“凉风开窓寝,斜月垂光照。”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 瀟湘 无限路。” 清 龚自珍 《导引曲》词之二:“怊悵緑梅花下路,半襟斜月不知寒,凤屧过阑干。” 茅盾 《子夜》三:“她们这一伙,满脑子是俊伟英武的骑士和王子的影像,以及海岛、古堡、大森林中,斜月一楼,那样的‘诗意’的境地。”
(2).喻女子的眉毛。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眉》:“独写春山,入 锦江 而望远;双描斜月,对寳镜而增妍。”
《漢語大詞典》:斜曛
(1).黄昏,傍晚。 元 陈旅 《题韩伯清所藏郭天锡画》诗:“岁晚怀人增感慨,晴窻展玩到斜曛。” 明 孙柚 《琴心记·汉宫春晓》:“嬾结芙蓉带,愁鬆翡翠裙。晓来香阁坐,常恐又斜曛。”
(2).落日的馀辉。 清 周亮工 《同箨庵酌第二泉竟》诗之一:“轻舟能暂泊,扶老送斜曛。” 林纾 《题画》诗:“危栈黏天路不分,鞭丝帽影印斜曛。”
分類:黄昏落日
《漢語大詞典》:斜倚
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例如:他真地斜倚过去把头靠在她的肩上。
向后靠或向后倾斜
《骈字类编》:月斜
唐 李商隐 无题四首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骈字类编》:径斜(径斜)
宋 王安石 初晴 幅巾慵整露苍华,度陇深寻一径斜。
《漢語大詞典》:欹斜
歪斜不正。 汉 陆贾 新语·怀虑:“ 管仲 相 桓公 ,詘节事君,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正其国如制天下。”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宋 苏辙 《再赋葺居》之三:“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梁柱半欹斜。” 清 纳兰性德 《锦堂春·秋海棠》词:“夜来微雨西风里,无力任欹斜。” 朱自清 《儿女》:“桌子上是饭粒呀,汤汁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
《漢語大詞典》:斜川
(1).古地名。在 江西省 星子 、 都昌 二县县境。濒 鄱阳湖 ,风景秀丽, 晋 陶潜 曾游于此,作《游斜川》诗并序。 宋 张炎 《风入松·岫云》词:“记得 晋 人归去,御风飞过 斜川 。” 宋 刘过 《行香子·山水扇面》词:“何人村墅,若个林泉。恰似 欹湖 ,似 枋口 ,似 斜川 。”
(2).古地名。泛指游览胜地。 宋 张炎 《高阳台·西湖春感》词:“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3).古地名。在 河南省 郏县 境, 宋 苏轼 子 苏过 的居所名。 苏过 移家 颍昌 ,营湖阴水竹数亩,名为 小斜川 ,自号 斜川居士 ,并名其所著曰斜川集
《骈字类编》:西斜
南北朝 王僧孺 忽不任愁聊示固远诗 泪逐东归水,心挂西斜月。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唐 薛能 曲江醉题 狂遍曲江还醉卧,觉来人静日西斜。
唐 韦庄 送人归上国 送君江上日西斜,泣向江边满树花。
唐 贯休 古塞上曲七首 其五 不堪登陇望,白日又西斜。
分类:西斜
《漢語大詞典》:褒斜
亦作“褒斜”。 见“ 襃斜道 ”。
《漢語大詞典》:褒斜道
古道路名。因取道 褒水 、 斜水 二河谷得名。二水同出 秦岭 太白山 : 褒水 南注 汉水 ,谷口在今 陕西省 勉县 褒城镇 北, 斜水 北注 渭水 ,谷口在今 陕西省 眉县 西南。通道山势险峻,历代凿山架木,于绝壁修成栈道,旧时为 川 陕 交通要道。汉书·沟洫志:“其后人有上书,欲通 襃斜道 及漕,事下御史大夫 张汤 。 汤 问之,言:‘抵 蜀 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 襃斜道 ,少阪,近四百里。’”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 襃斜道 、故道: 襃水 通 沔 ,在 兴元府 襃城县 ; 斜水 通 渭 ,在 京兆府 武功县 。故道今 凤州 梁泉县 。”亦省作“ 襃斜 ”。史记·货殖列传:“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 襃斜 綰轂其口。”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贩者负入 襃斜 ,船循 渭 而下,首尾相继不絶。” 明 唐顺之 《题赠乔佥事兼为乃翁封君寿》诗:“为郎几岁歷 金华 ,还闻建节度 褒斜 。”参阅元和郡县志·兴元府·褒城县
《分类字锦》:斜插
南史王俭传监试诸生巾卷在廷剑卫令史仪容甚盛作解散帻斜插簪朝野慕之相与放效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分类:
《國語辭典》:狭斜(狹斜)  拼音:xiá xié
1.又窄又斜。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小市长陵路狭斜,当檐一树碧桃花。」
2.狭路曲巷。汉。无名氏〈长安有狭斜行〉:「长安有狭斜,道狭不容车。」狭斜处多为妓女所居,故后每喻为妓女的居所。南朝梁。沈约〈丽人赋〉:「狭斜才女,铜街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