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8,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明星
灼灼
英英
炯炯
虚明
皎洁
晴窗
融融
淡月
精明
不昧
通明
鳞鳞
秋波
灿烂
《國語辭典》:明星  拼音:míng xīng
1.明亮的星。《庄子。盗蹠》:「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2.比喻杰出的人物。如:「电影明星」、「棒球明星」。
《國語辭典》:灼灼  拼音:zhuó zhuó
1.花茂盛鲜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2.明亮。《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四》:「灼灼西隤日,馀光照我衣。」
《國語辭典》:英英  拼音:yīng yīng
1.俊美、气概不凡。《南史。卷四八。陆慧晓传》:「顾琛一公两掾,英英门户。」
2.白云舒卷的样子。《诗经。小雅。白华》:「英英白华,露彼菅茅。」南朝宋。谢庄〈怀园引〉:「朱光蔼蔼云英英,新禽喈喈又晨鸣。」
3.音乐和谐美盛的样子。《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國語辭典》:炯炯  拼音:jiǒng jiǒng
1.光明、光亮。宋。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词:「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杜少卿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炯炯,知他不是庸流,便也一见如故。」
2.明察。清。龚自珍〈戒将归文〉:「精炯炯其独寤兮,物温温其烛楹。拂清辉而不御兮,嫌太阴之尚堕乎。」
3.张目不眠。三国魏。陈琳〈止欲赋〉:「宵炯炯以不寐,昼舍食而忘饥。」
《國語辭典》:虚明(虛明)  拼音:xū míng
1.心。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非虚明之绝境,不可穷者。」
2.空明。宋。苏轼〈碧落洞〉诗:「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國語辭典》:皎洁(皎潔)  拼音:jiǎo jié
光明洁白。《文选。班倢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唐。王维 早朝诗:「皎洁明星高,苍茫远天曙。」
《漢語大詞典》:晴窗
亦作“ 晴牕 ”。 明亮的窗户。 唐 杜牧 《闺情》诗:“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清 龚自珍 《跋某帖后》:“回忆幼时晴牕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
分類:明亮窗户
《國語辭典》:融融  拼音:róng róng
1.和乐的样子。《左传。隐公元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2.和暖的样子。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國語辭典》:淡月  拼音:dàn yuè
交易不热络的月分。如:「农历七月是结缗摄影礼服公司的淡月。」
《國語辭典》:精明  拼音:jīng míng
1.纯洁光亮。《淮南子。览冥》:「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
2.精诚。《礼记。祭统》:「是故君子之齐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
3.聪敏仔细。《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我们这位老师,做官做得忒精明了。」
《漢語大詞典》:不昧
(1).不忘。逸周书·王会:“佩之令之不昧。” 孔晁 注:“不昧,不忘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慼。”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尚其不昧,服此茂恩。”
(2).不晦暗,明亮。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3).不损坏;不湮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玄阴凝,不昧其洁。” 唐 杜甫 《迴棹》诗:“吾家碑不昧, 王氏 井依然。”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感谢上帝,在我最初一灵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灵永久的皈依和寄托。”
《國語辭典》:通明  拼音:tōng míng
1.十分明亮。如:「灯火通明。」
2.通晓事物之理。《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
《國語辭典》:鳞鳞(鱗鱗)  拼音:lín lín
形容像鱼鳞层层般排列。南朝宋。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宋。苏轼〈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词:「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國語辭典》:磷磷  拼音:lín lín
1.水流清澈,光影闪映的样子。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三首之一:「汎汎东流水,磷磷水中石。」唐。张九龄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诗:「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宋。刘敞 杂诗效阮步兵:「我徂何往?于彼淮滨。俯玩其流,清波磷磷。」也作「粼粼」。
2.重叠突出的样子。唐。杜牧 阿房宫赋:「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西游记》第五○回:「转过山崖,只见那乱石磷磷,翠崖边有两扇石门,门外有许多小妖,在那里轮鎗舞剑。」
3.色泽鲜明的样子。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浩汗。」唐。朱庆馀 舜井诗:「碧甃磷磷不记年,青萝锁在小山颠。」宋。邵雍 乱石吟诗:「徒有碌碌青,亦有磷磷白。」
《國語辭典》:辚辚(轔轔)  拼音:lín lín
车行声。唐。杜甫 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國語辭典》:秋波  拼音:qiū bō
1.秋季的水波。唐。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纤指如春笋,媚眼如秋波。」
2.形容眼睛明亮清澈一如秋水。宋。苏轼〈百步洪〉诗二首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红楼梦》第六二回:「湘云慢起秋波,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醉了。」
《國語辭典》:灿烂(燦爛)  拼音:càn làn
1.形容光彩美丽。《三国演义》第六○回:「果然盔甲鲜明,衣袍灿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裹腹闹装灿烂,是个白面郎君。」也作「粲烂」。
2.形容极为卓越、显著。《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宏亮洪业,表相祖宗,赞扬迪哲,备哉灿烂,真神明之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