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暴躁  拼音:bào zào
遇事急躁、鲁莽,不能控制感情。《儒林外史》第一回:「又想恐怕危老师说他暴躁,且忍口气回去,慢慢向老师说明此人不中抬举。」也作「躁暴」。
《國語辭典》:暴躁如雷  拼音:bào zào rú léi
形容人遇事急躁、粗暴,一副怒不可抑的模样。《儒林外史》第四回:「『若是送到县里他那里耽得住?如今只是求严老爷开恩,高抬贵手,恕过他罢。』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躁如雷。」也作「暴燥如雷」。
《國語辭典》:暴跳如雷  拼音:bào tiào rú léi
跳脚怒吼,如同打雷一般。形容人急怒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卖人参的听了,『哑叭梦见妈──说不出的苦。』急的暴跳如雷。」《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谁知到的晚了,已有上灯时分,把他急得暴跳如雷,恨不得立时就把印信抢了过来。」
《國語辭典》:粗暴  拼音:cū bào
卤莽暴躁。《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到是做买卖的生意人还顾点体面,若官幕两途,牛鬼蛇神,无所不有!比那下等还要粗暴些!」
《漢語大詞典》:燥暴
(1).犹勇猛。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宽展那猿猱臂,侧坐着虎熊腰,雄纠纠施呈那燥暴。”
(2).犹粗野。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四折:“情理这 韩松 使燥暴,脑背后都来到,俺这里 郑恩 暗暗的藏,他那里不住声高高的闹。”
(3).暴躁。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况且我叔父的心性,最是燥暴,当初洪水九年,皆他一怒所激。”
《國語辭典》:火爆  拼音:huǒ bào
1.急躁、暴躁。如:「火爆脾气」。
2.激烈,充满火药味。如:「场面火爆」。
3.火星直冒。形容人头晕眩。《孽海花》第二四回:「此时恍若一个霹雳从青天里打入顶门,顿时眼前火爆,耳内雷鸣。」
《國語辭典》:懆暴  拼音:cǎo bào
暴躁粗鲁。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二折:「兀那将军,何故如此懆暴,有仗剑杀我之心也?」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眼见的那个女子,看的你中意了,只是龙神懆暴,怎生容易将爱女送你为妻。」也作「躁暴」。
分類:暴躁
《漢語大詞典》:猛急
犹暴躁。北齐书·刘贵传:“ 荣 ( 尒朱荣 )性猛急, 贵 尤严峻,每见任使,多愜 荣 心,遂被信遇,位望日重,加抚军将军。”
分類:猛急暴躁
《漢語大詞典》:操恶(操惡)
暴躁。操,通“ 躁 ”。
分類:暴躁
《漢語大詞典》:犷烈(獷烈)
粗犷激烈;暴躁。法苑珠林卷十一:“故 师子国 人形貌卑黑,方颐大顙,情性獷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战主国:“气序和畅,风俗淳质,人性獷烈,邪正兼信。”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三:“ 刘氏 初以柔婉闻,凡数年,其后忽獷烈自恃,不可禁,往往有逆意者即发怒。”
《漢語大詞典》:凌躁
暴躁。 清 钱谦益 《冬至日感述示孙爱》诗:“戒汝勿凌躁,一线随日长,年至人古老,岁晏天沧浪。”
分類:暴躁
《國語辭典》:火上浇油(火上澆油)  拼音:huǒ shàng jiāo yóu
在火上添加油,会使火烧得更旺。比喻使事态愈加扩张或恶化。《三侠五义》第四一回:「若吃此药,误用人参,犹如火上浇油,不出七天,必要命尽无常。」也作「火上添油」、「火上加油」。
《漢語大詞典》:果躁
犹暴躁。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论:“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分類:暴躁
《漢語大詞典》:懆恶(懆惡)
暴躁;嗔怒。《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判官懆恶,不敢道名字。” 蒋礼鸿 通释:“懆恶,就是暴躁、嗔怒。”
分類:暴躁嗔怒
《漢語大詞典》:操嗔
暴躁。操,通“ 躁 ”。《敦煌变文集·八相变》:“城南有一 摩醯神 ,见説寻常多操嗔。”
分類:暴躁
《漢語大詞典》:暴腾(暴騰)
(1).暴躁。 梁斌 《红旗谱》二六:“他今年秋季才在 河南 区领导了秋收运动,因为性格有点暴腾,人称‘张飞同志’。” 梁斌 《红旗谱》三四:“﹝ 朱大贵 ﹞就是脾气拐孤,碰上还有点暴腾。”
(2).急遽上涨。 郭沫若 《羽书集·抗战与觉悟》:“他们的物价一天一天地暴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