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刘桢有气

相关人物
刘桢(字公干)


《昭明文选》卷三十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刘桢·序》
「卓荦偏人,而文最有气,所得颇经奇。」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魏文学刘桢诗,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淩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

例句

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 张九龄 眉州康司马挽歌词

《國語辭典》:有气(有氣)  拼音:yǒu qì
1.精神饱满。《吕氏春秋。仲秋纪。决胜》:「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
2.发怒、生气。如:「老闆一看到员工偷懒就有气。」「我一想到被好友倒会这件事就有气。」
《漢語大詞典》:有气分(有氣分)
有志气。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三折:“百忙里且道甚喫饭穿衣,则看那坠楼的便是傍州例,你休小覷了有气分的 虞姬 。”
分類:有志志气
《高级汉语词典》:有气的死人
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
《國語辭典》:有气没力(有氣沒力)  拼音:yǒu qì méi lì
形容人精神不振、萎顿虚弱。《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这两只脚虽则有气没力的,一步步荡到波斯馆来,一只眼却紧紧望那老者在也不在。」也作「有气无力」。
《國語辭典》:有气无力(有氣無力)  拼音:yǒu qì wú lì
形容人精神不振,萎顿虚弱。《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把那前后苦楚事,想了又哭,哭了又想,直哭得个有气无力,没情没绪。」也作「有气没力」。
《國語辭典》:有气无力(有氣無力)  拼音:yǒu qì wú lì
形容人精神不振,萎顿虚弱。《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把那前后苦楚事,想了又哭,哭了又想,直哭得个有气无力,没情没绪。」也作「有气没力」。
《漢語大詞典》:有气无烟(有氣無煙)
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从那 李甲 在此,混帐一年有餘……弄得老娘一家人家,有气无烟,成什么模样!”
分類:中非贫困
《国语辞典》:稀有气体(稀有气体)  拼音:xī yǒu qì tǐ
周期表中的第18族(8A族)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制备不易,故称为稀有气体。也称为「惰性气体」、「高贵气体」,现称「钝气」。
《國語辭典》:有数(有數)  拼音:yǒu shù
1.有等差、有节度。《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唐。孔颖达。正义:「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
《國語辭典》:无味(無味)  拼音:wú wèi
无滋味、趣味。《红楼梦》第三二回:「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诺诺答应,不敢合他多说话。冯主事觉得无味,也就去了。」
《漢語大詞典》:奋迅(奮迅)
(1).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尔雅·释畜“絶有力,奋” 晋 郭璞 注:“诸物有气力多者,无不健自奋迅,故皆以名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唐 刘禹锡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猜鹰屡奋迅,惊麏时跼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羈。” 赵朴初 《寿阳曲·锡兰纪游》:“ 僧伽罗 奋迅狮儿多健武,却别有一股媚嫵。”
(2).精神振奋,行动迅速。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 唐 王维 《老将行》:“ 汉 兵奋迅如霹靂,虏骑崩腾畏蒺藜。” 金 元好问 《入济源寓舍》诗:“奋迅旧嫌扶老杖,龙钟今属负暄墙。” 陈毅 《雪夜行军》诗:“冲破黑夜,奋迅行军。”
(3).振起。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晋书·谢安传:“缮甲俟会,思更奋迅。”明史·袁崇焕传:“顾勇猛图敌,敌必讎;奋迅立功,众必忌。”
《國語辭典》:英烈  拼音:yīng liè
1.英雄伟烈。如:「英烈千秋」、「满门英烈」。《英烈传》第六三回:「如今徐达智勇无双,常遇春英烈盖世,还有一个叫做朱亮祖。」
2.指丰伟的功业。唐。李白〈赠张相镐〉诗二首之二:「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清。赵翼 古诗二○首之四:「惟有古贤杰,身去留其神。或文采映发,或英烈炳麟。」
《國語辭典》:雄壮(雄壯)  拼音:xióng zhuàng
威武勇壮。《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张飞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
《國語辭典》:雄武  拼音:xióng wǔ
雄壮威武。《晋书。卷六。元帝纪》:「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北史。卷二二。长孙嵩等传。论曰》:「肥结发内侍,雄武自立。」
《漢語大詞典》:勇力
(1).勇猛而有气力。亦指胆量和气力。周礼·夏官·司右:“司右掌群右之政令……凡国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后汉书·盖延传:“边俗尚勇力,而 延 以气闻。”《三国演义》第五八回:“今救 曹操 者,必 许褚 也。此人勇力过人,人皆称为‘虎痴’。” 许地山 《萤灯》:“这是要试验你底智力,因为战争是不能单靠勇力的。”
(2).指有勇气的人。南史·裴忌传:“ 侯景 之乱,招集勇力,乃随 陈武帝 征讨。” 清 吴敏树 《黄持轩传》:“别拣勇力数百人,分营要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