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常程
(1).一定的路程。 唐 杜甫 《水会渡》诗:“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
(2).通常的程序。 宋 司马光 《论因差遣例除监司札子》:“得替日,依旧入常程差遣,如此则官吏有所劝,监司皆得人矣。”
(3).日常的,一般的。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文潞公平章重事:“倘不欲以剧务烦老臣,则凡常程文书,只委右僕射以下签书发遣。”
(4).指日常的公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建炎 大驾南渡后,每边事危急,则住常程。谓专治军旅,其他皆权止施行。”
《國語辭典》:起卧(起臥)  拼音:qǐ wò
起床与就寝。指日常生活作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慎节起卧,均适寒暄。」
《國語辭典》:器皿  拼音:qì mǐn
盛东西的器具。《大戴礼记。保傅》:「天子自为开门户,取玩好,自执器皿。」《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访古购求的。」
《國語辭典》:火食  拼音:huǒ shí
熟食。《礼记。王制》:「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國語辭典》:火食  拼音:huǒ shi
每日的饭食。《北齐书。卷二五。张纂传》:「辄令开门内之,分寄民家,给其火食,多所全济。」也作「伙食」。
《國語辭典》:家务(家務)  拼音:jiā wù
家中的日常事务。《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此时太守公告老在家,不管家务。」《红楼梦》第六六回:「尤二姐操持家务,十分谨肃。」也作「家务事」。
《漢語大詞典》:体上(體上)
身上。指日常随身的。魏书·傅竖眼传:“ 乾爱 云:‘汝岂可著体上衣服见 垣公 也?’时 垣护之 为刺史。 灵越 奋声言:‘ 垣公 ! 垣公 !著此当见南方国主,岂 垣公 也。’”
《國語辭典》:俗务(俗務)  拼音:sú wù
世俗繁琐的事。唐。杜甫咏怀诗〉二首之二:「牵缠加老病,琐细隘俗务。」《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略有俗务,三四日后,自当敬造高斋。」
《漢語大詞典》:常珍
(1).谓日常所食皆为珍馐。
(2).指常食的美味。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弃常珍而嗜乎异饌者恶覩其识味也。”
《國語辭典》:常务(常務)  拼音:cháng wù
1.日常事务。《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何夔》:「盖礼贤亲旧,帝王之常务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
2.主持日常工作并负起主要责任。如:「常务委员」、「常务理事」。
《漢語大詞典》:通感
修辞手法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 李晓 《继续操练》:“要是你准头太差,点错分类,效果也许更好,内行看了会说你是高手,懂通感什么的。” 祖慰 《婚配概率·凳子上的实验心理学》:“他还能使你产生由视觉转为触觉的通感。”
《国语辞典》:庸行  拼音:yōng xìng
日常的行为。《易经。乾卦。文言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分类:日常
《漢語大詞典》:使物
日常使用的物品。红楼梦第八回:“雇了三辆大车,单拉行李使物。”
使者和货物。史记·南越列传:“ 高后 时,有司请禁 南越 关市铁器。 佗 曰:‘ 高帝 立我,通使物,今 高后 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絶器物,此必 长沙王 计也。’”
《漢語大詞典》:储偫(儲偫)
亦作“ 储峙 ”。亦作“ 储跱 ”。
(1).储备,特指存储物资以备需用。 汉 扬雄 《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书·费誓》“峙乃糗粮” 孔 传:“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 李傕 曰:‘我邸阁储跱少。’乃不承詔,悉载置其营。” 清 顾炎武 《劳山图志序》:“ 秦皇 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偫,四民废业,千里驛骚而后上也。”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 倭 之蓄谋,当在二十年前,储峙钱粟,缮治甲兵,久为外人侧目。”
(2).泛指积聚储存知识或人才等。 清 钱谦益 《兵部右侍郎孙公墓志铭》:“公廉辨彊直,人才物论,储偫于胸中,有 万历 初名选郎之遗风。” 清 钱谦益 《嘉禾黄君五十序》:“先王之治天下,储峙人才,雍容养育,而徐收其用。”
(3).指日常或行旅等需用的器物。汉书·孙宝传:“御史大夫 张忠 辟 寳 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东观汉记·黄香传:“俗每太守将交代,添设储峙,輒数千万。 香 未入界,移敕悉出所设什器。”后汉书·崔寔传:“ 寔 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袵、綀緼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士干 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
《漢語大詞典》:常食
日常的食物。说郛卷七三引 宋 洪巽 《旸谷漫录》:“明日且具常食五杯五分。” 郭沫若 《鸡之归去来》:“每天只有两三顿稀粥,里面和着些菜头和菜叶,那便是他们的常食。”
《國語辭典》:柴米  拼音:chái mǐ
木柴和米粮。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儒林外史》第一回:「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