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分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八大金刚明王
十二神明王
十忿怒明王
十忿怒明王经
三世最胜心明王经
大日大圣不动明王
大元帅明王
佛母大孔雀明王咒经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
大光明王
大光明王发心因缘
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
大明王
大金色孔雀明王咒经
佛类词典
八大明王八大金刚明王
十二神明王
十忿怒明王
十忿怒明王经
三世最胜心明王经
大日大圣不动明王
大元帅明王
佛母大孔雀明王咒经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
大光明王
大光明王发心因缘
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
大明王
大金色孔雀明王咒经
八大明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妙金刚经说八大菩萨现八大明王:一、金刚手菩萨现作降三世,二、妙吉祥菩萨现作两臂六头六足之大威德金刚明王,三、虚空藏菩萨现作大笑金刚明王,四、慈氏菩萨现作大轮金刚明王,五、观自在菩萨现作马头金刚明王,六、地藏菩萨现作无能胜明王,七、除盖障菩萨现作不动尊金刚明王,八、普贤菩萨现作步掷金刚明王。已上菩萨为大日之正法轮身,忿怒身之明王,为大日之教令轮身也。又秘藏记末于上五大明王。(参见:五大明王)。加三大明王而为八大明王。即第六秽迹金刚明王,为不空成就佛之教令轮身,其自性轮,金刚业也。第七无能胜金刚明王,为释迦之教令轮身,其自性轮身,慈氏菩萨也。第八马头明王,为无量寿之教令轮身,其自性轮身,观音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八大金刚的别称。大妙金刚经说八大菩萨现身作八大明王,即金刚手菩萨现身作降三世,妙吉祥菩萨现身作两臂六头六足之大威德金刚明王,虚空藏菩萨现身作大笑金刚明王,慈氏菩萨现身作大轮金刚明王,观自在菩萨现身作马头金刚明王,地藏菩萨现身作无能胜明王,除盖障菩萨现身作不动尊金刚明王,普贤菩萨现身作步掷金刚明王。
(名数)大妙金刚经说八大菩萨现八大明王:一、金刚手菩萨现作降三世,二、妙吉祥菩萨现作两臂六头六足之大威德金刚明王,三、虚空藏菩萨现作大笑金刚明王,四、慈氏菩萨现作大轮金刚明王,五、观自在菩萨现作马头金刚明王,六、地藏菩萨现作无能胜明王,七、除盖障菩萨现作不动尊金刚明王,八、普贤菩萨现作步掷金刚明王。已上菩萨为大日之正法轮身,忿怒身之明王,为大日之教令轮身也。又秘藏记末于上五大明王。(参见:五大明王)。加三大明王而为八大明王。即第六秽迹金刚明王,为不空成就佛之教令轮身,其自性轮,金刚业也。第七无能胜金刚明王,为释迦之教令轮身,其自性轮身,慈氏菩萨也。第八马头明王,为无量寿之教令轮身,其自性轮身,观音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八大金刚的别称。大妙金刚经说八大菩萨现身作八大明王,即金刚手菩萨现身作降三世,妙吉祥菩萨现身作两臂六头六足之大威德金刚明王,虚空藏菩萨现身作大笑金刚明王,慈氏菩萨现身作大轮金刚明王,观自在菩萨现身作马头金刚明王,地藏菩萨现身作无能胜明王,除盖障菩萨现身作不动尊金刚明王,普贤菩萨现身作步掷金刚明王。
五大明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于未来世受持三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三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于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于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为三轮身。此三轮身,仪轨之意也。又莲华三昧经之意,以此三身为五佛身口意之三业。然秘藏记以五菩萨与五佛皆为自性轮身,此以度众生为菩萨之自性故也。其中教令轮身,即五大明王。自性轮身,为佛住于自性之法身,故云自性轮,正法轮身为住于菩萨以正法度人之真实身,故云正法轮,教令轮身为受佛之教令,化现忿怒形,摧伏淫刚众生之身,故云教令轮身。而教令轮身之本地,有二说:一依仁王经仪轨等之说,则各以其正法轮身之菩萨为本地。即菩萨受本佛之教令而现忿怒也。依大日经疏等之说,则直以自性轮身之佛为本地,秘藏记依后说。但此配属为一往,剋实则五佛各现五种之正法轮身,五种之教令轮身也。