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淡 → 澹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暗淡  拼音:àn dàn
不鲜艳、不明亮。如:「这件衣服的颜色太暗淡,你穿显得老气!」也作「暗澹」。
《國語辭典》:暗澹  拼音:àn dàn
不鲜艳、不鲜明。唐。元稹送孙胜〉诗:「桐花暗澹柳惺憁,池带轻波柳带风。」宋。欧阳修 诗:「水阔天低云暗澹,朔风吹起自成行。」也作「暗淡」。
《國語辭典》:暗淡无光(暗淡無光)  拼音:àn dàn wú guāng
昏暗而没有光彩。如:「遭受丧妻丧子之痛,令他觉得生命暗淡无光。」
分類:昏暗光彩
《分类字锦》:暗澹遮山
杜牧 江上雨诗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分类:
《漢語大詞典》:惨淡(慘淡)
亦作“ 惨澹 ”。
(1).暗淡;悲惨凄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治水五行:“金用事,其气惨淡而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道壹道人 ……经 吴 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 壹公 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清 黄宗羲 《〈庚戌集〉自序》:“四野凶荒,景象惨澹,聊取平日之文自娱。”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甚至连瑰丽奇伟的大海,在 道静 暗淡的心目中,也渐渐变得惨淡无光。”
(2).谓尽心思虑。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踊跃常人情,惨澹苦士志。” 清 黄叔琳 《柏林寺观李晋王画像歌》:“鹰扬虎视空一世,经营惨淡传其真。” 巴金 《家》二二:“仅仅在一刹那间,就可以毁坏她十几年来苦心惨淡地造成的一切。”参见“ 惨澹经营 ”。
《國語辭典》:惨澹经营(慘澹經營)  拼音:cǎn dàn jīng yíng
尽心规划。多用以形容开创事业时的艰苦。宋。楼钥〈宅山堰〉诗:「想得惨澹经营时,下上山川应饱看。」
《國語辭典》:阑珊(闌珊)  拼音:lán shān
衰落、萧瑟的样子。南唐。李煜〈浪陶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宋。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作「阑残」。
《漢語大詞典》:幽窈
(1).幽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卢师山》:“寺后躡山而上,可里许,为 寳珠洞 。亦不及 祕魔巖 幽窈可喜。”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竹木蓊鬱,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溪塘,幽窈明瑟,颇尽四时之美。”参见“ 幽深 ”。
(2).暗淡。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愁容虽然亦幽窈,梦雨何似皎月莹。”
分類:幽深暗淡
《國語辭典》:幽深  拼音:yōu shēn
1.深而幽静。唐。刘长卿〈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沧州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
2.幽暗深远。《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广陵厉王刘胥传》:「黄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为苦心!」
3.幽僻的地方。《文选。祢衡。鹦鹉赋》:「嬉游高峻,栖峙幽深。」晋。张翰〈杂诗〉三首之一:「延颈无良涂,顿足托幽深。」
《漢語大詞典》:幽黯
暗淡;阴暗。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那么幽黯的黄澄澄的光线映在纸窗上,多不大方!” 叶圣陶 《倪焕之》三:“沉寂,幽黯,寒冷。尤其是那大殿,高高的藻井,纠结着灰尘和蛛网,好像随时可以掉一条蛇或者一个鬼怪来似的。”
分類:暗淡阴暗
《漢語大詞典》:颓淡
暗淡。 明 陈子龙 《锡山即事》诗之一:“寒流頽淡何情思,犹是纷纷入 五湖 。”
分類:暗淡
《漢語大詞典》:黪黪(黲黲)
暗淡。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塔影:“ 牛首山 塔影在僧室中,闭门暗映卓前,悬纸或以白衣承之,影小而倒,黲黲可见。”
分類:暗淡
《漢語大詞典》:哑暗(啞暗)
暗淡。 欧阳山 《苦斗》五六:“﹝ 胡杏 ﹞那浅棕带金黄色的眼珠子变成哑暗的了,那左脸上的深深的笑涡儿变长了。”
分類:暗淡
《漢語大詞典》:匿黯
暗淡。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只有凄微的风色,匿黯的日影,重云摩顶,孤鵠啼枝,添绘了几许悲愁的景象!”
分類:暗淡
《國語辭典》:蔼蔼(藹藹)  拼音:ǎi ǎi
1.茂盛的样子。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诗:「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晋。束皙〈补亡诗〉六首之五:「瞻彼崇丘,其林蔼蔼。」
2.盛大众多的样子。《诗经。大雅。卷阿》:「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3.尽力。《尔雅。释训》:「蔼蔼萋萋,臣尽力也。」
4.月光微暗的样子。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南朝宋。谢庄〈怀园引〉:「朱光蔼蔼云英英,新禽喈喈又晨鸣。」
《國語辭典》:昏黄(昏黃)  拼音:hūn huáng
光线昏暗。唐。韩偓 曲江晚思诗:「水冷鹭鸶立,烟月愁昏黄。」
《漢語大詞典》:日薄
(1).类似日蚀的一种现象。古谓日光为阴气所掩蔽。宋书·五行志五:“ 晋孝怀帝 永嘉 元年十一月乙亥黄黑气掩日,所炤皆黄。案河图占曰:‘日薄也。’其説曰:‘凡日蚀皆於晦朔,有不於晦朔者,为日薄。虽非日月同宿,时阴气盛,掩薄日光也。占类蚀。’”
(2).日色暗淡。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诗:“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簷。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鎌。” 钱仲联 集释引 朱熹 考异:“‘薄’,或作‘落’。今详语势,但如 白乐天 所谓‘旌旗无光日色薄’耳。” 宋 欧阳修 《黄杨树子赋》:“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 明 邵璨 《香囊记·设祭》:“你看那战场风景,真个好悽惨,只见日薄风悲,草枯蓬断。”
(3).傍晚,天色将黑之时。新唐书·王琚传:“帝於 琚 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閤中,视日薄乃得出。”
(4).日益浇薄。宋史·选举志二:“ 宝祐 二年,监察御史 陈大方 言:‘士风日薄,文场多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