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昌 → 冐昌”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09,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4 85 86 87 下一页
熊拜昌
谢昌年(字 寿田、椿伯 )
贻谷( 吉昌 )
杨昌浚(字 石泉 )
王垿(字 爵生、觉生 号 杏村、杏坊、昌阳寄叟 )
觉罗绍昌(字 任庭 )
陈昌绅(字 杏孙、稚亭 )
孔繁昌(字 仲光 )
郑炽昌
陈昌昙
钱昌瑜
钱昌祚
陈荣昌(字 小圃、筱圃 号 虚斋、铁人、虚斋困叟 )
姚浚昌(字 慕庭、孟成 )
其它辞典(续上)
朱乃昌熊拜昌
谢昌年(字 寿田、椿伯 )
贻谷( 吉昌 )
杨昌浚(字 石泉 )
王垿(字 爵生、觉生 号 杏村、杏坊、昌阳寄叟 )
觉罗绍昌(字 任庭 )
陈昌绅(字 杏孙、稚亭 )
孔繁昌(字 仲光 )
郑炽昌
陈昌昙
钱昌瑜
钱昌祚
陈荣昌(字 小圃、筱圃 号 虚斋、铁人、虚斋困叟 )
姚浚昌(字 慕庭、孟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5 【介绍】: 清军将领。率部驻防台南。光绪二十一年,奉刘永福命迎击侵台日军。一度收复嘉义大埔林,旋中炮阵亡。
人物简介
维基
熊拜昌,江西省瑞州府新昌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27名。同年五月,著以内阁中书。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谢昌年,字寿田,嘉兴人。光绪丙戌进士,官金华教授。维基
谢昌年,字椿伯,一字寿田,浙江省嘉兴府嘉兴县人,画家。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三甲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官户部主事,改金华府教授。善绘事。
人物简介
维基
贻谷(1856年—1926年),亦贻谷,原名吉昌,字蔼人或霭人,乌雅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末政治人物。贻谷乃清末重臣荣禄门下,积极谋划应对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己亥建储。贻谷亦作媒人,参与慈禧指婚荣禄之女,即溥仪生母。光绪二十六年,授兵部左侍郎加一级、从一品荣禄大夫。同年,八国联军入京,追随慈禧太后、光绪帝至西安。光绪二十八年,授钦差大臣,特加理藩院尚书衔,督办蒙旗垦务。二十九年,接替孝和睿皇后弟和世泰之曾孙一等承恩侯信恪,任绥远将军,兼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理藩院尚书衔。直、晋、秦、陇、长城、河套,凡数千里,皆归贻谷节制,统筹全局,权倾北疆,封疆大吏。贻谷积极建立垦务局、新式学堂、公司、军队、医院等。光绪三十年,累升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光绪三十四年,一品大员贻谷受诬革职,案拖延三年不决。宣统三年,诏判遣戍川边,因辛亥革命,北返改易州安置。民国初,旧僚怀其功德,上书总统徐世昌平反,北洋政府予以嘉奖。民国十五年,逊帝溥仪闻其去世,特颁上谕悼念,入吉林先哲祠(即北京地安门原额勒登保褒忠祠基础上重建)。贻谷,满洲镶黄旗,原名吉昌,乌雅氏,原籍吉林伊通州。少年时便才华横溢,族人皆称赞。光绪元年举人,中举后在兵部任职,因办理海军洋务事宜出力较多,升任员外郎。光绪十八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功臣馆纂修编修、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少詹事,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兼新设军务处提调。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幸,贻谷追至宣化,流涕入对,随扈西安。授兵部左侍郎,屡召询时政,直言无隐,上皆嘉纳。八国联军要求清廷惩处,名单原列有贻谷及其兄盛京副都统晋昌,荣禄求孝钦删去贻谷名。贻谷兄晋昌抗俄有功,孝钦欲保全之,但因俄人坚持惩处,最后名义上革职遣戍,实则秘密将其发往成都由总督锡良安置,并将其子钟颖升职。翌年,贻谷扈驾还京,充国史馆副总裁、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受命为首任督办蒙旗垦务大臣。督垦直、晋、秦、陇、长城、河套等地。开垦蒙边最早始于山西巡抚张之洞,但遭遇诸多王公大臣反对而放弃。此次清廷下决心开垦蒙旗土地,特赐贻谷理藩部尚书衔,以节制秦、晋、陇沿边各厅州县。光绪二十九年,再授绥远城将军兼理藩部尚书衔、钦差垦务大臣,正一品,事权始归一,权倾北疆。绥远将军一职殊荣本在总督巡抚之上,加钦差大臣和尚书衔亦可节制山西等地巡抚。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光绪三十年,太后恩赏贻谷祖母御笔匾额、紫檀三镶玉如意、大卷江绸袍褂料等物。光绪三十二年,恩赏蓝色、驼色、绛色、石青江绸四端,制成一品之衣,赐比三公之服。三十三年,慈禧太后万寿再恩赏绸缎,谢恩子侄补授郎中。光绪三十年至三十四年,六次恩赏御笔福寿书法。贻谷在任钦差垦务大臣七年间,开垦农田,大兴水利,设立垦务局、东路公司,修通长济、永济两渠,疏浚塔布河、五加河等河道。垦放十多万顷,东西二千馀里。