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弥习弥佳(弥习弥佳)  拼音:mí xí mí jiā
愈玩习欣赏,则愈觉景物奇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国语辞典》:太空艺术(太空艺术)  拼音:tài kōng yì shù
一种以描绘或想像太空景物为创作主题的艺术。如火星世界的想像图,黑洞的示意图等。
《国语辞典》:好景不常  拼音:hǎo jǐng bù cháng
美好的景物不能常驻。比喻称心如意的事,往往为时不久。如:「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也作「好景不长」。
《国语辞典》:立体摄影(立体摄影)  拼音:lì tǐ shè yǐng
可表现景物三度空间的一种摄影方式,除使用立体照相机外,亦可在普通相机添副加镜,或运用左右移动法的方式来呈现立体效果。
《国语辞典》:即景会心(即景会心)  拼音:jí jǐng huì xīn
描写景物时,必须以亲身体验的感受融入字句间,方能适切表达出真感情。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僧敲月下门』,祇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国语辞典》:灰度等级(灰度等级)  拼音:huī dù děng jí
由于景物各点的颜色及明度不同,使得经摄影成像的黑白图像亦呈现不同等级的灰度。故将白色与黑色间之灰色按其明度以对数关系分成十个等级,即称为「灰度等级」。
《国语辞典》:江山之助  拼音:jiāng shān zhī zhù
对自然山水景物的深刻体验和感受,可以激发人的文思诗兴,有助于诗文创作,成就不朽的作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物色》:「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既谪岳州,而诗益悽惋,人谓得江山助云。」
《国语辞典》:掩映生姿  拼音:yǎn yìng shēng zī
光影互相映照,景物因而更显美好。《孽海花》第二○回:「两边碧渠如镜,掩映生姿;破芡残荷,馀香犹在。」
《国语辞典》:雄伟壮丽(雄伟壮丽)  拼音:xióng wěi zhuàng lì
雄大宏伟,勇壮美丽。多用于形容山川景物和建筑等。如:「长江三峡景观雄伟壮丽,令人叹服。」
《国语辞典》:投影画法(投影画法)  拼音:tóu yǐng huà fǎ
一种把实际的景物依投影的方式描绘出来的制图方法。常运用于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工艺设计和机器装配等。
《国语辞典》:透视画法(透视画法)  拼音:tòu shì huà fǎ
一种绘画方法。运用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景物的立体远近感。
《国语辞典》:田园诗人(田园诗人)  拼音:tián yuán shī rén
喜描写乡村生活及自然景物的诗人。大都不满现状,退居乡野,遁隐山林,以歌咏自然生活,寄托自己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表现出隐逸避世的思想。如东晋陶渊明、古希腊诗人狄奥克利斯等为田园诗人的代表。
《国语辞典》:田园文学(田园文学)  拼音:tián yuán wén xué
描写乡村人物故事或风光景物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国语辞典》:照如白昼(照如白昼)  拼音:zhào rú bái zhòu
光线把四周景物照耀得如同白天一样明亮。《红楼梦》第一三回:「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
《国语辞典》:登山小鲁(登山小鲁)  拼音:dēng shān xiǎo lǔ
登上高山,则远方景物便显得渺小而微不足观。语本《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后用以比喻眼界开阔,见识广远。唐。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王孟法师碑铭序〉:「若夫金简玉字之馀论,元化道枢之妙旨,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