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野兴(野興)
对郊游的兴致或对自然景物的情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一:“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明 何景明 《秋夕同萧执夫舍侄士饮》诗:“野兴林间竹,乡心楚上薇。”
《國語辭典》:澹荡(澹蕩)  拼音:dàn dàng
舒缓荡漾。唐。陈鸿《长恨传》:「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
《國語辭典》:即景  拼音:jí jǐng
1.眼前的景色。唐。钱起〈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2.因眼前的景物而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即景诗」。《红楼梦》第七六回:「你不说『玉桂』,我难道强对『金萱』么!再也要铺陈些富丽,方是即景之实事。」
《漢語大詞典》:物象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國語辭典》:容光  拼音:róng guāng
1.仅能透过光线,指小隙缝。《孟子。尽心上》:「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文选。沈约。齐故安陵昭王碑文》:「明无不察,容光之微必照。」
2.脸上所显现的光彩。《文选。张华。情诗二首之一》:「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南朝宋。鲍照〈秋夜〉诗二首之一:「华心爱零落,非直惜容光。」
《國語辭典》:映带(映帶)  拼音:yìng dài
景物相互衬托照映。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國語辭典》:玩物  拼音:wán wù
1.供玩赏、玩弄的人或器物。《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
2.观览景物。晋。陆云〈高冈〉诗四首之四:「幽居玩物,顾景自颐。」
《國語辭典》:玩物  拼音:wàn wù
玩赏器物。《书经。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國語辭典》:题咏(題詠)  拼音:tí yǒng
咏诗题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虽见此词,只道是王氏卖弄才情,偶然题咏,不晓中间缘故。」《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将来还要带到南京去,遍请诸名公题咏。」
《漢語大詞典》:时物(時物)
(1).指一定时间内的事物。易·繫辞下:“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韩康伯 注:“物,事也。”
(2).应时的作物。后汉书·章帝纪:“宜助萌阳,以育时物。”
(3).应时的食物。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孟仁 ﹞每得时物,来以寄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大小米水饭、炙肉。”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 乐氏 至孝,凡遇时物,必遣女踰岭餽其姑。”
(4).时节景物。 唐 杜甫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清 谭献 《〈唐诗录〉序》:“揽时物之迁变,感家室之仳别。”
《漢語大詞典》:春物
(1).春日的景物。常指花卉;花朵。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荡。” 唐 张乔 《杨花落》诗:“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緑尚早。” 前蜀 韦庄 《寄园林主人》诗:“主人常不在,春物为谁开。”
(2).指酒。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之三:“自昔爱春物,罇深眼底红。”
《漢語大詞典》:奇胜(奇勝)
谓景物非常优美。新唐书·文艺传中·王维:“﹝ 维 ﹞别墅在 輞川 ,地奇胜。” 宋 范仲淹 《与晏尚书书》:“又郡之山川,接于 新定 ,谁谓幽遐,满目奇胜。” 清 恽敬 《舟经丹霞山记》:“ 敬 闻 韶 有 韶石山 , 虞舜 南巡奏乐於是,以为是山之奇胜足当之矣。”
分類:景物优美
《漢語大詞典》:物意
(1).众人的心意。魏书·元晖传:“先皇移都,为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詔,权寧物意耳。”
(2).景物的情态。 宋 欧阳修 《奉答圣俞岁日书事》诗:“年光向老速,物意逐时新。”
(3).造物的意向。 宋 梅尧臣 《八月十五日夜东轩》诗:“它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
(4).礼物与情意。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物意两重,何以克当。”
《漢語大詞典》:触物(觸物)
接触景物、事物。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漢語大詞典》:山情
为山中景物所引起的情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崎嶇石路,似壅而通,峥嶸涧道,盘紆復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山情率易,野製疏朴。”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原甫厅壁许道宁山水》:“山情水思半轩间,试问来居有底闲。” 明 李梦阳 《涧富岭赴安福》诗之二:“山行忽百里,步步山情新。”
《漢語大詞典》:八景
(1).八个胜景。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度支员外郎 宋迪 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烟寺晚鐘、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如: 燕京 八景, 西湖 八景。
(2).道教语,谓八采之景色。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控飊扇太虚,八景飞高清。” 唐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仙心从此在 瑶池 ,三清八景相追随。”云笈七籤卷三十:“我入八景,迴驾琼轮,仰升九天,白日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