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着白(著白)
(1).犹明白。 宋 司马光 《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上以荐之於宰辅,下以貽之令长……皆閭里素所疾苦而上不获知音,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於民矣。”
(2).犹显著;昭著。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若公者,绩效著白,而雅意冲退,復不喜缘家世亲戚,以取恩泽,故间关计府,没於郎署,士大夫为之叹息焉。” 元 揭傒斯 《重修揭氏族谱序》:“然吾先世之雄文盛德,在 宋 由进士而入者,科不乏人,自足著白于无穷。”
《漢語大詞典》:赫显(赫顯)
(1).显著。宋史·吴居厚传:“ 居厚 在政地久,以周谨自媚,无赫显恶,惟一时聚敛,推为称首。”
(2).显赫。《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满江红·从军〉》:“看男儿奋鬭疆场,军威赫显。”
分類:显著显赫
《漢語大詞典》:昭焯
明显;显著。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天瑞灿烂,王道昭焯。”
分類:明显显著
《漢語大詞典》:焕彰
昭明;显著。 晋 张华 《祖道赵王应诏》诗:“休宠曲锡,备物焕彰。”
分類:昭明显著
《漢語大詞典》:彰着(彰著)
(1).明显;显著。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 汝南 ,中土大郡,方城四十,养老復敬,化之至。 延 姦舋彰著,无与比崇。” 李大钊 《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 中国 古代用贝为货币的遗迹,尤其彰著。”
(2).暴露,败露。《南史·范晔传》:“ 义康 姦心衅跡,彰著遐邇,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
《漢語大詞典》:昭着(昭著)
彰明;显著。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诚乐昭著新德,光之罔极。”南齐书·高帝纪上:“验往揆今,若斯昭著。”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永清县庙》:“与民除害,阴功昭著。”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鳌拜:“迨后罪状昭著,而列圣犹曲加軫念,叠沛恩施。”
分類:彰明显著
《漢語大詞典》:宣着(宣著)
显著;外露。《诗·卫风·淇奥》“赫兮咺兮” 毛 传:“咺,威仪容止宣著也。” 明 李东阳 《赠右谕德谢君序》:“夫宫坊之官,固以辅翼储德,亦以基太平辅相之业於天下者也。故必德纯学正,发诸文章,形之议论,皆仁义礼乐之宣著,则其朝夕左右必有所感格,规正以归於道。”
分類:显著外露
《漢語大詞典》:耿着(耿著)
犹显著。楚辞·九章·抽思:“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王逸 注:“论説政治道明白也。”
分類:显著
《漢語大詞典》:晃着(晃著)
显著。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序》:“故采其晃著者曰怪神也。”陈书·文学传序:“若名位文学晃著者,别以功迹论。”
分類:显著
《漢語大詞典》:赫着(赫著)
显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 于谦 ﹞巡按 江 西,风裁赫著。”
分類:显著
《漢語大詞典》:阐着(闡著)
显著。 汉 蔡邕 《荐皇甫规表》:“臣伏见护羌校尉 皇甫规 ,少明经术,道为儒宗,修身力行,忠亮阐著。”
分類:显著
《漢語大詞典》:焯着(焯著)
显明;显著。 元 孛术鲁翀 《大都路都总管姚公神道碑》:“公 至元 名臣,勋德焯著。”明史·韩观等传赞:“ 韩观 诸人,虽功最焯著,而皆以威信震慑蛮荒。” 清 薛福成 《〈浙东筹防录〉序》:“其佐理营务处者,则有知 寧波府 上元 宋君 源瀚 ,治行焯著,识略颇閎。”
分類:显明显著
《漢語大詞典》:焜奕
显著;昭著。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职官》:“树立弘敷,功用焜奕,使圣王之泽,由家国而下究四海。”
分類:显著昭著
《漢語大詞典》:克着(克著)
显著。 宋 王禹偁 《贺正表》:“和玉烛以授时,玄功克著;振金铃而徇路,春令爰行。”
分類:显著
《漢語大詞典》:懋着(懋著)
犹显著。清史稿·圣祖纪二:“ 赵良栋 前当逆贼盘踞 汉中 ,首先入 川 ,功绩懋著。” 清 史致谔 《禀左宗棠》:“此次 朱 绅 暨 、 鄔 绅 畬经 、 马 绅 烱 及 新昌 训导 鄔明经 ,於 奉化 防务办理深合事宜,收復 新嵊 两县机宜,尤为功绩懋著。”
分類: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