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220 【介绍】: 即魏武帝。东汉末沛国谯人,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曹嵩子。少有权术。年二十举孝廉为郎,迁顿丘令。拜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献帝初平三年,任兖州牧,分化诱降黄巾军,编其精锐为青州兵。建安元年,迎献帝都许,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破吕布、袁术、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为孙权、刘备联军所败。封魏王。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修水利,以利于社会经济之恢复与发展。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善诗文,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东汉末人民苦难,辞气慷慨。卒谥武,魏文帝黄初时追尊武帝,庙号太祖。今存《曹操集》。
全三国文·卷一
帝姓曹讳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相国参之后。灵帝时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光和末拜骑都尉,迁济南相,征为东郡太守,不就,寻徵为典军校尉。献帝初,董卓表为骁骑校尉,逃归。起兵,行奋武将军,寻领兖州牧。建安元年拜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假节、录尚书事,寻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进司空,行车骑将军。九年领冀州牧,十三年为丞相,十八年策命为魏公,加九锡,二十一年进爵魏王,二十五年薨,谥曰武王。文帝受禅,追尊曰武皇帝,庙号太祖。有《孙子略解》一卷,《兵书接要》十卷,《兵法接要》三卷,《兵书要略》九卷,《兵法》一卷,集三十卷,逸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226 【介绍】: 即魏文帝。三国魏皇帝。沛国谯人,字子桓。曹操次子。汉献帝延康元年,操死,嗣为魏王,继任丞相。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士族门阀政治特权。寻废汉献帝为山阳公,代汉称帝,改元黄初,建立魏王朝,都洛阳,曾两次率军攻吴,无功而返。性好文学,有《魏文帝集》。所作《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重要著作。在位七年。
全三国文·卷四
帝讳丕,字子桓,武帝长子。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嗣魏王位,改建安为延康,十一月受禅,改元黄初。在位七年,谥曰文皇帝,庙号高祖。有《典论》五卷,《列异传》三卷,集二十三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05—239 【介绍】: 即三国魏明帝,字元仲。曹丕子,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即位后,用曹真、司马懿等,多次与蜀诸葛亮交战。孙权攻合肥,亲征救之,败吴军。又遣司马懿攻辽东杀公孙渊。好治宫室,夺百姓农时。能诗文,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散文及乐府诗。在位十三年。
全三国文·卷九
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黄初七年五月即位,改元三:太和、青龙、景初,在位十三年,谥曰明皇帝,庙号烈祖。有集七卷。(《唐志》作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6—302 【介绍】: 即魏元帝。三国魏皇帝,字景明。曹操孙。初封安次县常道乡公。高贵乡公卒,公卿迎立。在位期间,政事决于司马昭。咸熙二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废为陈留王。在位六年。
全三国文·卷十二
帝讳奂,字景明,本名璜,武帝孙,燕王宇子,甘露二年封安定县常道乡公。五年六月即位,改元二:景元、咸熙。在位六年,禅于晋,封陈留王。大安元年薨,谥曰元皇帝。
《國語辭典》:曹魏  拼音:cáo wèi
1.朝代名。(西元220~265)即三国魏,因曹氏所建,故称为「曹魏」。以别于拓跋魏而言。
2.《诗经》中的曹风、魏风。《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等传。论曰》:「斯曹魏之刺,所以明乎国风。」
《分类字锦》:萧曹魏邴(萧曹魏邴)
班固西都赋左右廷中朝堂百僚之位萧曹魏邴谋谟乎其上薛能 升平词 五帝三皇主,萧曹魏邴臣。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邺瓦(鄴瓦)
用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瓦制成的砚。质地细润而坚。 宋 苏轼 《得澄泥砚》诗:“举世争夸鄴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清 余怀 《砚林》:“ 相州 古 鄴都 , 魏武 铜雀臺 在其处,瓦絶大……予为铭 建安 者曰‘鄴瓦’。”参见“ 鄴臺瓦 ”。
《漢語大詞典》:邺台瓦(鄴臺瓦)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上的盖瓦,用以制砚,为名品。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鄴臺瓦皆杂金锡丹砂之属陶成……琢治之为方研,愈薄而益坚,縝腻而廉密,入墨而宜笔。”参见“ 鄴瓦 ”。
《漢語大詞典》:邺台瓦(鄴臺瓦)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上的盖瓦,用以制砚,为名品。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鄴臺瓦皆杂金锡丹砂之属陶成……琢治之为方研,愈薄而益坚,縝腻而廉密,入墨而宜笔。”参见“ 鄴瓦 ”。
《漢語大詞典》:邺瓦(鄴瓦)
用 曹魏 邺都 铜雀台 瓦制成的砚。质地细润而坚。 宋 苏轼 《得澄泥砚》诗:“举世争夸鄴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清 余怀 《砚林》:“ 相州 古 鄴都 , 魏武 铜雀臺 在其处,瓦絶大……予为铭 建安 者曰‘鄴瓦’。”参见“ 鄴臺瓦 ”。
《国语辞典》: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拼音:wèi jìn nán běi cháo
曹魏、晋朝、南朝、北朝的统称。
《国语辞典》:汉贼不两立(汉贼不两立)  拼音: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汉,三国蜀汉。贼,三国曹魏。汉贼不两立指蜀汉与曹魏不能同时并存。语出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比喻誓不两立,不共戴天。《歧路灯》第六七回:「惟有杜氏一个,直如天上敌国一般,心中竟安排下『汉贼不两立』的主意,怎不怕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