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蟾魄  拼音:chán pò
月亮。唐。莫宣卿〈百官乘月早朝听残漏〉诗:「碧空蟾魄度,清禁漏声残。」唐。陆龟蒙〈四寄怀华阳道士〉诗:「蟾魄几应临蕙帐,渔竿犹尚枕枫汀。」也称为「蟾盘」、「蟾轮」。
分類:月色
《漢語大詞典》:月镜(月鏡)
石镜名。因石白如月色,故名。亦借指月亮。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 唐 李峤 《八月奉教作》诗:“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 唐 皇甫湜 《出世篇》诗:“西摩月镜,东弄日珠。”
《國語辭典》:赏月(賞月)  拼音:shǎng yuè
观赏月色。宋。孔武仲〈祠二庙之明日未得顺风呈同行〉诗:「吟诗赏月岳阳楼,买鱼沽酒巴陵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昨夜中秋赏月,叫妾取金杯饮酒,不料偶然失手,落在河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烟郊(煙郊)
亦作“烟郊”。 月色朦胧或烟雾弥漫的郊野。 唐 王泠然 《初月赋》:“望頽阳之西落,见微月之孤生;出烟郊而漫漫,映江浦之亭亭。” 唐 李白 《归石门旧居》诗:“将欲辞官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唐 温庭筠 《寒食日作》诗:“自有玉楼芳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
《漢語大詞典》:竹月
竹林中的月色。 唐 张籍 《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 宋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二:“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堦贴碎金。” 明 高启 《林间避暑》诗:“松风催暑去,竹月送凉来。”
分類:竹林月色
《漢語大詞典》:月霁(月霽)
月色澄朗。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每夜月霽后,有蚓如巨臂,长二尺餘,白颈红斑,领蚓数百条如索,缘树枝条,及晓,悉入穴。” 清 无名氏 《日下尊闻录》:“ 重华宫 东 漱芳斋 联曰:花香鸟语羣生乐,月霽风清造物心。”
分類:月色
《漢語大詞典》:梨花月
亦作“棃花月”。 如梨花布地的溶溶月色。 宋 史达祖 《阳春曲》词:“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 明 高启 《芦花帘》诗:“恍疑柳絮风穿早,不管棃花月到迟。”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引 周伯春 《雪》诗:“照天不夜棃花月,落地无声柳絮风。”
《漢語大詞典》:霜烟(霜煙)
亦作“ 霜烟 ”。 迷蒙的月色。 唐 孟郊 《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诗:“行路解鞍投古陵,苍苍隔山见微月。鴞鸣犬吠霜烟昏,开囊拂巾对盘飧。” 宋 朱松 《三峰康道人墨梅》诗:“一枝春晓破霜烟,影写青陂最可怜。衲被犯寒归吮墨,也知无地著朱铅。”
分類:迷蒙月色
《漢語大詞典》:白玉蟾
民间传说指月中的三足蟾蜍,因明月色白,故称。 清 曹寅 《游仙诗和汪萝山》之二九:“笑傲人间白玉蟾,千年一住跡长淹。”
《漢語大詞典》:霜砌
月色照射下的台阶。 唐 吕温 《同舍弟恭岁暮寄晋州李协律》诗:“阳乌下西岭,月鹊惊南枝。揽衣步霜砌,倚杖临冰池。”
《漢語大詞典》:霜霭(霜靄)
秋夜迷茫的月色。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临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濛濛。”
《漢語大詞典》:璧采
亦作“ 璧彩 ”。 比喻月光,月色。 唐 骆宾王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序》:“于时璧彩澄空,漏轻光於云叶;珪阴散迥,摇碎影於风梧。” 唐 李商隐 《赋得月照冰池》:“金波双激射,璧采两参差。” 明 李东阳 《山水图为曰会中书题送体斋先生》诗:“书声出谷秋籟鸣,璧彩穿林夜光漏。”
分類:月光月色
《漢語大詞典》:颢魄(顥魄)
洁白的月色。 唐 曲龙山仙 《玩月》诗之四:“顥魄洗烟澄碧落,桂花低拂玉簪寒。”
分類:洁白月色
《国语辞典》:风月清照(风月清照)  拼音:fēng yuè qīng zhào
风景月色清明。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一。宋僧梦英十八体书》:「龙爪篆者,晋右将军王羲之曾游天台,还至会稽,值风月清照,夕止兰亭。」
《国语辞典》:芙蓉月印  拼音:fú róng yuè yìn
月色照在芙蓉花上。形容极富诗意的景色。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六出:「翡翠衾閒,芙蓉月印,三星照人如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