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痿易
谓痿弱无力。《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 王冰 注:“三阴不足,则发偏枯;三阳有餘,则为痿易。易谓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 张志聪 注:“痿易者,委弃而不能如常之动作也。”
分類:无力张志
《國語辭典》:瘫软(癱軟)  拼音:tān ruǎn
肢体麻木绵软,难以动弹。清。曾国藩〈劝诫营官四条〉:「洋烟瘾发之人,涕洟交流,遍身瘫软。」
《漢語大詞典》:瘫坐
瘫软无力地坐下。例如: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
《漢語大詞典》:酸困
四肢酸软,疲乏无力。例如:干了一整天活儿,她酸困不支,躺在床上。
《漢語大詞典》:烟剌答(煙剌答)
形容疲软无力。亦指下垂。 明 汤式 《一枝花·题友田老窝》套曲:“破陆续歇两肘疲童洒扫,烟剌答漏双肩老嫗供厨。”
《漢語大詞典》:依柔乞煞
形容柔弱无力。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他三个……依柔乞煞手脚滴羞篤速战。”
分類:柔弱无力
《漢語大詞典》:稀软(稀軟)
极软。借指体弱无力。《老残游记》第八回:“我这两隻脚还是稀软稀软,立不起来,怎样是好?”
分類:体弱无力
《漢語大詞典》:纤堕(纖墮)
亦作“ 纤惰 ”。 细柔无力貌。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 袁宝儿 ﹞年十五,腰肢纤堕,騃憨多态。” 清 王晫 《看花述异记》卷三:“庭中有美女,时復取嗅之,腰肢纤惰多憨态。”
分類:细柔无力
《国语辞典》:罗掘俱穷(罗掘俱穷)  拼音:luó jué jù qióng
形容陷于财物缺乏,亦无力筹措的艰难处境。如:「由于天灾人祸,使得饥民陷于罗掘俱穷的境地。」
《国语辞典》:两腿发软(两腿发软)  拼音:liǎng tuǐ fā ruǎn
人受惊惧而两腿无力,站不起来的样子。如:「当警方制住持枪歹徒时,劫后馀生的人质仍吓得两腿发软,全身颤抖不已。」
《国语辞典》:民患淡食  拼音:mín huàn dàn shí
因盐价太贵而致人民无力买盐,必须淡食。后形容人食物过淡,足以致病。《六部成语注解。户部》:「民患淡食:言课税太重盐价因之而贵,以致民人买盐无力,至有淡食之患。养生家言,凡人食过淡,足以致病,故曰患也。」
《国语辞典》:软弱无力(软弱无力)  拼音:ruǎn ruò wú lì
身体虚弱无力。如:「大病初瘉,身体仍有些软弱无力。」
《国语辞典》:弓折箭尽(弓折箭尽)  拼音:gōng zhé jiàn jìn
本指兵器皆已残破,无力战斗。引申为无计可施的意思。《景德传灯录。卷一七。福州罗山道闲禅师》:「今日拟打罗山寨,弓折箭尽也。」也作「弓折矢尽」。
《国语辞典》:弓折矢尽(弓折矢尽)  拼音:gōng zhé shǐ jìn
兵器残坏,无力战斗。《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沈斌弓折矢尽,终为国家效死耳。」也作「弓折箭尽」。
《国语辞典》:浑身发软(浑身发软)  拼音:hún shēn fā ruǎn
因生气或恐惧等而全身无力的样子。《红楼梦》第四四回:「凤姐听了,已气的浑身发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