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02,分334页显示  上一页  241  242  243  244  245  247  248  249  25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陈琦(公瑛、公琰 别称 神明 )
刘鉴(明善 )
卫青(明德 )
芮鉴(公明 )
朱允炆(别称 明建文帝、明惠帝、释应能、明惠宗 恭闵惠皇帝 世称 建文帝、建文君 允炆 )
李新(克明、克铭 )
朱权(臒仙、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 别称 大明奇土 宁王、南昌 献 )
朱高炽(庙号 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帝、明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帝 别称 明仁宗 )
赖添贵(景明 澹庵 )
张俊(俊明 )
士明善(复初 )
张子明(兰雪 大顽老痴、云山道人 )
茹宏(仲洪、樊明 )
茹洪(仲宏、樊明 )
孙曦(明远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福安人,字公瑛。永乐十年进士。以与修《永乐大典》,超授江西按察佥事。能断疑狱,时称神明。
维基
陈琦(1375年—1434年),字公琰,福建省福州府福安县人,壹都军籍,治《春秋 》。二月初一日生,行二。由国子生中式福建乡试四十六名举人,会试中式会试十五名。年三十八岁岁中式永乐十年壬辰科第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参与修撰《永乐大典》,之后授江西按察佥事。
刘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府高邮人。永乐四年进士。为诸生时,从训导董光学相法,遂精相术,时人多信之。
维基
刘鉴,字明善,南直隶高邮州人,永乐丙戌进士。刘鉴为诸生时,有训导董光善于面相,因看其眼光炯神,授予相法。永乐四年(1406年)中二甲第二十四名进士,知顺天府平谷县。谪隆庆州教谕,改新立州学正。。
卫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6—1436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明德。建文时以蓟州卫百户降燕王。积功至都指挥佥事。永乐中备倭山东,屯海上。十八年,闻唐赛儿起义军攻安丘急,疾驰大破之。擢山东都指挥使。屯海上十余年,善抚士卒。正统初,官至都督佥事。

人物简介

简介
芮鉴(1376-1453),字公明,赘宜兴黄家,为宜兴始迁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02 【介绍】: 明朝皇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子。洪武二十五年,以父标死,被立为皇太孙。三十一年,太祖死后即位。次年,改元建文。用齐泰、黄子澄计削藩。建文元年,叔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难”为名。四年,燕兵渡江破京师。帝在宫中自焚死,传说谓从地道出走为僧,流浪各地,其说难信。原无谥,清乾隆时追谥“恭闵惠皇帝”。
黄鹤楼志·人物篇
朱允炆(1377~?) 即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至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称明惠宗。在位期间颇有作为,史称“建文新政”。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永乐皇帝)攻破南京,朱允炆失去皇位,失踪后下落成谜。据清初傅维麟所撰《明书· 忠节传》之《程济、叶希贤、杨应能传》记载,宣德七年(1432)“五月,师(即朱允炆)至武昌,登黄鹤楼、仙枣亭,有‘何年化鹤归’之句”。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应能伪姓杨氏。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系曰。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应与贤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补其未逮。则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乌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为其一旦误用方黄辈。讲周官行井田。变更旧制威逼亲王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缚耶。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既出家必无还宫之事。杨应能牒是冒之也。斯据国朝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固于僧传是不可缺。君子详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伪姓杨。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破上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卒于宫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应能,姓杨氏,或曰即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名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对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历滇闽,复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能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能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能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能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南阳人,字克明,一作克铭。