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出斩(出斩)  拼音:chū zhǎn
处决、斩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咱自徐州劫狱后,官司防备严紧;只得候出斩时,去劫法场救他。」
分类:处决斩首
《漢語大詞典》:禽馘
俘获斩首。 清 李鸿章 《复张西园》:“贼於初七八日由 武定 、 阳信 、 海丰 北趋,十二日 湘 、 豫 各军败之於 盐山 境内,禽馘甚众。”
分類:俘获斩首
《漢語大詞典》:枭禽(梟禽)
擒获斩首。禽,同“ 擒 ”。南齐书·氐传:“﹝ 范柏年 ﹞今已梟禽, 乌奴 频被摧破,计其餘烬,行自消夷。”
分類:擒获斩首
《國語辭典》:砧锧(砧鑕)  拼音:zhēn zhì
一种古时的刑具。斩首或腰斩时,人伏卧于其上受刑。宋。欧阳修〈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将再干于冕旒,宜先伏于砧锧。」
分類:斩首腰斩
《漢語大詞典》:枭获(梟獲)
擒获斩首。续资治通鉴·宋神完元丰五年:“大兵深入讨贼,期在梟获元恶,如已破其巢穴,虽未得 乞弟 ,亦听班师。”
分類:擒获斩首
《漢語大詞典》:三斩(三斬)
古代的酷刑。先斩足,次斩腰,后斩首,谓之“三斩”。晋书·徐嵩载记:“ 方成 怒,三斩 嵩 ,漆其首为便器。”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斩者,斩其足,斩其腰,斩其颈也。”
分類:酷刑斩首
《漢語大詞典》:论斩(論斬)
判处斩首。清史稿·高宗纪四:“辛酉, 庄有恭 论斩。”
《漢語大詞典》:骈斩(駢斬)
一并斩首。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弁报恩:“盖 玉 与 张文冕 等,俱 瑾 弟一用事羽翼,已駢斩於市久矣。”《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羣盗劫杀拒捕,歷有确据……駢斩庶当其罪。”
分類:一并斩首
《漢語大詞典》:枭决(梟决)
斩首处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自古庸臣误国……一夕之鬨遽弃金汤如 瑞澂 、 张彪 二人者,都下士夫万口唾駡,谓非梟决不足蔽辜。”
分類:斩首处死
《漢語大詞典》:枭首示众(梟首示衆)
斩首悬示于众。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治定》:“一面差官江口立庙奉祀 子胥 ,一面将 伯嚭 梟首示众。”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即请出王命、尚方剑,将 别庄燕 同 冯君瑞 梟首示众。” 鲁迅 《伪自由书·保留》:“犯人当场捕获,据供系受 日 人指使,遂于次日绑赴新站外枭首示众。”
分類:斩首
《国语辞典》:挨刀的  拼音:āi dāo de
旧时死囚例于法场受刀斩首,故骂人缺德该死为「挨刀的」。《红楼梦》第七五回:「你听听,这一起没廉耻的小挨刀的,才丢了脑袋骨子,就胡吣嚼毛了。」
《國語辭典》:抄斩(抄斬)  拼音:chāo zhǎn
搜查死囚的家人,并予以斩首。《文明小史》第四回:「难道大公祖不问皂白,就拿他凌迟碎剐,全门抄斩吗?」
分類:斩首
《漢語大詞典》:签首级(簽首級)
旧时的一种酷刑。即斩首高悬以示众。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律令刑罚·枭首:“昔 黄帝 斩 蚩尤 ,悬首军门,此梟首之起也。左传曰, 叔孙昭子 杀 竖牛 ,投其首 寧威 之上。 秦 汉 曰梟首,始於 黄帝 之斩 蚩尤 。 顾野王 玉篇曰:‘梟首: 秦 刑也。’今谓之签首级。”
《国语辞典》:身首分离(身首分离)  拼音:shēn shǒu fēn lí
头和身体分开。指斩首。《战国策。秦策四》:「身首分离,暴骨草泽。」
《漢語大詞典》:殊死刑
斩首的死刑。后汉书·梁统传:“臣窃见 元 哀 二帝轻殊死之刑以一百二十三事。手杀人者,减死一等。” 李贤 注:“《东观记》曰:‘ 元帝 初元 五年,轻殊死刑三十四事; 哀帝 建平 元年,轻殊死刑八十一事。’”
分類:斩首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