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谷 → 榖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尚书·虞书·尧典》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旧题汉·孔安国传:「东表之地称嵎夷。旸,明也。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

例句

阵经旸谷薄,势想朔方偏。 李咸用 雪十二韵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 李贺 日出行

陈士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邵武人,号旸谷。与黄镇成以文为友,隐居不仕。有《武阳志略》、《武阳耆旧诗宗》。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吴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7—1544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士奇,号旸谷。家世业医,弘治间征至京师。正德中,武宗得疾,杰一药而愈,积官至太医院院使。武宗巡游外地得疾,江彬尚请赴宣府。杰见病重,告诸宦官,劝帝还京。甫至而卒。杰寻致仕。
董旭兆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长安人,号旸谷。嘉靖间布衣,弹琴读书,与世无争。草书得晋王羲之、王献之之法,为士大夫所珍重。

人物简介

维基
方良曙(1515年—1585年),字子宾,号旸谷,直隶徽州府歙县人,民籍。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应天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进士。兵部观政,授南京刑部主事,父丧去职。服除,补南京工部主事,奉使荆州榷木。迁员外郎,奔母丧,服除,起复补刑部,历刑部署郎中,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北直隶恤刑。实授刑部浙江司郎中,隆庆元年(1567年)十一月升河南按察司副使、治河。四年(1570年)七月升江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六年(1572年)二月升湖广按察使,九月升河南右布政使,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升云南左布政使,七年(1579年)八月官至应天府府尹,八年(1580年)二月被勒致仕。十三年(1585年)卒,年七十一,十五年(1587年)六月赐祭葬。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阳德,永嘉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湖广参政有玉介园集
维基
王叔杲(1517年—1600年),字阳德,号旸谷,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浙江乡试第二十五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进士。授靖江县知县,改常熟县知县,历大名府知府,官至参政治兵苏松常镇四郡,年八十四卒。
《國語辭典》:旸谷(暘谷)  拼音:yáng gǔ
古时认为是日出的地方。语出《书经。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也作「汤谷」、「阳谷」。
分類:旸谷卯时
《分类字锦》:旸谷先春(旸谷先春)
北苑茶录旸谷先春寿岩却胜皆宣和二年所制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东谷(東谷)
(1).指 旸谷 。传说中的日出处。 晋 张载 《安石榴赋》:“似西极之若木,譬东谷之扶桑。” 明 何景明 《元日言志》诗:“北杓建寅月,东谷发首旦。气转青阳暧,日映丹霞烂。”
(2).东边山谷。北史·封子绘传:“ 晋州 北界 霍山 旧号 千里径 者,山坂高峻,每大军往来,士马劳苦。 子绘 请於旧径东谷,别开一路。” 唐 马戴 《题庐山寺》诗:“东谷笑言西谷响,下方云雨上方晴。”
《漢語大詞典》:东沼(東沼)
(1).东边的池沼。指 长安 东陂池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日出东沼,入乎 西陂 。” 李善 注:“《汉宫殿簿》曰: 长安 有 西陂池 、 东陂池 。”
(2).指传说日所出处的 旸谷 。《文选·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於东沼,嗣若英於西冥。” 李善 注:“东沼, 汤谷 也。” 汤谷 ,即 旸谷 。
《國語辭典》:阳谷(陽谷)  拼音:yáng gǔ
古代认为是日出的地方。参见「旸谷」条。
《漢語大詞典》:汤谷(湯谷)
即 旸谷 。古代传说日出之处。《楚辞·天问》:“出自 汤谷 ,次于 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王逸 注:“言日出东方 汤谷 之中,暮入西极 蒙水 之涯也。”后汉书·张衡传:“朝吾行於 汤谷 兮,从 伯禹 於 稽山 。” 李贤 注:“ 汤谷 ,日所出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讳曜灵之出 汤谷 兮, 羲 和 狂驰而不輟。”
分類:旸谷卯时
《漢語大詞典》:小迁(小遷)
古人认为日出于 旸谷 ,至 昆吾 而日光正中,至西南方 鸟次 之山,则日光偏西,称“小迁”。艺文类聚卷一引《淮南子》:“﹝日﹞对於 昆吾 ,是谓正中;靡於 鸟次 ,是谓小迁。”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参见“ 大迁 ”。
《漢語大詞典》:大迁(大遷)
(1).指迁都。周礼·春官·大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
(2).日至于 女纪 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 旸谷 ,入于 虞渊 ,中经 昆吾 ,是谓正中;至于 鸟次 ,是谓小迁;至于 女纪 ,是谓大迁。见《淮南子·天文训》。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大还”,《初学纪》卷一引作“小迁”“大迁”。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三:“小还、大还,当为小迁、大迁,字之误也。迁之为言西也。日至 昆吾 谓之正中;至 鸟次 则小西矣,故谓之小迁;至 女纪 则大西矣,故谓之大迁。”
《漢語大詞典》:大迁(大遷)
(1).指迁都。周礼·春官·大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
(2).日至于 女纪 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 旸谷 ,入于 虞渊 ,中经 昆吾 ,是谓正中;至于 鸟次 ,是谓小迁;至于 女纪 ,是谓大迁。见《淮南子·天文训》。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大还”,《初学纪》卷一引作“小迁”“大迁”。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三:“小还、大还,当为小迁、大迁,字之误也。迁之为言西也。日至 昆吾 谓之正中;至 鸟次 则小西矣,故谓之小迁;至 女纪 则大西矣,故谓之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