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8,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月魄
明媚
明处
曈曈
明目
皎日
明眸
天狼
皓魄
清扬
发光
明月光
朗朗
明眼
煜煜
《國語辭典》:月魄  拼音:yuè pò
1.初升的月亮或月圆而始缺时不甚明亮的部分。亦泛指月亮。唐。刘长卿〈湖上遇郑田〉诗:「杯中忽复醉,湖上生月魄。」唐。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疏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
2.道家以月为阴,故称阴神为「月魄」。
《國語辭典》:明媚  拼音:míng mèi
1.风光景物鲜明悦目。唐。李德裕〈灵泉赋序〉:「冬温夏寒,明媚可鉴,其灵泉之蕴也。」《精忠岳传》第四回:「五个人一同往沥泉山来,一路上春光明媚,桃柳争妍,不觉欣欣喜喜。」
2.女子的体态妩媚明艳。唐。吕向 美人赋:「妖艳夭逸,绝众挺出,嬛然容冶,霍若明媚。」《老残游记》第八回:「里面出来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穿一身布服,二蓝褂子,青布裙儿,相貌端庄莹静,明媚闲雅,见客福了一福。」
《國語辭典》:明处(明處)  拼音:míng chù
1.明亮的地方、有光亮的地方。如:「这画要摆在明处,好让人一进来就看到。」
2.公开的场合。如:「有话就在明处说嘛!何必如此畏首畏尾。」
《國語辭典》:曈曈  拼音:tóng tóng
天将亮时由暗转明的样子。唐。元稹《莺莺传》:「华光犹苒苒,旭日渐曈曈。」
《國語辭典》:明目  拼音:míng mù
眼睛明亮,引申有明察之意。《文选。沈约。奏弹王源》:「明目腆颜,曾无愧色。」《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
《漢語大詞典》:皎日
明亮的太阳。古多用于誓辞。 三国 魏 曹植 《黄初五年令》:“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赏,於疏必与;罪之宜戮,在亲不赦。此令之行,有若皎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明 沈鲸《双珠记·遇淫持正》:“我和你同享富贵,决不有负,指皎日昭昭为证。” 清 黄叔威 《赠陈梦雷古诗》之六:“皎日方寸心,万古经乾坤。” 郁达夫 《沈沦》一:“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参见“ 皦日 ”。
分類:明亮
《國語辭典》:皦日  拼音:jiǎo rì
明亮的太阳。《诗经。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文选。左思。魏都赋》:「雷雨窈冥而未半,皦日笼光于绮寮。」
分類:明亮
《國語辭典》:明眸  拼音:míng móu
明亮的眼睛。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皓齿内鲜,明眸善睐。」唐。白行简《李娃传》:「明眸皓腕,举步艳冶。」
《國語辭典》:天狼  拼音:tiān láng
星官名。仅由一颗星组成,属井宿,在西方为大犬座α星。为不吉祥、贪残的象徵。《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狼一星,在东井东南。狼为野将,主侵掠。」参见「天狼星」条。
《國語辭典》:皓魄  拼音:hào pò
月亮或明亮的月光。唐。权得舆〈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清光杳无际,皓魄流霜空。」宋。朱淑真 中秋玩月诗:「独占秋光盛,天工信有偏。清晖千里共,皓魄十分圆。」
《國語辭典》:清扬(清揚)  拼音:qīng yáng
1.形容眉目开朗有神。《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引申为对人容貌神采的敬称。唐。蒋防《霍小玉传》:「今日幸会,得睹清扬。」《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拜识清扬,情逾骨肉。」
2.形容声音清亮悠扬。《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
《國語辭典》:发光(發光)  拼音:fā guāng
1.放射光辉。唐。李贺〈日出行〉:「白日下昆崙,发光如舒丝。」
2.分送完了,什么也没剩下。如:「免费供人使用的试用品,一下就发光了。」
《国语辞典》:明月光  拼音:míng yuè guāng
明亮的月光。《文选。曹丕。杂诗二首之一》:「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文选。江淹。别赋》:「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
分类:明亮月光
《國語辭典》:朗朗  拼音:lǎng lǎng
1.明亮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2.声音清晰、响亮。唐。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國語辭典》:明眼  拼音:míng yǎn
清明节日,将柳条插在门上的习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家家以柳条插于门,名之曰明眼。」
《國語辭典》:煜煜  拼音:yù yù
光明照耀的样子。南朝梁。简文帝 咏朝日诗:「团团出天外,煜煜上层峰。」宋。苏轼〈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诗:「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