故在九会曼荼罗,为大日之自性轮身,于理趣会现金刚萨埵之正法轮身。又于降三世会,现降三世明王之教令轮身。不动金刚者,受中央大日如来之教令,示现二臂之忿怒形,降伏一切鬼魅惑乱之明王也。降三世金刚者。受东方阿閦如来之教令。示现四头八臂之忿怒形,降伏侵害正法之大自在天魔众之明王也。军荼利金刚者,受南方宝生如来之教令,示现八臂之忿怒形,降伏行疾疫恼害人之一切阿修罗众诸鬼神之明王也。六足金刚者,受西方无量寿佛之教令,降伏兴恶风雨害有情之一切毒龙之明王也。净身金刚者,受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示现四臂之忿怒形,降伏夺人精气之一切药叉之明王也。八大童子秘要法曰:「金刚手曰:一切意相不同,或为顺,或为逆。是故如来现慈悲之身,随而作利益,解曰:诸佛之大悲,为悯众生故。即于顺者以顺应之,若于逆者则以逆制之。一佛住于忿怒三昧时,十方诸佛同入于忿怒三昧。毗庐遮那于无相中示现明王时,诸佛菩萨不更现忿怒之身乎?故四方之如来现教令之身,降伏众魔也。然本誓各有不同,且常不随逐于行者。或降三世菩萨降伏天魔或三世之贪瞋痴,或军荼利降伏毗那耶迦之常随魔及人魔,或焰摩德迦降伏龙魔及诸怨敌,或金刚夜叉调伏众魔及无智者。不动明王,恒随行者,若天、若毗那夜迦、若鬼等所作之障碍,一时消灭。」


(明王)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于未来世受持三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三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于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于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为三轮身。此三轮身,仪轨之意也。又莲华三昧经之意,以此三身为五佛身口意之三业。然秘藏记以五菩萨与五佛皆为自性轮身,此以度众生为菩萨之自性故也。其中教令轮身,即五大明王。自性轮身,为佛住于自性之法身,故云自性轮,正法轮身为住于菩萨以正法度人之真实身,故云正法轮,教令轮身为受佛之教令,化现忿怒形,摧伏淫刚众生之身,故云教令轮身。而教令轮身之本地,有二说:一依仁王经仪轨等之说,则各以其正法轮身之菩萨为本地。即菩萨受本佛之教令而现忿怒也。依大日经疏等之说,则直以自性轮身之佛为本地,秘藏记依后说。但此配属为一往,剋实则五佛各现五种之正法轮身,五种之教令轮身也。故在九会曼荼罗,为大日之自性轮身,于理趣会现金刚萨埵之正法轮身。又于降三世会,现降三世明王之教令轮身。不动金刚者,受中央大日如来之教令,示现二臂之忿怒形,降伏一切鬼魅惑乱之明王也。降三世金刚者。受东方阿閦如来之教令。示现四头八臂之忿怒形,降伏侵害正法之大自在天魔众之明王也。军荼利金刚者,受南方宝生如来之教令,示现八臂之忿怒形,降伏行疾疫恼害人之一切阿修罗众诸鬼神之明王也。六足金刚者,受西方无量寿佛之教令,降伏兴恶风雨害有情之一切毒龙之明王也。净身金刚者,受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示现四臂之忿怒形,降伏夺人精气之一切药叉之明王也。八大童子秘要法曰:「金刚手曰:一切意相不同,或为顺,或为逆。是故如来现慈悲之身,随而作利益,解曰:诸佛之大悲,为悯众生故。即于顺者以顺应之,若于逆者则以逆制之。一佛住于忿怒三昧时,十方诸佛同入于忿怒三昧。毗庐遮那于无相中示现明王时,诸佛菩萨不更现忿怒之身乎?故四方之如来现教令之身,降伏众魔也。然本誓各有不同,且常不随逐于行者。或降三世菩萨降伏天魔或三世之贪瞋痴,或军荼利降伏毗那耶迦之常随魔及人魔,或焰摩德迦降伏龙魔及诸怨敌,或金刚夜叉调伏众魔及无智者。不动明王,恒随行者,若天、若毗那夜迦、若鬼等所作之障碍,一时消灭。」
八大金刚明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即八大金刚童子也。
(名数)即八大金刚童子也。
十二神明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药师之十二神也。(参见:十二神将)
(名数)药师之十二神也。(参见:十二神将)
