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大次
靴笏
国邸
戒具
朝敬
五功
裨冕
食指大动
韠冕
邸城
觐岁
《漢語大詞典》:大次
帝王祭祀、诸侯朝觐时临时休息的大篷帐。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诸侯朝覲会同则张大次、小次。” 郑玄 注:“次,谓幄也。大幄,初往所止居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面南设一大幕次,谓之‘大次’,更换祭服。”清史稿·礼志八:“令甲,车驾幸 鲁 ,展礼先师,讲学 闕里 ……前一日,张大次 奎文阁 ,设御座 诗礼堂 。”
《漢語大詞典》:靴笏
亦作“鞾笏”。 靴与笏。古代官员在朝觐或其他正式场合用。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靴笏》:“靴者,盖古西胡服也……笏者,记其忽忘之心。”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往时学士,循 唐 故事,见宰相不具靴笏,繫鞋坐玉堂上。”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公主下降:“赐玉带鞾笏鞍马及红罗百匹。”
《漢語大詞典》:国邸(國邸)
汉 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汉书·毌将隆传:“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徵 定陶王 使在国邸,以填万方。”汉书·元后传:“其后天子疾益有瘳, 共王 因留国邸,旦夕侍上。”
《國語辭典》:戒具  拼音:jiè jù
1.古代祭祀、朝觐、会同、应接宾客等事应备的陈设器具。《周礼。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
2.监所管理人员或警察,用以防止人犯脱逃、自杀、施暴或其他扰乱秩序行为的工具。依监狱行刑法第二十二条二项规定,戒具以脚镣、手梏、联锁、捕绳四种为限。
《漢語大詞典》:朝敬
犹朝觐,致敬。宋书·徐广传:“臣年时衰耄,朝敬永闕,端居都邑,徒增替怠。”
分類:朝觐致敬
《国语辞典》:五功  拼音:wǔ gōng
回教徒修持的功夫。以时念真宰、日礼五时、岁斋一月、岁捐课财、朝觐天方,合称为念、礼、斋、课、朝五功。
《漢語大詞典》:裨冕
着裨衣,戴冕。古代诸侯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所穿冕服的通称。与衮冕或上一等冕服相对而言。仪礼·觐礼:“侯氏裨冕,释币于禰。” 郑玄 注:“裨冕者,衣裨衣而冠冕也。裨之为言埤也。天子六服,大裘为上,其餘为裨,以事尊卑服之,而诸侯亦服焉。”礼记·曾子问:“大祝裨冕,执束帛。” 郑玄 注:“裨冕者,接神则祭服也,诸侯之卿大夫所服。裨冕,絺冕、玄冕也。士服爵弁服,大祝裨冕则大夫。”荀子·富国:“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孔子家语·辩乐》:“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脱剑。” 王肃 注:“衮冕之属通谓之裨冕。”
《国语辞典》:食指大动(食指大动)  拼音:shí zhǐ dà dòng
春秋时楚人献大鳖给郑灵公,此时郑国大夫子家与子公将入朝觐见,子公忽然食指动,遂告诉子家说:「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典出《左传。宣公四年》。后用以指将有美味的东西可以吃,或面对美食而食欲大开。如:「面对各种佳肴,令人不觉食指大动。」
《漢語大詞典》:韠冕
《诗·桧风·素冠》:“庶见素韠兮。” 朱熹 集传:“韠,蔽膝也,以韦为之。冕服谓之韍,其余曰韠。”后因以“韠冕”借指官员朝觐的衣饰。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是故韠冕厉戒,立于庙堂之上,有司执事,无不敬者。”
《漢語大詞典》:邸城
古代在京师为郡国诸侯或外藩君主朝觐起居所建的小城。 宋 秦观 《边防》中:“昔 汉武帝 击 匈奴 ,追奔逐北者二十餘年……虏名王贵人以百数,筑单于邸城於 长安 ,然竟不能南面而臣之也。”
《漢語大詞典》:觐岁(覲歲)
谓岁时朝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方伯致政加衔:“ 四川 左布政使 林茂达 ,覲岁乞休,上以其有夙望,亦加右副都御史遂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