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无能为也
 
臣壮不如人

相关人物
郑君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七〈僖公·传三十年〉~284~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谓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典故 
老子无能


《新五代史》卷五十四〈杂传·冯道〉~63~
道相明宗十馀年,明宗崩,相悯帝。潞王反于凤翔,悯帝出奔卫州,道率百官迎潞王入,是为废帝,遂相之。废帝即位,悯帝犹在卫卫州,后三日,悯帝始遇弑崩。已而废帝出道为同州节度使,踰年,拜司空。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拜道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高祖崩,道相出帝,加太尉,封燕国公,罢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傅。德光北归,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又事周,周太祖拜道太师,兼中书令。
典故
渊明粟
 
瓶中储粟,有无能几

相关人物
陶潜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六〈陶潜·归去来兮〉~986~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东坡志林》卷三〈四民·论贫士〉~66~
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词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信而有徵。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
《國語辭典》:无能(無能)  拼音:wú néng
没有才干能力。《三国演义》第九回:「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老先生大位,公子高才,我老拙无能,岂堪为一日之长。」
《漢語大詞典》:无能为(無能爲)
(1).不能做什么。左传·隐公四年:“ 卫国 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史记·吴王濞列传:“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红楼梦第七七回:“﹝那媳妇﹞看着 贵儿 无能为,便每日家打扮的妖妖调调。”
(2).犹无能为力。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误入阴府》:“ 李 惧,求救。媪曰:‘我无能为也。’” 清 许仲元 《三异笔谈·圆光》:“此病也,非祟也,无能为矣。”
《國語辭典》:无能为力(無能為力)  拼音:wú néng wéi lì
没有力量促进事情的发展。《续孽海花》第四一回:「不过舆论未能尽孚,一时尚难实行,我亦无能为力,自觉惭愧得很!」
《國語辭典》:无能为役(無能為役)  拼音:wú néng wéi yì
原指不足以供人役使的意思。语出《左传。成公二年》:「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后转为自谦才能不及他的用语。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厨子》:「余于能始先生,无能为役,则陈东标之于董桃媚,又岂止仙凡之判哉!」
《國語辭典》:无能为役(無能為役)  拼音:wú néng wéi yì
原指不足以供人役使的意思。语出《左传。成公二年》:「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后转为自谦才能不及他的用语。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厨子》:「余于能始先生,无能为役,则陈东标之于董桃媚,又岂止仙凡之判哉!」
《漢語大詞典》:无能之辈
笨拙、没有能力或容易犯错误的人。例如:他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三流人物的无能之辈。
《国语辞典》:粥粥无能(粥粥无能)  拼音:zhù zhù wú néng
语本《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形容谦卑、柔弱而没有能力。清。方苞〈尹元孚墓志铭〉:「自服官日,取汉唐以来代不数见之人以自律,故自视若粥粥无能者。」
《国语辞典》:庸碌无能(庸碌无能)  拼音:yōng lù wú néng
平凡庸俗,没有才能。如:「一个庸碌无能的人,永远无法担当大任。」《文明小史》第六回:「我今番须先立他一个威,做他一个榜样,帮著上头做一两桩事情,也显得我不是庸碌无能之辈。」
《国语辞典》:性无能(性无能)  拼音:xìng wú néng
因生理或心理因素造成的性功能障碍。如:「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治后,他的性无能症状竟然不药而瘉。」
《國語辭典》:碌碌无能(碌碌無能)  拼音:lù lù wú néng
平庸没有才能。宋。吴箕《常谈》:「上书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纵谈,观者色变,此岂碌碌无能之人?」
分類:有才才能
《國語辭典》:无任(無任)  拼音:wú rèn
1.不胜。唐。韩愈 论佛骨表:「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西游记》第五回:「大圣闻言,欢喜无任。」
2.无能、不胜其任。《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筴之臣无任矣。」
《漢語大詞典》:无任徒(無任徒)
古代指无技能或无法取保的劳役刑徒。太平御览卷六四二引《锺离意别传》:“司徒 侯霸 辟 意 署议曹掾,以詔书送无任徒三百餘人到 河 北。”
《漢語大詞典》:非材
无能;不才。多用为谦词。《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哀帝 自言不材,天降之佑。” 明 宋濂 《郑景彝传》:“后十五年, 濂 以非材来继 吴公 。” 清 曾国藩 《诰封光禄大夫曾府君墓志》:“小子非材,微府君厚泽,曷克成立,以蒙兹光显。”
《漢語大詞典》:茸阘(茸闒)
愚钝;无能。 汉 蔡邕 《让高阳乡侯章》:“况臣螻蚁无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郎官员数:“性资茸闒,柔佞取容,有如 黄愿 、 汪希旦 者。” 欧阳瑞骅 《武昌科学补习所革命运动始末记》:“先是 难先 覩甲午、庚子两次之变,愤 清 廷茸闒无为,外祸日亟,知救国大计,惟在革命。”
分類:愚钝无能
《國語辭典》:痴顽(痴頑)  拼音:chī wán
痴愚顽固。唐。王建〈昭应官舍〉诗:「痴顽终日羡人閒,却喜因官得近山。」宋。陆游〈将离江陵〉诗:「痴顽久不去,常恐遭诮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