创设陆军,置枪炮器械,筑营垒,兴警察,立武备陆军学校及中小蒙学校数十所,创立工艺局、妇女工厂。送学生出国留学,或往北洋学堂肄业,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因积极开垦,得罪大多蒙古王公贵族,但造福于百姓。定亲王溥煦次女郡主嫁给蒙古多罗贝勒札那嘎尔迪之子拉苏伦多尔济,则始终支持贻谷开垦。光绪三十四年,绥远将军任上,贻谷欲参革下属归化城副都统文哲珲侵吞库款,反遭文哲珲先行上奏诬陷其婪赃,孝钦大怒。大学士军机大臣鹿传霖借机自请严审贻谷。《荣禄存劄》及清人所著《贻案始末记》可确定鹿传霖、鹿传霖亲戚张曾扬、樊增祥三人与贻谷有宿怨(鹿、张两人分别是张之洞姐夫和侄孙)。《荣禄存劄》中,贻谷的盟弟岑春煊,曾写信给荣禄,担心贻谷推荐的开垦蒙旗官员,会受到仁和相国王文韶、定兴尚书鹿传霖阻扰,所以向荣禄求助。光绪三十三年,张曾扬任山西巡抚时,受正一品钦差大臣绥远将军贻谷节制,张不服,遂托病辞官。另外,清人著《贻案始末记》详细记载樊增祥、贻谷、陈夔龙三人皆曾投靠荣禄门下,因贻谷受宠,樊增祥受冷落而生怨,陈夔龙为两人调停无果。不久贻案发,鹿、张、樊三人配合定罪贻谷,奏其贪赃两百多万两、巧立公司、败坏边局、蒙民怨恨、擅杀台吉丹丕尔诸罪。鹿传霖参奏贻谷的罪行远超出当初文哲辉诬陷贻谷的罪状。孝钦盛怒,褫职,逮京问罪。贻谷家族和皇室庆亲王奕劻、监国载沣及荣禄家族关系深厚。贻谷姑父为京剧富连成创始人牛子厚。北京广德楼戏园曾为贻谷房产,为慈禧唱戏的王瑶卿、俞菊笙、果湘林(郭祥林、果香菱)、杨小楼、田际云皆出入其家,积极为其疏通上层关系。如,鹿传霖审理此案时,庆亲王为帮助贻谷,奏添贻谷姻亲绍英跟随鹿传霖办理。贻谷家人运作,通过梨园伶人果湘林、田际云和法部尚书廷杰家人李范氏(画师李菊侪之母)联络上,贻谷子侄又和军机大臣那桐女儿女婿联络上。廷杰乃那桐亲家,那桐女儿哭求为贻说请。那桐指使御史瑞贤为贻化险为夷。其实,那桐本来与贻谷关系就好。贻谷案发前,《那桐日记》中就记载他与贻蔼人乃友人,数次相聚。法部尚书廷杰以该案證据不足,没查得贻谷所奏贪款两百万两,只有四万两,发回重审。贻谷子钟崙(钟志谨)为翻案,亦经吉林将军希元之子世哲生(亦世枢,庆亲王奕劻女婿世梁的亲堂兄,清末世袭侯爵,民国北京著名票友,喜戏曲,曾拜杨小楼为师),将广德楼转赠予伶人果湘林、俞菊笙。俞菊笙弟子杨小楼乃慈禧、溥仪生母最青睐之伶人。贻谷家人不断运作,在北京等地散发冤案传单,分发给各地总督,并与报社人士如王国维等联络登报申冤,有贻谷被押时和王国维通信存世。贻谷家人最后反将鹿传霖手下办理贻谷案的王宪章扳倒处死,押解王宪章赴刑的正是贻谷之子钟崙,钟崙痛呼为其父报仇。满臣贻谷一方和汉相鹿传霖、张之洞一方相持不下。军机大臣中,汉人仅居其二,其中鹿传霖因贻谷案、王宪章案而郁郁有退志,已告病假;张之洞亦因病请假。案件拖延三年,成为清末一大悬案。贻谷案不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单独全宗,而且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贻案及垦务档案也是镇馆之宝。最后,军机大臣鹿传霖病逝,此案才得以了结。监国载沣欲保全贻谷,便由原来的死罪诏改谴戍新疆,再减轻改戍川边,最后改易州安置。宣统三年,贻谷遣戍四川前,在保定宴请百官,晚生谭延闿为其送行,行至湖北,因武昌起事,贻谷友直隶总督陈夔龙奏请停止前行,北返,改易州安置,投靠在易州有田产的前大学士徐桐第八子。贻谷居易州白羊村,效忠前清,十多年务农,拒绝出山为官。国变后,尝自叹曰:昔姜埰谴戍宣城卫,自号‘宣城老兵’。民国初,晋边官绅怀恋其功劳美德,旧僚岑春煊上书为其平反。民国十年,总统徐世昌派绥远都统马福祥查明贻谷被冤,其垦荒治绥有功无过,宜褒扬彰公道,由内务部褒扬。贻谷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他积极开垦蒙古土地、建立新式学堂、军队、公司、医院等。北洋政府予以褒奖,总统徐世昌向贻谷颁发了一块“耆英望重”金字匾额。1926年,宣统帝溥仪早已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在天津闻贻谷去世,贻谷乃其父母曾经媒人,溥仪颁布上谕一道,深悼之。“谕旨一道:宣统十八年六月十一日,奉上谕驻津办事处代奏,遣戍大员病故,恳恩赐恤一摺,前绥远城将军贻谷,由翰林起家,荐擢卿贰,宣力有年,克勤厥职,前在将军任内,办理垦务,因案遣戍,安置易州,世变迭经,艰贞弥励,兹闻溘逝,悼惜良深,所有任内一切处分,著加恩悉予开复,用示笃念旧臣之至意,钦此!” 遂葬易州白羊村。 贻谷兄晋昌曾经的部下徐鼐霖在北京建吉林先哲祠,为其题名记:“清封正一品建威将军、绥远将军、蔼人公讳贻谷入吉林先哲祠”。冯其利在《京郊清墓探寻》里有将军贻谷墓介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7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字石泉。咸丰二年以诸生从罗泽南练乡勇,镇压太平军,转战鄂赣。同治元年随左宗棠入浙江,屡破李世贤、汪海洋部。累擢至浙江巡抚。坐馀杭葛毕氏冤案罢官。后再起佐左宗棠新疆军事。官至陕甘总督。以湟中一带回民再起反抗罢官。有《平浙纪略》、《平定关陇纪略》。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八
