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去暑  拼音:qù shǔ
消除暑气。如:「炎夏中喝青草茶可以去暑。」也作「袪暑」。
分類:驱除暑热
《漢語大詞典》:解暑
消暑;解除暑热。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舟窗尽落,清风徐来,紈扇罗衫,剖瓜解暑。”
《漢語大詞典》:九暑
指夏季九十天的暑热天气。管子·四时:“九暑乃至,时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 尹知章 注:“九暑,谓九夏之暑也。”
《漢語大詞典》:余暑(餘暑)
犹残暑。指入秋后未尽的暑热。 宋 林景熙 《溪行》诗:“风高餘暑尽,独策兴悠然。” 元 陈基 《通州》诗:“到州日停午,餘暑秋更虐。”
《漢語大詞典》:热喘(熱喘)
因暑热而气喘。 宋 唐庚 《昼寝效鲁直》诗:“雨餘热喘殊喊呀,坐翻故纸腰足麻。”
分類:暑热气喘
《漢語大詞典》:扇庖
指以萐莆为扇,拂除暑热于庖厨。说文·艸部:“萐,萐莆,瑞草也。 尧 时生於庖厨,扇暑而凉。” 宋 黄庭坚 《筠州新昌县瑞芝亭记》:“古之传者曰:上世盖有屈軼指佞,萐莆扇庖,蓂荚纪历,嶰竹生律。既不经见,后世亦不闻有之。”
《漢語大詞典》:余燎(餘燎)
指边缘之火;未尽之火。 南朝 宋 谢惠连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焚玉发 崐 峯,餘燎遂见迁。” 南朝 梁 沈旋 《咏萤火》:“泊树类奔星,集草疑餘燎。”亦喻未尽的暑热。 明 周浈 《始发建邺登龙江山祠感怀有作》诗:“秋阴散微翳,炎景扇餘燎。”
《漢語大詞典》:澄水帛
唐 同昌公主 用以消暑热之帛。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掛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纊。澄水帛长八九尺,似布而细,明薄可鉴,云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毒也。”
《漢語大詞典》:防暑
防止受到暑热的侵害;预防中暑:~茶ㄧ~降温。
《漢語大詞典》:渴暍
口渴,暑热。 唐 元结 《寒泉铭》:“於戏寒泉,瀛瀛江渚,堪救渴暍,人不之知。”
分類:口渴暑热
《漢語大詞典》:龌龊热(齷齪熱)
暑热病。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图说·七十二候》:“土气润,故蒸鬱为溽湿,俗称齷齪热是也。”
分類:暑热热病
《漢語大詞典》:暍困
为暑热所困。新唐书·韩思复传:“ 襄州 南 楚 故城有 昭王井 ,传言汲者死,行人虽暍困,不敢视。”
分類:暑热
《漢語大詞典》:湿疫(濕疫)
亦作“溼疫”。 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史记·南越列传论:“ 隆虑 离溼疫, 佗 得以益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