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鞶鉴(鞶鑑)  拼音:pán jiàn
皮带上装饰的镜子。引申为清楚、明显。《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晋。杜预。注:「后,王后也。鞶带而以鉴为饰也。」也作「鞶鉴」。
《國語辭典》:鞶鉴(鞶鑒)  拼音:pán jiàn
皮带上装饰的镜子,引申为清楚明显。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铭箴》:「及崔胡补缀,总称百官,指事配位,鞶鉴可徵。」也作「鞶鉴」。
《國語辭典》:漂泛  拼音:piāo fàn
泛舟前行。也作「飘泛」。
《漢語大詞典》:余倦(餘倦)
谓明显的倦色。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子书》:“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主意未殫,宾有餘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分類:明显
《漢語大詞典》:鱼际(魚際)
(1).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拇指)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素问·气府论》:“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2).特指手部鱼际。灵枢经·本输:“鱼际者,手鱼也。”
《漢語大詞典》:显问(顯問)
谓明显之事而故意询问。六韬·选将:“知之有八徵:……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漢語大詞典》:彰赫
谓真相毕露,十分明显。《宋书·王弘传》:“此事彰赫,曝之朝野,执宪蔑闻,群司循旧,国典既頽,所亏者重。”
《國語辭典》:炯鉴(炯鑒)  拼音:jiǒng jiàn
昭彰显著的鉴戒。如:「自来暴政必亡,夏桀商纣均为炯鉴。」
分類:明显鉴戒
《漢語大詞典》:荦然(犖然)
(1).卓绝貌;明显貌。史记·李斯列传:“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諫説忿争之辩。故能犖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 清 顾炎武 《赠潘节士柽章》诗:“同方有 潘子 ,自小耽文史,犖然持巨笔,通遡 明 兴始。”
(2).象声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苏文忠公:“将至 曲江 ,船上滩敧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犖然。”参见“ 犖确 ”。
《國語辭典》:荦确(犖确)  拼音:luò què
险峻不平的样子。唐。韩愈〈山石〉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漢語大詞典》:栎木
强韧、坚硬、牢固的栎树木材;尤指由明显的髓线产生的那种特殊类型的木材(例如白栎木、红栎木、栗刺栎木、软木栎木、英国栎木)
《漢語大詞典》:着迹(著跡)
犹言留有痕迹。多用以比喻艺术作品斧凿之迹太明显而不自然,没有达到浑然一体的境地。 元 麻革 《赵太监降日》诗:“著跡云鹏上,收功汗马中。” 清 恽敬 《答顾研麓》:“此后题咏者必多,但此题不可著跡,一著跡非腐即滞矣。”
犹言留有痕迹。多用以比喻艺术作品有斧凿之迹而不自然,没有达到浑然一体的境地。 明 胡应麟 诗薮·宋:“中 唐 钱起 题雪,虽稍着迹,而声调宏朗,足嗣 开元 。”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之於物也,爱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二‘弗’字太着意,二‘而’字太着迹。”
《漢語大詞典》:斜塔
失去真正垂直的、且有明显倾斜的塔楼(如意大利比萨斜塔,塔高54.559米,偏离垂直线5米有余)
《漢語大詞典》:显患(顯患)
明显的祸害。明史·路振飞传:“知显患而忘隐忧,求治事而鲜治人。” 陈独秀 《新银团与中国》:“银团为 中国 之隐患和使团为 中国 之显患,是帝国主义的列强侵略 中国 一个政策之两个方面,前者是经济方面,后者是政治方面。”
分類:明显祸害
《国语辞典》:路志(路志)  拼音:lù zhì
路标或道路两旁的明显标的物。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必须认清路志,才不会违规受罚。」
《漢語大詞典》:昭设(昭設)
明显地设置。《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
《漢語大詞典》:炳赫
谓明显突出。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中原自 李 何 辈先达, 高子业 以冲远继之。嗣是作者,虽篇什间存,终非炳赫。”
分類:明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