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晨昏  拼音:chén hūn
1.早晚。唐。张九龄〈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诗:「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晚间便归寺中安宿,晨昏随著净悟做功果,稽首佛前。」
2.晨昏定省。指早晚对父母的服侍问候。唐。孟郊〈杀气不在边〉诗:「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花月痕》第五一回:「先君远游日多,小子稚弱,生既未侍晨昏,没复未亲含殓。」
《国语辞典》:晨昏颠倒(晨昏颠倒)  拼音:chén hūn diān dǎo
早晨与夜晚的作息时间倒置。《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
《國語辭典》:晨昏定省  拼音:chén hūn dìng xǐng
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仪节。参见「昏定晨省」条。宋。陆游〈上殿劄子〉:「所谓悦亲之道,非荐旨甘,奉轻暖也,非晨昏定省,冬夏温凊也。」《红楼梦》第三六回:「不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一发都随他的便了。」
《漢語大詞典》:晨昏蒙影
即“曙暮光”。
《分类字锦》:晨昏在旁(晨昏在旁)
王建 宋氏五女诗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兔丝自萦纡 不上青松枝,晨昏在亲旁,闲则读书诗。
分类:
《國語辭典》:昏晓(昏曉)  拼音:hūn xiǎo
1.早晚、朝夕。《南齐书。卷七。东昏侯本纪》:「干戈鼓噪,昏晓靡息。」南朝陈。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若夫听采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棂,躬亲辩决。」
2.明暗。唐。杜甫 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比喻很短的时间。宋。苏轼〈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作诗记馀欢,万古一昏晓。」
《漢語大詞典》:昏旦
(1).黄昏和清晨。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夫自天观象,昏旦之刻未分;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李善 注引《五经要义》:“日入后,漏三刻为昏;日出前,漏三刻为明。” 唐 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诗:“深林迷昏旦,栈道凌空虚。”
(2).从黄昏到天明的时光。亦泛指时光。 唐 李绅 《南梁行》:“芻狗无由学圣贤,空持感激终昏旦。” 明 汤式 《一枝花·送车文卿》套曲:“安乐窝随缘度昏旦,伴几个知交撒顽,寻一会渔樵调侃。”
(3).谓晨昏短促。形容时间短暂。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诗:“痛彼道边人,形骸改昏旦。” 清 顾炎武 《意有未尽再赋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4).犹混蛋。詈词。不明事理的人。 沙汀 《代理县长》:“本来地方就很苦寒--你们看这个昏旦!”
《國語辭典》:阍人(閽人)  拼音:hūn rén
旧时宫门晨昏按时启闭,故称守宫门的人为「阍人」。后泛指守门人。《周礼。天官。冢宰》:「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年十岁时,往谒河南尹李膺,阍人难之。」也称为「阍侍」。
《漢語大詞典》:寅酉
十二辰中寅时和酉时。故寅酉犹晨昏。 宋 王禹偁 《送戚维序》:“退耕无田,则伏腊寅酉,其可虞乎?”
《國語辭典》:做功果  拼音:zuò gōng guǒ
指僧尼诵经持咒追荐亡灵。《水浒传》第六○回:「宋江依吴学究之言,守住山寨居丧。每日修设好事,只做功果,追荐晁盖。」《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晨昏随著净悟做功果,稽首佛前,心里就默祷祈求报应。」
《漢語大詞典》:戒晨鼓
古代报晨昏的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 魏 神瑞 三年,又建白楼,楼甚高竦……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椎,为城里诸门启闭之候,谓之戒晨鼓也。”参见“ 戒晨 ”。
分類:晨昏
《漢語大詞典》:戒晨
报晓警睡。周礼·地官·鼓人“凡军旅夜鼓鼜” 汉 郑玄 注:“司马法曰:‘昬鼓四通为大鼓,夜半三通为戒晨,旦明五通为发昫。’”原作“晨戒”,据 阮 校改正。 宋 冯可迁 《〈对床夜语〉序》:“时将夜半,翦烛疾读,不能去手,大类 葛常之 韵语阳秋,鸡戒晨而毕。”参见“ 戒旦 ”。
晨昏钟
【佛学大辞典】
(杂名)山内晨昏打钟者,支那之寺规也。敕修清规法器章曰:「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