杨昌浚,字石泉,湘乡人。官至陕甘总督,加太子少保衔。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垿(1857年—1933年12月),字爵生、觉生,号杏村、杏坊,晚号昌阳寄叟。山东莱阳人,书法家。王垿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后升任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1894年,他在大考翰詹时中第二名,故一年后转左春坊左赞善,后升右春坊中允、翰林院侍讲学士。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攻通州,王垿护驾西行至西安,升国子监祭酒。1901年冬慈禧太后返京后,王垿赏戴花翎。1903年,他授河南学政兼授翰林院学士,后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907年署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撰写《光绪实录》。他曾任袁世凯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辛亥革命之后,1912年他想回家乡莱阳,但因天津兵变,及闻莱阳也有军队哗变,故转而定居青岛。1917年张勋复辟,他曾被任命为弼德院顾问大臣。1933年12月,他在青岛病逝,享年76岁。
人物简介
维基
绍昌(1857年—?),满洲正白旗人,爱新觉罗氏,字任庭。清朝觉罗,进士出身,清朝末年官员。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同年五月,任内阁侍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任外务部右参议,掌审议法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为外务部右丞,掌机密文移。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任内阁学士,后历任刑部左侍郎、法部左丞、署法部尚书。宣统三年(1911年)庆亲王内阁成立,任司法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摄政王载沣想起用袁世凯,绍昌阻谏而不被采纳。袁世凯内阁成立后,绍昌曾任弼德院顾问大臣,参与组织宗社党。中华民国成立后去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六
陈昌绅,字杏孙,一字稚亭,钱塘人。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维基
陈昌绅,字杏孙,一字稚亭,钱塘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登丙戌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有诗作传世。
人物简介
维基
孔繁昌,字仲光,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祖籍山东曲阜,以解元中进士。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贵州乡试第一名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二甲八十四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授山西临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郑炽昌,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08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昌昙,湖南省常德府龙阳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03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钱昌瑜,广东省广州府三水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5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钱昌祚,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二甲40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维基
陈荣昌(1860年8月10日—1935年10月17日),字小圃、筱圃,号虚斋、铁人、虚斋困叟,云南云南府昆明县(今云南省昆明市)人,进士出身。光绪八年,云南乡试中举第一(解元),光绪九年,登进士,改庶吉士。光绪十二年,任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三年,任国史馆协修官;次年提督贵州学政。光绪十八年,任国史馆协修官、武英殿纂修官。光绪二十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任会试同考官、镶蓝旗官学查学官。光绪三十年,任高等学堂总教习;次年赴日本考察留学事宜、任云南高等学堂教务长。光绪三十二年,署贵州提学使。次年,任云南学务公所议长、总办滇蜀腾越铁路事宜;改云南自治总局局长、云南咨议局筹办处协理。宣统元年,任滇蜀腾越总公司驻京总办。宣统二年,任资政院议员、辞职任山东提学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九
姚浚昌,字孟成,号慕庭,桐城人。官竹山知县。有《五瑞斋诗钞》。人物简介
姚浚昌,字慕庭,桐城人,光绪时官江西永福、湖北竹山南漳知县,著《辛于求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