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7,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正昏
半昏
昏然
昏昧
昏庸
沙昏
淫昏
昏愦
昏沉
昏醉
昏主
忘昏
昏耄
迷昏
昏中
《漢語大詞典》:正昏
见“ 正婚 ”。
《漢語大詞典》:正婚
亦作“正昏”。 指符合礼制的婚配。古人一般以男子二十岁至三十岁、女子十五岁至二十岁于春秋两季嫁娶为正婚。 晋 孔晁 《答马昭》:“ 晁 曰:‘有女怀春’,谓女无礼,过时故思;‘春日迟迟’,蚕桑始起,女心悲矣;‘嘒彼小星’,喻妾侍从夫人;‘蔽芾其樗’,喻行遇恶人;‘熠燿其羽’,喻嫁娶盛饰。皆非仲春嫁娶之候。 玄 据期尽之教,以为正婚,则奔者不禁,过於是月穷矣。”诗·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唐 孔颖达 疏:“ 毛 以卒章云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为蕃育法,二章为男年二十八九、女年十八九,首章谓男年二十六七、女年十六七,以梅落喻年衰,则未落宜据男年二十五、女年十五矣。则 毛 以上二章陈年盛正昬之时,卒章蕃育法,虽在期尽,亦是及时。”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毛 传“春,不暇待秋也” 唐 孔颖达 疏:“《传》以秋冬为正昬。此云春者,此女年二十期已尽,不暇待秋也。”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 唐 贾公彦 疏:“举正昬以刺时。”
《骈字类编》:半昏
宋 梅尧臣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 其一 结山当衢面九门,华灯满国月半昏。
《漢語大詞典》:昏然
迷糊不清。列子·黄帝:“昏然五情爽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神思昏然,不觉成寐。”《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当有预备》:“以故国家之屈辱失败,纷至沓来,而举国昏然,方且以研究外交者为荒傖而狂怪。”
《國語辭典》:昏昧  拼音:hūn mèi
1.光线昏暗不明。《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贫道见燕、齐、韩、魏,将星昏昧。」
2.神智模糊不清。如:「昨天一整夜没睡,所以现在精神昏昧,错误百出。」
3.昏庸愚昧,不明事理。如:「这位老先生年纪大了,处理事情越来越昏昧独断了。」也作「昏愚」。
4.时代黑暗,政治腐败。晋。潘岳〈萤火赋〉:「犹贤哲之处时,时昏昧而道明。」
《國語辭典》:昏庸  拼音:hūn yōng
昏昧平庸。宋。苏轼〈思子台赋〉:「彼昏庸者固不足告也,吾将以为明王之龟策。」《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日叫幕客叙了揭帖稿,取来灯下自己细看:『为特参昏庸不职之县令以肃官方事』。」
《骈字类编》:沙昏
贯休 送友人下第游边诗 角咽胡风紧,沙昏碛月新。
《漢語大詞典》:淫昏
(1).极度昏庸;淫乱昏愦。书·多方:“ 有夏 诞厥逸,不肯慼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 孔 传:“言 桀 乃大为过昏之行,不能终日劝於天之道。”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丁未,行幸 长安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贞良与夫淫昏之党,共受涂炭。”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巫山高〉》:“安肯来从 楚国 君,凭依梦寐为淫昏。”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四年:“ 邕州 俗尚淫祀,被病者不敢治疗,但益杀鸡豚,徼福于淫昏之鬼。”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 中国 的阔人诚然很多淫昏,但还不至于将肴馔和壮阳药并合。”
(2).沉迷。 汉 刘向 说苑·权谋:“男女切踦,固无休息,歌謳好悲,淫昏康乐。”
《漢語大詞典》:昏愦(昏憒)
(1).头脑昏乱;神志不清。《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眼中垂泪道:‘适才昏憒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如大官府之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方昏憒间,忽闻妇人哭入。视之,则縗絰者 长亭 也。” 许杰 《七十六岁的祥福》:“一时间他又震眩在恐怖的心境中。 平梅 抬起头来,看见 祥福 的半昏愦的情形。”
(2).愚昧;糊涂。《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甚矣, 公叔 之病也,乃使我託国於 卫鞅 ,又曰:‘不用则杀之。’夫 鞅 何能为?岂非昏憒之语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老妇昏憒,一时见利取此钱。” 聂绀弩 《论万里长城》:“他就是那时候的,穷乡僻壤的三家村里,昏愦腐朽,愚昧顽固的冬烘学究。”
《國語辭典》:昏沉  拼音:hūn chén
1.神智不清,眼睛昏花。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这一会觉昏沉上来,你扶著我者。」《三国演义》第九九回:「吾自觉昏沉,不能理事。」
2.昏暗不明。如:「夜色昏沉」。
《漢語大詞典》:昏醉
酒醉以后神志不清。《三国志·吴志·贺邵传》:“鸿臚 葛奚 ,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晋书·刘曜载记:“ 曜 昏醉奔退,马陷石渠,坠于冰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妇倚树忽如昏醉。”
《國語辭典》:昏主  拼音:hūn zhǔ
昏庸无道的君主。《南史。卷二六。袁湛传》:「今竭力昏主,未足为忠,家门屠灭,非所谓孝。」《文选。陆机。五等论》:「昏主暴君,有时比迹。」也称为「昏君」、「昏王」。
分類:昏庸帝王
《漢語大詞典》:忘昏
犹糊涂。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你则是忒现新,忒忘昏,更做道你眼钝。”
分類:糊涂
《漢語大詞典》:昏耄
亦作“ 昏髦 ”。
(1).衰老;老迈。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传:“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 蛮 ,斯亦大夫之力。今大夫昏耄而不自安,生变起诈,怨恶而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杜亚 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健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我家老子昏髦,倘有不悉,郎肯为 长亭 一念老身,为幸多矣。”
(2).昏愦;糊涂。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祖 今年老昏耄已甚,财穀并乏,左右欺弄,务於货利,侵求吏士。”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之一:“自 秦 之焚书,‘六经’尽矣。至 汉 而出者,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是以学者不明,异説纷起。” 清 唐甄 潜书·善游:“夫二君荒淫昏髦,先自败德矣。”
《漢語大詞典》:迷昏
(1).昏迷,神志不清。《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原来 刘璞 病得身子虚弱,被鼓乐一震,故此迷昏。” 萧红 《生死场》十四:“ 金枝 好像踏着泪痕行走,她的头过分的迷昏。”
(2).受诱惑致使昏聩糊涂。 茅盾 《子夜》一:“您准是给那只烂污货迷昏了啦!” 钱锺书 《围城》四:“他给女人迷昏了头,全没良心。”
《骈字类编》:昏中
礼记月令见昏明下春左传注见昏正下种说苑古者有主四时者主 者张昏而中可以 榖上告于天子下布之民主夏者大火昏而中可以种黍菽上告于天子下布之民主秋者虚昏而中可以种麦上告于天子下布之民主冬者昴昏而中可以斩伐田猎盖藏上告之天子下布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