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烝
祭名。冬时祭先王,以功臣配享。周礼·夏官·司勋:“凡有功者,铭书於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勋詔之。” 郑玄 注:“死则於烝先王祭之。” 明 归有光 《宋史论赞·赵普》:“佐 宋 收藩镇之权,解苛暴之令,立三百年忠厚之基,号为元臣,列于大烝,斯无忝矣。”
《漢語大詞典》:礿祭
古代宗庙时祭名。在 夏 商 时为春祭,在 周 代则为夏祭。 汉 王充 论衡·祀义:“ 紂 杀牛祭,不致其礼; 文王 礿祭,竭尽其敬。”后汉书·明帝纪:“太常其以礿祭之日,陈鼎於庙,以备器用。”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肃明祀以礿祭,几皇道以辅真。”
分類:宗庙时祭
《漢語大詞典》:清涤(清滌)
(1).古时祭祀用的水。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酒曰清酌。” 孔颖达 疏:“古祭用水当酒,谓之玄酒也。而云‘清涤’,言其甚清皎絜也。” 唐 权德舆 《祭故独孤台州文》:“柔嘉清涤,用寄单诚。”
(2).清洗;清除。 唐 张九龄 《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盖因丘陵而视远,必有以清涤孤愤,舒啸佳辰。” 前蜀 杜光庭 《衙内宗夔本命醮词》:“解五行三命之灾,销列宿暗虚之厄,罪瑕清涤,寃债和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此地文坛,依然乌烟瘴气,想乘这次风潮成名立业者多,故清涤甚难。”
《漢語大詞典》:社庙(社廟)
(1).社与宗庙。宋书·武帝纪论:“ 晋 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
(2).旧时祭祀土地神之庙。晋书·郭璞传:“ 璞 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拍打,当得一物,宜急持归。’” 鲁迅 《彷徨·长明灯》:“听说:有一天他的祖父带他进社庙去,教他拜社老爷、瘟将军、王灵官老爷,他就害怕了,硬不拜,跑了出来,从此便有些怪。”
《漢語大詞典》:祖軷
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大道出乎左藩,澄湖浸乎前垠,仙舟祖軷,繇是区处。” 唐 胡宿 《古别》诗:“长道何年祖軷休,风帆不断 岳阳楼 。” 宋 李宗谔 《劝石集贤饮》诗:“都门祖軷綺筵张,举白无由诉羽觴。”
《國語辭典》:香灰  拼音:xiāng huī
燃香所馀的灰烬。
《漢語大詞典》:路鼓
亦作“ 路皷 ”。 鼓名,古时祭享宗庙所用的四面鼓。《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 郑玄 注:“路鼓,四面鼓也。” 唐 皮日休 《九夏歌·肆夏》:“杳杳阴竹,坎坎路皷。”皷,一本作“ 鼓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王执路鼓,诸侯执賁鼓,将军执晋鼓。”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序》:“大司寇大僕树肺石,建路鼓,以达穷遽。”
《國語辭典》:拜望  拼音:bài wàng
1.拜访问候。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小哥!烦你去报,有一朋友来拜望。」《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自此以后,九卿六部的官,无一个不来拜望请教。」
2.旧时月食时祭祀叩拜的习俗。《逸周书。卷三。小开》:「正月丙子拜望,食无时。」
《漢語大詞典》:权火(權火)
古时祭祀时所举的燎火。史记·封禅书:“通权火,拜於 咸阳 之旁。”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权火,烽火也。状若井絜皋矣。其法类称,故谓之权。欲令光明远照通祀所也。 汉 祠五畤於 雍 ,五里一烽火。”汉书·郊祀志:“权火举而祠,若光煇然属天焉。” 郑泽 《答钝庵》诗之四:“郊野澹斜暉,权火忽宵起。”
《漢語大詞典》:腯肥
(1).古时祭祀用的猪。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豚曰腯肥。” 唐 冯宿 《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先一日,执事设次于门西,设柔毛、翰音、腯肥、鲜膏之具,以俟詰朝。”
(2).肥壮。为形容祭祀所用牲畜之词。墨子·尚同中:“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洁,牺牲不敢不腯肥,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宋 陆游 《赛神曲》:“大饼如槃牲腯肥,再拜献神神不违。”
《漢語大詞典》:合莫
谓祭祀时祭者通过进献祭物与所祭鬼神相感通。礼记·礼运:“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 孔颖达 疏:“莫谓虚无寂寞,言死者精神虚无寂寞,得生者嘉善而神来歆饗,是生者和合於寂寞。” 唐 潘炎 《君臣相遇乐赋》:“在宇宙而皆满,鼓阴阳而合莫。”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惟圣人通於幽明之理,故制礼作乐,饗帝饗亲,进退百神五祀,声气合莫,流动充满於天地之间。”
《漢語大詞典》:员丘(員丘)
(1).神话中仙人所居的地方。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八:“ 赤泉 给我饮, 员丘 足我粮。” 唐 柳宗元 《天对》:“ 员丘 之国,身民后死。”
(2).即圜丘。古时祭天的圆形高坛。梁书·许懋传:“《周官》有员丘方泽者,总为三事,郊祭天地。”隋书·音乐志中有“员丘歌辞”。
《漢語大詞典》:房俎
周 时祭器。俎,谓俎几。礼记·明堂位:“俎, 有虞氏 以梡, 夏后氏 以嶡, 殷 以椇, 周 以房俎。” 郑玄 注:“房谓足下跗也,上下两间,有似於堂房。” 孔颖达 疏:“按注云:其制,足间有横,下有跗。似乎堂后有房。”后汉书·马融传:“山罍常满,房俎无空。”参见“ 房烝 ”。
分類:时祭祭器
《漢語大詞典》:房烝
古代祭祀时以牲之半解之体升于大俎。烝,升。国语·周语中:“禘郊之事,则有全烝;王公立飫;则有房烝;亲戚宴饗,则有餚烝。” 韦昭 注:“房,大俎也。云:‘籩豆大房’,谓半解其体,升之房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享有体荐,宴有折俎。体荐谓半解其体,而荐之,设几而不倚……亦谓之房烝。”
分類:祭祀
《漢語大詞典》:彝樽
亦作“ 彝尊 ”。 古时祭享用的酒器。《书·益稷》“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 孔 传:“宗庙彝樽,亦以山龙华虫为饰。”新唐书·牛僧孺传:“赐彝樽、龙勺,詔曰:‘精金古器以比况君子,卿宜少留。’”《宋史·乐志九》:“彝尊鬯酒,庆佑遂行。介以纯嘏,允答明诚。”
《漢語大詞典》:祀坛(祀壇)
古时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东观汉记·章帝纪:“白鹤三十,从西南来,经祀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