十忿怒明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三目,以八大龙王为眷属,以虎皮为衣,以髑髅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须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舌相出外,左面白色,咬唇,是妙吉祥菩萨之变化身也。右第一手执剑,第二手执金刚杵,第三手执箭,左第一手执罥索,复竖人指,第二手持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手执弓,于此明王之下,想诸天魔怖畏而作礼。二、无能胜忿怒大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成明王。三面六臂,三面各有三目,身黄色,日轮之圆光,照曜广大。以八大龙王为庄严正面笑容,右面大青色,微有忿怒之相,左面白色,咬唇作大忿怒之相。右第一手执金刚杵,第二手执宝杖,第三手执箭,左第一手执罥索,复少竖人指,第二手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手执弓,顶戴阿閦佛。三、钵纳鬘得迦大忿怒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成明王。三面八臂,三面有三目,正面笑容,右面大青色,舌相出外如金刚杵,左面黄色,利牙咬舌,以虎皮为衣。右第一手执金刚杵,第二手执宝杖,第三手执迦那耶,第四手执箭。左手第一执罥索,竖人指,第二手持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手持莲华,第四手执弓,顶戴阿閦佛。四、尾觐那得迦大忿怒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成明王。大青色,三面六臂,三面各有三目,正面笑容,右面白色,左面黄色,作忿怒之相,咬唇,右足蹈诸魔,左足蹈莲华。右第一手执利剑,第二手执钺斧,第三手执箭,左第一手执罥索,竖人指,第二手持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手执弓,顶戴阿閦佛。五、不动尊大忿怒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成明王。眇目,为童子相。六臂,三面各三目,作童子庄严。正面笑容,右面黄色,舌相出外,上有血相,左面白色,为忿怒相。作吽字声,身作翡翠色,足蹈莲华及宝山。立作舞势,能除一切魔。遍身炽焰。有日轮圆光,右第一手执剑,第二手执金刚杵,第三手执箭,左第一执罥索,竖人指,第二手持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手执弓,顶戴佛冠。是阿閦佛所变也。六、吒枳大忿怒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为明王,三面各三目,有六臂。顶戴宝冠,冠上有佛,明王垂发,正面笑容,右面黄色,颦眉,左面白色,作忿怒相,咬唇。身青云色,有日轮圆光,左右二手结本印,右第二手执金刚杵,第三手执箭,左第二手持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手执弓,足蹈莲华,立作舞势。七、你罗难拿大忿怒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为明王。三面各三目,有六臂,正面青色,作笑容,左面黄色,右面白色,咬唇。以八大龙王为庄严,发髻青润,顶戴佛,足蹈莲华,立作舞势。右第一手执金刚杵,第二手执宝杖,第三手执箭,左第一手执罥索,竖人指,第二手持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手执弓。八、大力大忿怒明王,以
为种子,种子变为明王。三面各三目,有八臂,身作青色,以八大龙王作庄严,炽焰遍身,发皆竖立。目大作赤色,顶戴阿閦佛。正面笑容,右面金色,左面白色,咬唇。足蹈莲华,作大忿怒相。右第一手执金刚杵,第二手执宝杖,第三手执剑,第四手执箭,左第一手执罥索,竖人指,第二手持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手执骨揣,第四手执弓。九、送婆大忿怒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为明王。身大青色,一面六臂,左右两手作本印,右第二手执剑,第三手执箭,左第二手持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手执弓。十、缚日罗播多罗大忿怒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为明王。身白乳色,有六臂,右第一手执金刚杵,第二手执金刚钩,第三手执箭,左第一手执罥索,竖人指,第二手持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手执弓。见十忿怒明王经。
(名数)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










