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莲花落(蓮花落)  拼音:lián huā lào
旧时乞丐所唱的歌曲。后发展成曲艺的一种,有专业演唱者,用竹皮按拍,常以「莲花落,落莲花」为尾声,内容多民间传说。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没奈何,我唱个莲花落,讨些儿饭吃咱。」《红楼梦》第五四回:「然后又命小戏子打了一回莲花落。」也作「落子」、「哩嗹花儿」、「哩嗹」、「莲花乐」。
《國語辭典》:把戏(把戲)  拼音:bǎ xì
1.戏法、武艺等杂技。《元史。卷七七。祭祀志六》:「祥和署掌杂把戏男女一百五十人。」《四游记。南游记。第一八回》:「众弟子唯唯领命,辞别了世尊,变作凡人,去做砍手变龙,砍脚变狮,作把戏,众人挨揸而看。」
2.比喻花样、花招或手段。《董西厢》卷四:「十个指头儿,自来不孤你,这一回看你把戏。」《红楼梦》第一六回:「你别兴头,才学著办事,倒先学会了这把戏。」
3.为求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做作的表演。《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那里是甚么新升游击?只为不舍得爱妾,做出这一场把戏。」
4.事故。《醒世恒言。卷三六。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他既不肯接客,留之何益!倘若三不知,做出把戏,倒是老大利害,不如转货与人,另寻一个罢!」
《國語辭典》:快书(快書)  拼音:kuài shū
配合词句的押韵,以竹板或铜板伴奏的一种曲艺。如「山东快书」、「竹板快书」等。
《國語辭典》:鼓书(鼓書)  拼音:gǔ shū
一种旧时的说唱艺术。由表演者一面击鼓板,一面唱说故事。参见「打鼓说书」条。
《漢語大詞典》:构栏(构欄)
亦作“ 构阑 ”。
(1).栏干。 南朝 梁 沈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又亲於佛殿内坐禪,同集三人,忽闻空中有声,状如牛吼,二尼惊怖,迷惑战慄,上惔然自若,徐起下牀,归房执烛,检声所在,旋至构阑。”一本作“ 构栏 ”。
(2). 宋 元 时曲艺、杂剧、杂技等的演出场所。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鼓》套曲:“争构阑把我来粧标垛,有我时满棚和气登时起。”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郭大郎 ﹞因去瓦里看,杀了构栏里的弟子,连夜逃走。”
《國語辭典》:小唱  拼音:xiǎo chàng
1.清唱。如:「小唱一曲」。
2.一种由管乐伴奏的乐曲技艺,后成为民间的艺曲。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与四十大曲舞旋为一体,今日市中绝无。」
《國語辭典》:粤讴(粵謳)  拼音:yuè ōu
1.流行于广东省广州一带的曲艺。用广东方言演唱,唱腔歌唱性强,既可抒情,亦可议叙,内容多描写男女情爱或反映对社会的不满。
2.粤语歌谣集。清招子庸撰,约一百二十首。内容多描写男女爱慕之情,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文词典雅,杂以大量的方言俚语,雅俗共赏。
《國語辭典》:包袱  拼音:bāo fú
1.用布包成,便于携带的行李。《红楼梦》第四二回:「这包袱里是两疋䌷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老残游记》第四回:「在两间堆破烂农器的一间屋子里,搜出了一个包袱,里头有七八件衣裳。」
2.比喻累赘或负担。如:「精神上的包袱。」
3.相声或快书等曲艺中所制造的笑料。
4.一种特制的纸包,内装纸钱等物,在佛前或坟前焚化。《红楼梦》第五八回:「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國語辭典》:说口(說口)  拼音:shuō kǒu
自誇。《水浒传》第六二回:「非是卢某说口,金帛钱财,家中颇有。」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你道我恁来大小身材?不是我自说口,自庄主,自邀买。我是那那吒社里横祸来的非灾。」也作「说嘴」。
《国语辞典》:把儿(把儿)  拼音:bǎ ér
1.技艺的地方派系。如:「京把儿」、「湖南把儿」。
2.曲艺班子或票房。如:「他入了把儿,唱戏去了。」
3.表示多一点的意思。《西游记》第九一回:「这日把儿那里便得饥!老孙曾五百年不吃饮食哩!」
《國語辭典》:相声(相聲)  拼音:xiàng shēng
一种曲艺。起源于北平,以引人发笑为特色,分说、学、逗、唱等表现手法,擅长讽刺。表演的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
《國語辭典》:鼓词(鼓詞)  拼音:gǔ cí
一种说唱艺术。表演者自击鼓板以说唱。参见「打鼓说书」条。
《漢語大詞典》:上腔
戏曲、曲艺的唱词符合曲调的要求叫做“上腔”。
《漢語大詞典》:私白
(1).古代阉人的别称。也称“阉儿”。 唐 无名氏 玉泉子:“诸道每岁送阉人所谓私白者, 闽 为首焉,且多任用,以故大阉已下,桑梓多係 闽 焉。”新唐书·宦者传上·吐突承璀:“是时,诸道岁进阉儿,号‘私白’, 闽 、 岭 最多,后皆任事,当时谓 闽 为中官区藪。”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六年:“诸道进私白者, 闽 中为多,故宦官多 闽 人。”
(2).曲艺术语。在曲艺演出(如评弹、评话等)中,对以演员身份进行叙述时的表白、衬白等的统称。
《國語辭典》:笑场(笑場)  拼音:xiào cháng
伶人、鼓姬等在表演时所发出无意识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