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封豕  拼音:fēng shǐ
大猪。《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罥騕袅,射封豕。」
《國語辭典》:四灵(四靈)  拼音:sì líng
1.麟、凤、龟、龙四种灵兽。《礼记。礼运》:「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2.南宋永嘉诗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的合称。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二。别集一五》。
《國語辭典》:四星  拼音:sì xīng
1.苍龙、白虎、朱鸟、玄武四星宿。汉。王充《论衡。物势》:「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
2.北斗七星,去斗杓三星,仅馀四星,比喻零落凄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呀!今夜凄凉有四星,他不偢人待怎生!」
3.秤杆尾端钉有四星,比喻下场、前程。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俺那厮做事一灭行,这妮子更敢有四星。」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我比那卓文君,有上稍,没了四星。」
《漢語大詞典》:星分
(1).谓以天上的星宿划分地上的区域。 晋 左思 《蜀都赋》:“九土星分,万国错跱。”
(2).谓星散。魏书·崔浩传:“大军卒至,必惊骇星分,望尘奔走。”旧唐书·张仲武传:“威略火烈,胡马星分。”
《國語辭典》:马祖(馬祖)  拼音:mǎ zǔ
1.星名。天驷房星。《周礼。夏官。校人》:「春祭马祖,执驹。」
2.神话传说中的海神。相传海上危难,有祷必应。见清。郁永河《海上纪略》。
3.唐代一位高僧。法名道一。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属四川)人。初从处寂出家学禅,后到衡山,遇怀让,经怀让指导而开悟。大历年中,住钟陵(今江西进贤县)开元寺,四方学者云集。法嗣有百丈怀海、西堂智藏等一百三十九人,为一方宗主,禅宗至此而大盛。道一因在洪州弘传怀让的禅法,所以当时称其门为「洪州宗」。
4.岛名。参见「马祖岛」条。
《漢語大詞典》:农祥(農祥)
(1).星宿名。即房宿。国语·周语上:“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癉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 韦昭 注:“农祥,房星也。农事之候,故曰农祥。” 唐 温庭筠 《会昌丙寅丰岁歌》:“喜气自能成岁丰,农祥尔物来争功。”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诗:“苍龙掛闕农祥正,父老相呼看藉田。” 清 谢重辉 《覛土》诗:“今日值农祥,荷鍤出吾庐。”
(2).指农事。 宋 王禹偁 《贺圣驾还京表》:“出狩适当於冬隙,班师未废於农祥。”《宋史·乐志十二》:“土发而祭,农祥是祈。”
《漢語大詞典》:房星
(1).星宿名。即房宿。古时以之象征天马。晋书·天文志上:“房四星……亦曰天駟,为天马,主车驾。” 唐 李贺 《马诗》之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王琦 汇解引《瑞应图》:“马为房星之精。”
(2).用以借指马。 明 何景明 《悼马诗》:“渥水千年降,房星一夜隳。”参见“ 房宿 ”。
《漢語大詞典》:房宿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苍龙七宿之第四宿。有星四颗,即天蝎座的π,ρ,δ,β四星。古时以为主车马,故称之为天驷、房驷。宋史·天文志三:“房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官也,亦四辅也。下第一星,上将也;次,次将也;次,次相也;上星,上相也。南二星君位,北二星夫人位。”参见“ 房星 ”、“ 房駟 ”。
《國語辭典》:磨蝎  拼音:mó hé
1.「摩羯座」之古称。参见「摩羯座」条。
2.俗称命运不佳为命宫磨蝎。也作「磨羯」。
《漢語大詞典》:磨蝎宫
星宿名。旧时星象家言,身、命居此宫者,常多磨难。 清 李慈铭 《越缦堂日记·南濠诗话》:“ 韩 诗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 东坡 谓公身坐磨蝎宫,而己命亦居是宫,盖磨蝎星纪之次为斗宿所缠。星家言身命舍者是,多以文显。”
《漢語大詞典》:星陈(星陳)
谓如星宿之陈列有序。汉书·扬雄传上:“於是乃命羣僚,歷吉日,协灵辰,星陈而天行。” 颜师古 注:“星陈,如星之陈。” 汉 张衡 《东京赋》:“清道案列,天行星陈。”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问女童队》:“清禁深严,方搢绅之云集;仙音弹缓,忽簪珥之星陈。”
《漢語大詞典》:天口
(1).形容人能言善辩。汉书·艺文志:“《田子》二十五篇。名 駢 , 齐 人,游 稷下 ,号 天口駢 。”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辩析天口,而似不能言。” 李善 注引《七略》:“ 齐 田駢 好谈论,故 齐 人为语曰 天口駢 。天口者,言 田駢子 不可穷,其口若事天。”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乐论天口,谁其与京。”
(2).谓代天说话。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贤者之所説,圣人之意也。”
(3).星宿名,即毕宿。
《國語辭典》:鹑火(鶉火)  拼音:chún huǒ
星名。古时当周的分野,与黄道十二宫的狮子宫相当。《尔雅。释天》:「咮谓之柳;柳,鹑火也。」宋。邢炳。疏:「鹑火,柳之次名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属三河。」
《漢語大詞典》:奎宿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因其形似胯而得名。古人多因其形亦似文字而认为它主文运和文章。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地灵奎宿照,野沃 汶河 渐。” 清 侯方域 《贾生传》:“ 贾生 乃辞归里,凡七应举,不第。作长歌云:‘自从廿载落魄餘,不信天上有奎宿。’”
《國語辭典》:陨星(隕星)  拼音:yǔn xīng
天体自太空飞来,经过空气层的,称为「陨星」。当落进大气层内,速度锐减,发白炽光,放射火花,分散细片,或在空中无形消失,或坠于地面而为「陨石」。
《漢語大詞典》:昴宿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头、旄头。有亮星七颗(古代以为五颗,故有昴宿之精转化为五老的传说)。传说 汉 相 萧何 为昴星精转世,后因借为颂人之辞。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信乃昴宿垂芒,德精降祉。”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公臺阶茂绪,昴宿精灵。” 唐 白居易 《祭回鹘可汗文》:“天歼骄子,国丧名王。夺气色於 阴山 ,陨精光於昴宿。”参见“ 昴降 ”。
《國語辭典》:昴降  拼音:mǎo jiàng
比喻显贵的人降生。唐。韦庄 饶州馀干县琵琶洲有故韩宾客宣城裴尚书脩行李侍郎旧居遗址犹存客有过之感旧因以和吟:「已觉地灵因昴降,更闻川媚有珠生。」
《國語辭典》:星气(星氣)  拼音:xīng qì
1.占星与望气的方法。《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
2.星宿与节气。用以比喻时光。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九:「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宋。秦观〈春日杂兴〉诗一○首之一:「飘忽星气徂,青阳迫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