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屈,字明中,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幼投天台国清寺出家,18岁受戒,后即住寺。学通三教,尤长于天台三观之说。宣宗大中初曾入长安。大中七年(853)作诗送日僧圆珍归国。后声闻日隆,远近求谒,为避喧嚣而逃往翠屏山独栖。昭宗时赐紫衣,后无疾而终。《宋高僧传》卷二〇有传。《全唐诗逸》录诗2句,出《智證大师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字明中。临海屈氏子。生则手足有网缦相。逮成童。颇神俊。志笃出家。父母莫之沮。乃事国清寺元璋律师以究研经律。年十八获登具戒。天台三观之旨。儒林百氏之书。诗章字画。槩臻其妙。邦伯輶轩每向风造谒焉。檀币即回入常住。其徒请畜以备不虞。曰吾恨未能舍头目髓脑耳。大中初。教法再兴。观朝京师谒集贤学士柳公权书寺额。得大钟藏经以归。七年江南荐饥。殍踣相望。僧众悉就食他往。观独禅坐静室中。谓其徒曰。汝如不死。候秋熟时。当击磬起我。其徒不敢违。至秋击磬。定果起。尝赴乡里斋。夜雨涨溪。波湍迅涌。难度而远约二十里所。主人以为观必不至。而顷刻在坐。略无沾濡泥淖状。非得神足。恶能尔。声誉四播。瞻礼日益至。避喧于翠屏山之兰若焉。久之众请为州僧正。复阳狂以逃。太守杜雄以其行。闻于朝。诏赐紫伽梨。观网滋不乐。后以无疾终。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清观。字明中。临海人也。姓屈氏。初诞弥手足指间有幕蹼属相著焉。佛经所谓网漫相也。迨为童孺神俊挺然。乃有出尘之志。遂诣国清寺投元璋律师执侍瓶钵。非父母不沮之。若迦楼罗鸟啄几万重围矣。年十八纳形俱法。良由善根深植悟解天然。台岭教文洞明三观。兼得深定神异通感皆莫我知少览百家弥通三教。仍善属文长于诗笔。凡其邦伯輶轩皆响风造谒。观则持重若严君焉。见则畏伏。秖就几杖以待贵士。或施财宝皆回入常住。罄无私畜。或曰。贵人所施皆充别施。何不己用耶。对曰。恨未能舍头目。况世财乎。大中初天下寺刹中兴。观入京请大钟归寺鸣击。并重悬敕额。则集贤院学士柳公权书题也。柳复有诗序送其东归。复请藏经归寺。大中癸酉江表荐饥殍踣相望。观遂并粮食施之。又山僧物外度荒。自入室禅定。谓弟子曰。汝如不死至禾黍熟时。当以磬引我出。果如其言。明岁方从定起矣。一旦溪南人命观斋食。可去寺二十里馀。其夜溪涧泛溢无人可渡。谓观不来。顷刻而至且无淹湿。作用可知也。人皆异之。远近瞻礼日别盈满。喧扰可厌。乃逃往翠屏山兰若独栖。续天台山众列请为僧正。乃佯狂隐晦。州牧杜雄遂奏昭宗宣赐紫衣。观闻之若愁思不乐。后无疾而终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谢惠诗》有“语带诚斋句妙香”句,当为杨万里以后人,姑据《诗渊》次于刘克庄后。有《言志集》(《诗渊》),已佚。 张明中诗,据《永乐大典》、《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维基
黎道炤,字明中,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授桐城县知县,升工科给事中,升礼科右给事中。明神宗时册立未定,大臣多阿匼阴阳,上下相持不决。黎道炤每疏即言他事,必为连类摘发。岁甲午有旨,皇长子出阁讲学,预令采买金铢等物费三十馀万,而部臣疏请仪仗侍卫拜贺,礼持不下且责言者。黎道炤叹曰:此吾死谏日也。即草疏约略千馀言,一无避忌。疏入,上震怒,株连台省,各降革有差。黎道炤为民。若二年册立既定,恩复冠带,厥后诸羽翼者多召用至大官。而黎道炤已死,明光宗遗诏议恤,始赠光禄寺少卿。寻用子黎元宽仕,晋阶中宪大夫,崇祀乡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浙江桐乡人,俗姓施,字大恒,号烎虚,又号啸崖。七岁在嘉兴楞严寺出家,其师于佛经外,兼教以儒书。乾隆中主西湖天竺、南屏、净慈诸道场。高宗南巡,三次赐紫,刊石净慈。工诗,善山水,尤精篆刻。有《烎虚诗钞》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明中,原名演中,字大恒,又字烎虚,号啸岩,桐乡人,本姓施。尝侍世宗讲禅学,雍正乙卯放还。晚年住持杭州净慈寺。乾隆乙酉南巡,赐紫。有《烎虚大师遗集》。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明中,字大恒,一字烎虚。原名演中,后得法于无阂永觉,始从玉琳支派,易演为明。姓施氏,桐乡人也。七岁薙染于秀水楞严寺,其师早世。依太师含明读内典外籍,过目不忘,颖悟非凡儿所及。清雍正十二年,受皇戒于京师法源寺。世宗耆年,潜心释氏,宏度千僧,留选二十二人侍讲佛楼,明中与焉。复于二十二人选得四人,明中又与焉。命住吉祥苑池南,参究禅学。万几之暇日,必一至讨论课程,训谕翔切,于明中尤笃恩赐,手敕数千言发挥本地光明,及杖、钵、如意、法帖诸物。未三岁,龙驭上宾。高宗御极,始各还本籍。乾隆四年,受法于永觉。六年,主席西湖圣因寺,寺为圣祖行宫,百寮肃谒,绣岭屏围,花堤带绕,规模崇焕,冠于诸刹。众仰清望,檀施云集,禅侣日臻,常数百人。住持十载,香积无缺,山阴道俗。介邑侯舒瞻请驻锡乾峰寺,智杖暂临,旋归湖上,移主上天竺。此间香市,盛于补陀,僧伽所欣羡。然明中为大吏所引重,清操弥励,纤尘不染。十六年春三月,翠华南幸,驻跸寺中,御制七言,命明中赓和,日未移晷,恭进一律,并南巡颂十八首,册皆留览。及法驾重临,从容奏称曰:“三竺有上中下者,本土人习称,恳肇锡嘉名,以光青简。”竟邀俞允,赐额“法喜寺”。宸眷俯肯,天章下贲。是岁冬,皇太后万寿,赐如意一柄。二十二年,移住净慈,会高宗重游江南,赐紫。二十七年,圣驾三巡,复赐紫,御书“片石孤云”联语。三十年,驾幸净慈,三次赐紫,御制诗一首,刋石寺中。云汉昭回,照耀山谷,前所未觏。以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一日示寂,年五十八,腊五十一。其辞世偈有“披蓑赤脚千峰去,不问芦塘旧钓舟”之语。得法弟子六人,为建塔慧日峰下。杭世骏为之铭,具山志。所著《语录》上下卷,诗集三卷。明中天性冲夷,耻与物迕。瓶拂萧然,犍椎不设,而戒律精严,道风秀出。禅馀为诗,性海游泳,了自忘机。间涉绘事,妙参三昧,得其片楮,咸知宝贵。晋有林远,唐惟禅月,反覆比儗,庶几彷佛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