十忿怒明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之略名。
(经名)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之略名。
三世最胜心明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之略名。
(经名)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之略名。
大日大圣不动明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不动明王者五大明王之中尊,为大日如来之化身,故冠以大日之二字。
(明王)不动明王者五大明王之中尊,为大日如来之化身,故冠以大日之二字。
大元帅明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梵名,阿吒薄俱,阿吒薄迦等。或译为旷野鬼。以义而称曰大元帅。慧琳音义十二曰:「阿吒薄迦旷野鬼神大将名也,或名遏吒薄皆声转也,俗名元帅大将非也。十六药叉将之一将也。」见阿吒嚩迦条。
(明王)梵名,阿吒薄俱,阿吒薄迦等。或译为旷野鬼。以义而称曰大元帅。慧琳音义十二曰:「阿吒薄迦旷野鬼神大将名也,或名遏吒薄皆声转也,俗名元帅大将非也。十六药叉将之一将也。」见阿吒嚩迦条。
佛母大孔雀明王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唐不空译。佛在祇园,莎底苾刍为众破薪,螫于黑蛇,苦痛甚,阿难向佛求救,佛为说大孔雀咒,诸译中,今此本流通。
(经名)三卷,唐不空译。佛在祇园,莎底苾刍为众破薪,螫于黑蛇,苦痛甚,阿难向佛求救,佛为说大孔雀咒,诸译中,今此本流通。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修法之仪轨。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修法之仪轨。
大光明王
【佛学大辞典】
(本生)释迦如来于过去为阎浮提之国王。称为大光明。
(本生)释迦如来于过去为阎浮提之国王。称为大光明。
大光明王发心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本生)贤愚经大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说,大光明王自外国得白象,付之象师,使其调养。不久象能调从。象师以白于王。王乃驾象出游。象气猛壮,见牝象,奔驰至深林,王因伤身垂死。以责象师。象师言我唯能调身。不能调心。唯有佛能调心。王闻之。踊跃发大菩提心。
(本生)贤愚经大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说,大光明王自外国得白象,付之象师,使其调养。不久象能调从。象师以白于王。王乃驾象出游。象气猛壮,见牝象,奔驰至深林,王因伤身垂死。以责象师。象师言我唯能调身。不能调心。唯有佛能调心。王闻之。踊跃发大菩提心。
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本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说:「释迦如来于过去为波罗奈国王,称为大光明。惠施一切,不逆人意。敌国之王闻之,使婆罗门来乞王之头。王许之,群臣谏,不听。使婆罗门捉刀斫头,以果其慈心。」经律异相二十五曰:「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
(本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说:「释迦如来于过去为波罗奈国王,称为大光明。惠施一切,不逆人意。敌国之王闻之,使婆罗门来乞王之头。王许之,群臣谏,不听。使婆罗门捉刀斫头,以果其慈心。」经律异相二十五曰:「大光明王舍头施婆罗门。」
大明王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不动尊等诸明王也。又曰大真言,如言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见诸仪轨诀影四。
(术语)谓不动尊等诸明王也。又曰大真言,如言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见诸仪轨诀影四。
大金色孔雀明王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或义净译孔雀经六本之一。
(经名)一卷,失译,或义净译孔雀经六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