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包公案
强合和成
秦镜高悬
《国语辞典》:包公案  拼音:bāo gōng àn
书名。作者不详,约成于明代。全书包含包拯断案故事六十馀则(一本百则)。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后世公案小说深具影响。
《漢語大詞典》:强合和成
旧时断案用语。谓男子始以暴力求合于女子,后得与之和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鞫奸》:“如但始而闻声,邻人方且窃听;忽喧声乍止,是始强而终以和成者也……按律以强合、以和成犹非强之文,则不得以强坐绞矣。或曰,强合和成,盖谓初次强合,后皆和成,非指此一次而言也。”
《國語辭典》:秦镜高悬(秦鏡高懸)  拼音:qín jìng gāo xuán
秦镜,明镜。能分辨是非、善恶。参见「秦镜」条。秦镜高悬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正无私。也作「明镜高悬」。
《國語辭典》:秦镜(秦鏡)  拼音:qín jìng
传说秦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鉴别人心邪正。见《西京杂记》卷三。后用以指明镜,能分辨是非、善恶。唐。刘长卿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诗:「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唐。元稹〈谕宝〉二首之二:「秦镜无人拭,一片埋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