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子犯有言

相关人物
子犯
 
重耳


《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例句

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漢語大詞典》: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杨伯峻 注:“有言,意为有善言。”
(2).泛指有话。如:有言在先。
《國語辭典》:有言在先  拼音:yǒu yán zài xiān
事先说过。《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方才有言在先,拿进这块石头来,有两吊谢仪。」
《分类字锦》:有德有言(有德有言)
曹植班婕妤赞有德有言实惟班婕
分类:内职
《分类字锦》:人亦有言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漢語大詞典》:有谓(有謂)
(1).有言。庄子·齐物论:“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成玄英 疏:“谓,言也。”
(2).谓有话要说。 唐 杜甫 《杜鹃行》:“声音咽噦若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
(3).有原因;有用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于司空 頔 因 韦太尉 奉圣乐,亦撰顺圣乐以进。每宴必使奏之。其曲将半,行缀皆伏,独一卒舞于其中。幕客 韦綬 笑曰:‘何用穷兵独舞?’言虽詼谐,一时亦有谓也。” 唐 许彬 《经李翰林庐山屏风迭所居》诗:“深居应有谓,济代岂无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二李省诗:“二公皆以文名一时,而律赋非所长。乡人 侯某 者,以能赋称,因资之以润色。既书卷,不以诗示 侯 , 侯 疑其必有谓。”
《漢語大詞典》:无辞(無辭)
(1).不辞让;不推辞。礼记·哀公问:“固臣敢无辞而对。” 郑玄 注:“辞,让也。”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2).没有言辞;没有口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 宋 梅尧臣 《鬼火后赋》:“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 叶圣陶 《穷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漢語大詞典》:无愧辞(無愧辭)
诚信而没有言不由衷的话。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 唐 李商隐 《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诗:“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分類:诚信有言
《漢語大詞典》:弦外有音
喻有言外之意。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其中一个秃头顶的人,过去是行政科长,弦外有音地说:‘老厂长,别看你把我们忘了,我们可没忘了你。’”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 马长青 说:‘怎么样,在家里过的挺好吧?’党委书记说的,本来是一句普通的问候的话。但是超假归来的 刘国庆 ,却觉得弦外有音。”
《国语辞典》:口传家书(口传家书)  拼音:kǒu chuán jiā shū
(歇后语)言而无信。家书口传则只有言,却没有书信。比喻讲话没有信用。如:「他讲的话常常是口传家书──言而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