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沧州人,字道默,号岩荦。明崇祯七年进士。善画,工诗文。崇祯末任兵科都给事中,降李自成。自成败,逃回家乡。清顺治元年,以荐起复原官。五年,擢至户部右侍郎。八年,以销算钱粮有弊端,降级外调。后以才识明敏,又擢至户部尚书,再遭降调,最后为太仆寺卿。十七年,被劾革职。
沧海遗珠
戴明说(1609-1686)字道默号岩荦,道号定园,晚年自号铁帚,行一。河北沧州人。天启七年(1627)举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刑部右侍郎、户部尚书,诰授资政大夫。著有《定园诗集》、《定园文集》、《篆书正》、《礼记提纲广注》、《历朝诗选》、《唐诗类苑选》、《六朝诗集》、《邹鹿合编》、《定园未刻草》、《香云庵诗集》、《茅庐诗草》、《偶见录》等。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
戴明说,字道默,号岩荦,沧州人。明崇祯甲戌进士。入国朝,官至户部尚书。有《定圃诗集》。
维基
戴明说(?—1660年),字道默,号定圃、岩荦、定园先生,北直隶沧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画家。明崇祯甲戌进士,清顺治年间官至户部尚书。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官兵科给事中,历礼科左给事中。李自成入北京,任工谏议(给事中)。继而降清,续任给事中。历升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卿、刑部侍郎等职。顺治十二年(1655年)擢户部尚书,次年被降职。顺治十七年(1660年)卒。
《國語辭典》:明说(明說)  拼音:míng shuō
坦白地说出来。《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母亲有话明说,何苦如此?」《红楼梦》第五○回:「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
《國語辭典》:诵言(誦言)  拼音:sòng yán
公正或公开的说话。《汉书。卷三。高后纪》:「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也作「讼言」。
《國語辭典》:讳言(諱言)  拼音:huì yán
1.有所忌讳而不敢明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君上好善,民无讳言。」《宋史。卷四五。理宗本纪五》:「似道自诡有再造之功,讳言岁币及讲和之事。」
2.拒绝劝谏。《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
《國語辭典》:讼言(訟言)  拼音:sòng yán
公开明白的说。《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也作「诵言」。
《漢語大詞典》:暗亏(暗虧)
谓吃了亏而又明说不得。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今断絶贸易之后,即使从他夷转售一二,亦已忍垢蒙耻,多喫暗亏。”
分類:明说
《漢語大詞典》:肮脏气(骯髒氣)
指难以明说或申诉的屈辱或闲气。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看了看,这个儿子还可以造就,便想要指着这个儿子身上出一出自己一肚皮的骯脏气。”
《國語辭典》:言外之意  拼音:yán wài zhī yì
话里没有明说而间接透露的意思。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