为人刚直。洪武末由太学生任兵马指挥,历监察御史,振举宪度。转工部郎中,能声益著。宣宗时官至户部右侍郎,多所建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48 【介绍】: 明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宁王,国大宁。永乐元年改封南昌。晚年深自韬晦,自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旁通释老,尤深于史。著《汉唐秘史》、《通鉴博论》、《神奇秘谱》及戏曲《私奔相如》等。又传奇《荆钗记》,《曲品》谓作者系元柯丹丘,王国维考为权作。卒谥献。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上)
王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七年就藩大宁。永乐二年移南昌,正统十三年薨。有采芝吟四卷。 (《名山藏》:王白皙美髯,负气好奇,嗜学博古。自其髫龁时,自称大明奇土,老号臒仙。所论著及于卜筮、修炼、琴弈诸书,手制博山炉及古瓦砚,皆极精致。 《列朝诗集》:王恃靖难功,颇骄恣,多怨望不逊。作日蚀诗云:「光浴咸池正皎然。忽如投暮落虞洲。青天俄有星千意点,白昼争看月一弦。蜀鸟乱啼疑入夜,杞人狂走怨无天。举头不见长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以此诗征之,王之怨望信矣。又作嚷云诗云:「蒸入琴书润,粘来几榻寒。小斋非岭上,弘景坐相看。」王每月令人往庐山之巅,囊云以归,结小屋曰云斋,障以帘莫日放云一囊,四壁氤氲,如在岩洞。余观周宪王有送雪诗。臞仙囊云,宪王送雪,此宗藩中佳话可属对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25 【介绍】: 即明仁宗。明朝皇帝。成祖子。好学问,喜与儒臣谈论。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用兵出塞时,常受命监国,屡遭谗构,几被废黜。永乐二十二年,成祖死,嗣位。次年,改元洪熙。在位时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等,政务宽大。然于十三布政使司皆设镇守中官,实为弊政。洪熙元年五月病死。
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仁宗讳高炽,成祖长子,建元洪熙。在位一年崩,葬献陵。有御制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卷。 (杨士奇《三朝圣谕录》:永乐七年,赞善王汝玉每日于文华后殿道说赋诗之法。一日,殿下顾臣士奇曰:「古人为诗者,其高下优劣如何?」对曰:「诗所以言志。『明良喜起』之歌,『南薰』之诗,是唐、虞之君之志,最为尚矣。后来如汉高《大风歌》,唐太宗『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作,则所尚者霸力,皆非王道。汉武帝《秋风辞》,志气已衰,如隋炀帝、陈后主所为,则万世之监戒也。如殿下于明道玩经之馀,欲娱意于文事,则两《汉诏》令亦可观,非独文词高简近古,其间亦有可裨益治道。如诗人无益之诗,不足为也。」殿下曰:「太祖高皇帝有诗集甚多,何为诗不足为?」对曰:「帝王之学所重者不在作诗。太祖皇帝圣学之大者,在尚书注诸书,作诗特其馀事。于今殿下之学,当致力于重且大者,其馀事可姑缓。」殿下又曰:「世之儒者亦作诗否?」对曰:「儒者鲜不作诗。然儒之品有高下,高者道德之儒,若记诵词章,前辈君子谓之俗儒,人主尤当致辨于此。」 杨士奇《东里文集》:仁庙好文重士,乐善有诚,时节宴群臣,间赐诗奖谕,悉识以东宫图书。 尹直《謇斋琐缀录》:仁庙在东宫时,尝观二内侍象戏,因命曾子棨先生应制,诗云:「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残枰。」仁庙和云:「等闲识得军情事,一著功成见太平。」君臣之器量见矣。 《双槐岁钞》:仁厨潜心经学,礼重宫寮,文仿欧阳,诗尚《选》体。 《名山藏》:仁宗有典有则,模范雅训,不啻学士。)
赖添贵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0—1441 【介绍】: 明福建清流人,字景明,号澹庵。永乐三年举人。选授浙江丽水教谕,以绩最当升,愿仍为教谕,从之,改仁和。施教孜孜不倦,待诸生如子,受其教者多由科目擢显职。仕至郑府右长史。
张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2—1448 【介绍】: 明应天府江浦人,字俊明。县庠生。以能书征修《永乐大典》。书成,入太学。擢左军都督府都事,以事谪保安。荐起为德清知县,有惠政。
士明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平府清河人,字复初。永乐初举人,官至西安府通判。患重病,弟远道来视,侍疾数月,明善疾愈而弟以忧劳卒,明善哀痛,病复发而卒。
张子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兰雪,号大顽老痴,又号云山道人。永乐中征至京师,闻名于公卿名流间。工画山水,兼善画竹及花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茹宏,字仲洪,一字樊明,无锡(今江苏无锡)人。质敏好学,喜号异书,工书、画。永乐中以楷书荐召入都,名重公卿间。作窠石竹木法郭熙,为山水气韵奇古。任寿光丞。
茹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仲宏,一字樊明。工书画。永乐中以楷书荐,召入都,名重公卿间。
孙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曦(1384年—?),字明远,福建福州府侯官县右一坊第二图人。进士出身。永乐九年,福建辛卯乡试中举。永乐十年(1412年),登壬辰科会试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