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屈折
回曲
委折
委宛
回遹
回屈
波折
闲关
岪郁
崎曲
宛曲
欹曲
纡谲
之字路
顿曲
《國語辭典》:屈折  拼音:qū zhé
弯曲、曲折。如:「台风过后,满园都是屈折了的花草。」
《漢語大詞典》:回曲(迴曲)
(1).邪曲。晏子春秋·问下十二:“寡人闻大国之君,盖回曲之君也。”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云:“‘回曲’犹言‘衺曲’。” 宋 叶适 《送刘德修》诗:“谁令闭榛莽,回曲用蛮貊?”
(2).曲折。 宋 王安石 《长干寺》诗:“梵馆清闲侧布金,小塘回曲翠文深。” 宋 苏辙 《书论》:“其言回曲宛转。”
迂回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濡水 又东南,水流迴曲,谓之 曲河 。” 隋 江总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诗:“纵棹怜迴曲,寻山静见闻。”
《漢語大詞典》:委折
(1).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岭高四十餘里,二十里中,委折五迴,方得达其上岭。” 清 邱象升 《清远峡》诗:“委折江如线,锋稜势益增。”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盖某之所以出处进退者如此,其委折非言可尽。”
(2).谓周至,周到。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因阁下之教,丁寧委折,不得不具道所怀,幸问察焉!”
(3).周旋,斡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酆都御史:“羣拜舞启读已,乃贺公曰:‘君有回阳之机矣。’公喜致问。曰:‘适接帝詔,大赦幽冥,可为君委折原例耳。’”
《國語辭典》:委宛  拼音:wěi wǎn
委曲婉转。《红楼梦》第二五回:「贾政在旁听见这些话,心里越发难过,便喝退赵姨娘,自己上来委宛解劝。」也作「委婉」。
《漢語大詞典》:回遹(迴遹)
(1).邪僻;曲折。《诗·小雅·小旻》:“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毛 传:“回,邪;遹,僻。” 宋 李纲 《闻山东盗感而赋诗》:“人谋自回遹,天意詎不仁。” 章炳麟 《排满平议》:“至其言展转相杀復仇无已者,斯尤回遹之辞。”
(2).用以指奸邪之人。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諫垣抗议,气震回遹。”
犹回荡。 明 方孝孺 《宋五公·司马温公》诗:“羣邪竞迴遹,善政恣纷扰。”
《漢語大詞典》:回屈(迴屈)
(1).屈从。世说新语·文学“ 郭景纯 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刘孝标 注引《璞别传》:“ 璞 极言成败,不为回屈, 敦 忌而害之。”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之二:“此则 軾 之疲懦畏人,不免小有回屈之罪也。”
(2).曲折。新唐书·吐蕃传下:“过 石堡城 ,崖壁峭竖,道回屈,虏曰 铁刀城 。”
迂回曲折。 宋 苏辙 《游太山·初入南山》诗:“ 嘉陵 万壑底,栈道百迴屈。”
《國語辭典》:波折  拼音:bō zhé
形容事情如波浪般变化曲折。如:「经历的波折愈多,成功的果实愈觉甘美。」
《國語辭典》:一波三折  拼音:yī bō sān zhé
原指书法中一捺笔锋需转换三次方向,笔势曲折变化。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后用以比喻事情进行曲折多变,很不顺利。如:「这桩婚事一波三折,真是好事多磨。」亦形容文章结构的跌宕起伏多变化。如:「韩文公的议论文章,布局一波三折,文气充沛。」也作「一笔三过」。
《漢語大詞典》:闲关(閒關)
亦作“间关”。
(1).形容转动自如。诗·小雅·车舝:“閒关车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 毛 传:“閒关,设舝貌。” 严杰 《经义丛抄》载 清 阮福 《间关考》:“閒关二字是为迭韵,乃言貌而不言声者也。盖车之设舝,则婉转如意,亦犹人之周流四方,动而不息……至 宋 始以閒关为设舝声,此沿 白 诗而误也。”
(2).犹辗转。汉书·王莽传下:“ 王邑 昼夜战,罢极,士死伤略尽,驰入宫,间关至 渐臺 。” 颜师古 注:“间关犹言崎嶇展转也。”后汉书·荀彧传论:“ 荀君 乃越 河 冀 ,閒关以从 曹氏 。” 李贤 注:“閒关犹展转也。” 清 吴伟业 《遣闷》之四:“一女家破归间关,良人在北愁戍边。” 陈毅 有《间关抵延值花朝林老六旬大庆》诗。
(3).曲折。 汉 牟融 《理惑论》:“道之言导……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四表为大,綩綖其外,毫釐为细,间关其内。故谓之道。” 南朝 梁简文帝 《山斋》诗:“玲瓏绕竹涧,间关通槿藩。”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之十一:“出没看楼殿,间关望綺罗。”
(4).形容鸟鸣宛转。 北魏 李骞 《释情赋》:“鸟间关以呼庭,花芬披而落牖。” 唐 白居易 《琵琶引》:“间关鶯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明张景《飞丸记·丸里缄怀》:“任芳春百鸟间关,院深沉谁想顾盼。”
《漢語大詞典》:岪郁(岪鬱)
(1).山势曲折。 宋 司马光 《太行》诗:“岪鬱天关近,峥嶸地轴回。”
(2).泛指曲折。 林纾 《祭高梧州文》:“我将二子,亦来湖居,同穷西溪,十里菰蒲,花坞岪鬱,竹路盘紆。”
分類:山势曲折
《漢語大詞典》:崎曲
曲折。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一:“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超遥衝山,崎曲抱津。”
分類:曲折
《漢語大詞典》:宛曲
(1).辗转;曲折。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天尊赐银:“虽 虚静 一时非意之祷,而造物者宛曲取付,盖亦巧矣。”
(2).曲折婉转。《水浒传》第五一回:“ 宋江 宛曲把话来説 雷横 上山入伙。 雷横 推辞:‘老母年高,不能相从。待小弟送母终年之后,却来相投。’”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今闻纷扰之规,恢扩宏义,开通鄙怀,不惜降志自责,宛曲引喻,擥察艾萧,中臣要害,此诚 嗣同 毕岁营营,期自制而不能者。”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短诗以隽永胜,长诗以宛曲尽致胜。”
《漢語大詞典》:欹曲
1.弯曲;歪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坐桥上仰观之,崖隙欹曲,泉如从云叶间堕出。”
2.犹曲折。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每自诲其心曰:以若之不俊不明,而又使欲恶欹曲攻於内,且决事于冥冥之中,无暴扬报效之言,不忿行私,易也。”
《漢語大詞典》:纡谲(紆譎)
曲折。文选·扬雄〈甘泉赋〉:“凌高衍之嵱嵷兮,超紆譎之清澄。” 李善 注:“紆譎,曲折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焦山:“一日,放舟 焦山 ,山更紆譎可喜。”
分類:曲折
《國語辭典》:之字路  拼音:zhī zì lù
坡路盘旋而上,曲折像「之」字形状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顿曲(頓曲)
犹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南出一里至 天井 ,井裁容人,穴空,迂迴顿曲而上,可高六丈餘。”
分類: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