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昏君  拼音:hūn jūn
1.昏庸无道的君主。《新唐书。卷二○七。宦者传上。序》:「小人之情,猥险无顾藉,又日夕侍天子,狎则无威,习则不疑,故昏君蔽于所昵,英主祸生所忽。」也称为「昏主」、「昏王」。
2.昏庸无能的人。《金瓶梅》第三四回:「恁贼没廉耻的昏君强盗!卖了儿子招女婿,彼此腾倒著做。」
《漢語大詞典》:蝼蚓(螻蚓)
亦作“ 螻螾 ”。
(1).蝼蛄与蚯蚓。 汉 扬雄 《法言·问道》:“ 申 韩 之术,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则狐貍螻螾,不膢腊也歟?”
(2).喻平庸无能的小人。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才豪气猛易语言,往往蛟螭杂螻蚓。”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张超然上舍》:“喜君才华最秀出,餘子螻蚓徒嘵嘵。” 清 唐孙华 《狎客》诗:“叫譟沸螻蚓,毁誉随牙齦。”
《漢語大詞典》:短弱
懦弱而浅薄无能。 晋 卢谌 《赠刘琨书》:“ 諶 禀性短弱,当世罕任。因其自然,用安静退。” 宋 叶适 《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 桐江 笑短弱,负鼎 莘野 嫌豪粗。”
《國語辭典》:闇劣  拼音:àn liè
愚昧无能。《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忠能者进,闇劣者退,谁敢依违而不自尽?」
分類:愚昧无能
《國語辭典》:灶下养(灶下養)  拼音:zào xià yǎng
厨师。《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灶下养,中郎将。」
分類:无能武将
《漢語大詞典》:至罢(至罷)
极无能。罢,通“ 疲 ”。荀子·正论:“至罢不容妻子, 桀 紂 是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罢者,病也,言不能任事也。”
分類:无能
《漢語大詞典》:茧栗犊(繭栗犢)
牛犊。比喻幼弱无能之人。后汉书·赵熹传:“ 更始 乃徵 熹 。 熹 年未二十,既引见, 更始 笑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 李贤 注:“犊角如茧栗,言小也。《礼纬》曰:‘天地之牲角茧栗。’”参见“ 茧栗 ”。
《國語辭典》:茧栗(繭栗)  拼音:jiǎn lì
1.初生的小牛,其角如茧如栗,故以茧栗指小牛。《国语。楚语下》:「郊褅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牲用茧栗,玄酒陶匏。」唐。颜师古。注:「谓牛角如茧及栗者,牛之小也。」
2.比喻花苞。宋。黄庭坚寄王定国诗。序〉:「往岁过广陵,值早春尝作诗云:『春风十里珠帘捲,髣髴三生杜牧之。红药梢头初茧栗,杨州风物鬓成丝。』」
3.形容初生的笋。宋。黄庭坚〈食笋十韵〉:「茧栗戴地翻,觳觫触墙坏。」
《漢語大詞典》:茧栗
谓小牛的角初生时状如茧和栗子。《孔子家语·郊问》:“ 孔子 曰:上帝之牛角蠒栗,必在涤三月。” 汉 焦赣 《易林·乾之旅》:“蠒栗牺牲,敬享鬼神,神嗜饮食,受福多孙。” 汉 王充 论衡·祀义:“圜坵之上,一蠒栗牛,粢飴大羹,不过数斛,以此食天地,天地安能饱?”参见“ 茧栗 ”。
《漢語大詞典》:罢懦(罷懦)
懦弱无能。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其或材拘於局促,智限於罢懦,不能斟酌盈虚,使人不倦。”宋史·狄棐传:“ 棐 坐罢懦,降知 随州 。”
分類:懦弱无能
《漢語大詞典》:疲冗
衰弱无能。《宋书·周朗传》:“吾虽疲冗,亦尝听君子之餘论,岂敢忘之。”
分類:衰弱无能
《國語辭典》:狗熊  拼音:gǒu xióng
1.黑熊的别名。参见「黑熊」条。
2.骂人胆小、没用。含有轻蔑的口气。如:「他也太狗熊了,只不过是鞭炮声,就吓成这个样子。」
《國語辭典》:寡将(寡將)  拼音:guǎ jiàng
势单力薄而没有后援的将领。《水浒传》第六九回:「量你这个寡将,怎敢当吾!岂不闻古人有言: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
分類:无能
《國語辭典》:偎侬(偎儂)  拼音:wēi nóng
窝囊、没骨气。《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幸得他不像别的偎侬孩子,冻得缩头抹脖的。」也作「煨脓」。
《國語辭典》:窝囊(窩囊)  拼音:wō nang
1.因受到委屈而烦闷、难过的感觉。如:「现实生活里,我其实活得蛮窝囊的,并不如你想像那样的自在洒脱。」
2.无能、懦弱。多用于自责。如:「我越想越窝囊,竟然让人给骗了都不自觉。」
《漢語大詞典》:蹇分
(1).厄运,命运不佳。 唐 司空图 《丁巳元日》诗:“偶能甘蹇分,岂是薄浮荣。”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舒守谦 ﹞翌日办装出 长安 ,咨嗟蹇分,怊悵自失。”
(2).指平庸无能的职分。 唐 胡璩 谭宾录·陈少游:“ 秀 ( 董秀 )遽曰:‘中丞美才,不当远官,从容旬日,冀竭蹇分。’”
(3).歪斜着肢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前人跨白卫,年四十已来,衣帽整洁;垂首蹇分,盹寐欲堕。”
《漢語大詞典》:戴帽饧(戴帽餳)
谓虽戴帽像个人,但柔软如饴糖。比喻软弱无能。隋书·循吏传·梁彦光:“ 彦光 前在 岐州 ,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 相 部,如 岐州 法。 鄴都 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餘,拜 赵州 刺史, 彦光 言於上曰:‘臣前待罪 相州 ,百姓呼为戴帽餳。臣自分废黜,无復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復垂收採,请復为 相州 ,改絃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