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1,分3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宗族
九族
族人
公族
亲族
族党
睦族
望族
大族
族类
氏族
族属
族姻
名族
水族
《國語辭典》:宗族  拼音:zōng zú
1.同一姓氏世代相传的家族。
2.同族的人。《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三国演义》第二回:「昔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口皆被戮。」
《漢語大詞典》:九族
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孔 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见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引 夏侯 欧阳 等说。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唐 王昌龄 《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 楚 囚,深谿寂寞絃苦幽。”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 何香凝 《我的回忆》:“当时革命叫做‘造反’,被 清 政府知道,是会诛连九族的。”
《國語辭典》:族人  拼音:zú rén
同宗族的人。《礼记。大传》:「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
《國語辭典》:公族  拼音:gōng zú
1.诸侯的同族。《文选。曹囧。六代论》:「臣闻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根无所庇荫。」
2.复姓。如汉代有公族进阶。
《國語辭典》:亲族(親族)  拼音:qīn zú
指家属及同宗族的人。如:「儿女的成就,除了对自己负责外,也要能体会父母面对亲族邻里时的感受。」《孔子家语。卷一。问礼》:「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南史。卷六二。列传。徐摛》:「性又清简,无所营树,俸禄与亲族共之。」
《國語辭典》:族党(族黨)  拼音:zú dǎng
聚居的同族亲属。《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晋人克栾盈于曲沃,尽杀栾氏之族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上无公姑,下无族党,是他一个主持门户,守著儿子度日。」
《漢語大詞典》:睦族
和睦亲族。语出《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唐 元稹 《代李中丞谢官表》:“虽牵丝入仕,或因琐碎之文,而执简当朝,实由睦族而致。”旧唐书·文宗纪下:“宜开列土之封,用申睦族之典。”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迎武宗驾还帐词:“一统山河调玉烛, 尧 舜 至仁先睦族。”
《國語辭典》:望族  拼音:wàng zú
有声望的世家豪族。《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卫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
《國語辭典》:大族  拼音:dà zú
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红楼梦》第五七回:「你们贾家独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得一父一母,房族中真个再无人了不成!」
《國語辭典》:族类(族類)  拼音:zú lèi
1.同族。《左传。成公四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
2.同类。《周礼。春官。钟师》汉。郑玄。注:「玄谓以文王、鹿鸣言之,则九夏皆诗篇名,颂之族类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宗属为皇孙,爵为上公,知宽等叛逆族类,而与交通。」
《國語辭典》:氏族  拼音:shì zú
1.一个单系的继嗣群,通常拥有共同财产,且为外婚的或地域化的亲属团体,可能是父系氏族,也可能是母系氏族。成员相信共有一位创始的祖先,但其正确的谱系关系不一定能清楚追溯。
2.姓氏宗族的分系,分开来称为「氏」、合称为「族」。汉。班彪 王命论:「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于春秋。」
《漢語大詞典》:族属(族屬)
同族的亲属。礼记·大传:“同姓从宗,合族属。” 郑玄 注:“合,合之宗子之家,序昭穆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上》:“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且既到吾家,认做妹子,必是亲戚族属逐处明白,方像真的,这却不便。”
分類:同族亲属
《漢語大詞典》:族姻
亦作“ 族婣 ”。 家族和姻亲。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 楚 有材, 晋 实用之。 子木 曰:‘夫独无族姻乎?’” 杨伯峻 注:“族,同宗;姻,亲戚。” 唐 元稹 《唐左千牛韦珮母段氏墓志铭》:“凡 韦氏 之族姻闻其丧,莫不亲者悲,疏者嘆,不亦善处其身哉?” 宋 王安石 《泰兴令周孝先哀辞》:“吁嗟于思兮孝于父母,施於族婣兮亦及朋友。” 清 梅曾亮 《台州府同知龙君墓志铭》:“吏所入,衣食其族婣者十餘家。”
分類:家族姻亲
《國語辭典》:名族  拼音:míng zú
1.著名的家族。《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清。毛奇龄〈坞里张氏族谱序〉:「吾邑张姓皆名族,而源委不一。」
2.名字姓氏。《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
《國語辭典》:水族  拼音:shuǐ zú
1.生活于水中动物之泛称。《晋书。卷六七。温峤传》:「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西游记》第一○回:「他每日送他鲤鱼一尾,他就袖传一课,教他百下百著。若依此等算准,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
2.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南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水族有一种称为「水书」或「水字」的古老文字,约两百个字左右。社会以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为基础。经济以农业为主。信仰为以万物有灵观念为基础的自然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