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痿蹶  拼音:wěi jué
委靡。宋。苏轼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
《國語辭典》:嘶喝  拼音:sī yè
声音低沉断续。汉。王充《论衡。气寿》:「生儿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
《國語辭典》:发酸(發酸)  拼音:fā suān
1.发出酸味。如:「天气炎热,饭菜都已发酸,不能吃了。」
2.身体感觉疲惫无力。如:「手脚发酸」。
《國語辭典》:酸软(痠軟)  拼音:suān ruǎn
身体酸痛而疲软。
《國語辭典》:酸软(酸軟)  拼音:suān ruǎn
疲乏无力。《西游记》第二八回:「遍体酥麻,两腿酸软。」《红楼梦》第一○回:「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漢語大詞典》:软瘫(軟癱)
亦作“ 软摊 ”。 绵软无力,难以动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他那里眼倦开软瘫做一垜,我这里手难抬称不起肩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庵主道:‘我眼花,见了 善才 童子,身子多软摊了。’” 茅盾 《子夜》四:“他本能地扶住了一张椅子,便软瘫在椅子里了。”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四:“﹝ 许茂 ﹞身子摇了几下,软瘫倒了下去。”
《漢語大詞典》:剌答
亦作“ 剌搭 ”。 软绵无力;下垂貌。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可怜我这没照覷的娇娃,早諕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猛抬头覰了自惊呀,諕的我这两手便可剌答。” 元 曾瑞 《哨遍·羊诉冤》套曲:“我如今剌搭着两箇蔫耳朵,滴溜着一条麄硬腿。” 元 汤式《一支花·题友田老窝》曲:“破陆续歇两肘疲童洒扫,烟剌答漏双肩老嫗供厨。”
分類:无力下垂
《国语辞典》:气丝丝(气丝丝)  拼音:qì sī sī
气息微弱无力。元。陈克明〈粉蝶儿。画阁萧疏套。普天乐〉曲:「扑簌簌两行泪珠,闷恹恹九分病苦,气丝丝一口长吁。」也作「气氲氲」。
《國語辭典》:热化(熱化)  拼音:rè huà
1.熟悉。《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从这日以后,唐氏渐渐的也就合晁大舍热化了。」
2.大陆地区指联合生产电能和热能的一种方式。如火力发电厂除供应电能外,并利用机组所产生的蒸汽提供热能。
《国语辞典》:步亸(步亸)  拼音:bù duǒ
亸,下垂无力的样子。「步亸」指脚步慵懒无力。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泼新鲜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亸,意软鬟偏。」
《国语辞典》:气氲氲(气氲氲)  拼音:qì yūn yūn
1.气息微弱无力。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俺气氲氲喟然声不定交,助疏刺刺动羁怀风乱扫。」也作「气丝丝」。
2.形容怒气冲冲的样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气氲氲的红了面皮,恰似两朵儿桃花初破蕊。」
《漢語大詞典》:羸软(羸軟)
瘦弱无力之人。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譬犹家人遇寇贼者,必使老小羸软居其中央,丁彊武猛卫其外。”
分類:瘦弱无力
《漢語大詞典》:软亸(軟軃)
无力貌。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回生》:“[扶旦软軃介][生]俺为你款款偎将睡脸扶,休损了口中珠。” 明 徐复祚《投梭记·谋窜》:“你平日间嘴喳喳説开説合,今日里似烧葱一堆软軃。”
分類:无力
《漢語大詞典》:软剌答(軟剌答)
疲软无力貌。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可怜我这没照覷的娇娃,早諕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三折:“则被这金晃的我这眼睛儿花腊搽,諕的我这手脚儿软剌答。”亦作“ 软答剌 ”。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血模糊污了一身,软答剌冷了四肢。黄甘甘面色如金纸。”
分類:疲软无力
《漢語大詞典》:淫泺(淫濼)
酸痛无力。《素问·骨空论》:“淫濼脛痠,不能久立。” 王冰 注:“淫濼谓似酸痛而无力也。”
分類:酸痛无力
《國語辭典》:政出多门(政出多門)  拼音:zhèng chū duō mén
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语本《左传。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比喻中央政府或领导阶层权力涣散。《晋书。卷一一七。姚兴载记上》:「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元史。卷一五○。何实传》:「古者一相,专任贤也,今宰执员多,政出多门,转相疑忌,请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