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土偶桃人
 
土偶漂流
 
士偶桃梗
   
断梗疏萍
 
桃梗泛
     
漂流木偶
 
为梗
   
飘梗

相关人物
苏秦

参考典故
木偶人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苏秦说李兑〉~603~
苏秦说李兑曰:「雒阳乘轩车苏秦,家贫亲老,无罢车驽马,桑轮蓬箧羸,负书担橐,触尘埃,蒙霜露,越漳、河,足重茧,日百而舍,造外阙,愿见于前,口道天下之事。」李兑曰:「先生以鬼之言见我则可,若以人之事,兑尽知之矣。」苏秦对曰:「臣固以鬼之言见君,非以人之言也。」李兑见之。苏秦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丛。夜半,土梗与木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风淋雨,坏沮,乃复归土。今汝非木之根,则木之枝耳。汝逢疾风淋雨,漂入漳、河,东流至海,汜滥无所止。』臣窃以为土梗胜也。今君杀主父而族之,君之立于天下,危于累卵。君听臣计则生,不听臣计则死。」李兑曰:「先生就舍,明日复来见兑也。」苏秦出。
《战国策》卷十〈齐策三·孟尝君将入秦〉~374~
孟尝君见之。(苏秦)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简释

梗泛:喻指漂泊无定所。唐骆宾王《浮搓》:“似舟漂不定,如梗泛何从?”


例句

旧业丛台废苑东,几年为梗复为蓬。 刘言史 泊花石浦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身随远道徒悲梗,诗卖明时不直钱。 崔橹 过蛮溪渡

暮年伤泛梗,累日慰寒灰。 张说 石门别杨六钦望

生事同漂梗,机心在野船。 徐凝 问渔叟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李商隐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李德裕 秋日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杜甫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生类梗萍泛,悲无金石坚。 贾岛 洛阳道中寄弟

如何游宦客,江海随泛梗。 钱起 苦雨忆皇甫冉

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骆宾王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旅行悲泛梗,离赠折疏麻。 骆宾王 晚憩田家

恓惶劳梗泛,凄断倦蓬飘。 骆宾王 晚泊河曲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骆宾王 浮槎

旅魂劳泛梗,离恨断征蓬。 骆宾王 边夜有怀

典故
相关人物
苏代


《战国策》卷十《齐策三》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岑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士偶人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例句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白居易 卜居

《國語辭典》:木偶  拼音:mù ǒu
1.用木头雕的人像。《西游记》第三九回:「真个是校尉阶前如木偶,将军殿上似泥人。」《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到了这个地步,就和木偶一般。」也作「木禺」。
2.比喻不灵活或不会做事的人。
《國語辭典》:木偶人  拼音:mù ǒu rén
1.用木头雕刻成的人偶。《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旧唐书。卷一三一。列传。李勉》:「部人有父病,以蛊道为木偶人,署勉名位,瘗于其陇。」
2.比喻呆立没有任何动作的人。如:「一听到好友猝死的讯息,他就成了木偶人,动也不动。」
《國語辭典》:木偶人  拼音:mù ǒu rén
1.用木头雕刻成的人偶。《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旧唐书。卷一三一。列传。李勉》:「部人有父病,以蛊道为木偶人,署勉名位,瘗于其陇。」
2.比喻呆立没有任何动作的人。如:「一听到好友猝死的讯息,他就成了木偶人,动也不动。」
《國語辭典》:杖头木偶(杖頭木偶)  拼音:zhàng tóu mù ǒu
一种木偶戏。木偶高度约二尺左右,装有三根操纵棍,表演者以棍举起木偶并操纵木偶动作。宋代即已流行,称为「杖头傀儡」。今北平托偶戏、四川的木脑壳戏及广东的托戏等皆是。
《国语辞典》:木偶影片  拼音:mù ǒu yǐng piàn
用木偶表现戏剧情节的美术影片。片中所用木偶的各个活动部分都装有关节,按照剧情,设计出木偶的动作,再将每个连贯的动作,分解为若干个顺序的、不同的姿态,拍摄时由人操纵,依次扳动关节,用逐格摄影方法拍摄。
《国语辞典》:木偶奇遇记(木偶奇遇记)  拼音:mù ǒu qí yù jì
义大利小说家葛洛第(Carlo Collodi)所写的故事,原名是《皮诺丘历险记》。故事内容叙述木偶皮诺丘流浪历险的经过。首在儿童周刊上连载,直至西元一八八三年始出版单行本。义大利和华德迪斯奈都曾把这个故事拍成卡通电影,改名为《木偶奇遇记》。
《国语辞典》:铁线木偶(铁线木偶)  拼音:tiě xiàn mù ǒu
木偶剧的一类。艺人用三根竹管套上铁枝以操纵木偶,身段和手势灵活细致。清道光咸丰年间,由广东潮州的纸影戏传入福建诏安一带发展而成,唱曲以潮剧或广东汉剧的曲调为主。
《国语辞典》:土木偶人  拼音:tǔ mù ǒu rén
用泥土或木头塑雕的人像。比喻无知无觉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九回:「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
《国语辞典》:提线木偶(提线木偶)  拼音:tí xiàn mù ǒu
一种木偶戏。参见「悬丝傀儡」条。
分类:木偶戏
《漢語大詞典》:布袋木偶
木偶戏的一个类别。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艺人以手伸入布袋,操纵木偶动作。又名手托傀儡。
《漢語大詞典》:木偶马(木偶馬)
即木禺马。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帝王:“ 汉武帝 因巡狩,礼其名山大川,用驹者,悉以木偶马代。”参见“ 木禺马 ”。
《漢語大詞典》:木禺马(木禺馬)
亦作“ 木寓马 ”。 木雕的马。古代祭神时所用。史记·孝武本纪:“有司言 雍 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五色食所胜,而以木禺马代驹焉。”汉书·郊祀志下:“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寓马代。”参见“ 木禺龙 ”。
分類:木雕
《漢語大詞典》:木偶片
美术片的一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木偶表演的各种动作而成。
《國語辭典》:木偶戏(木偶戲)  拼音:mù ǒu xì
一种傀儡戏。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
《漢語大詞典》:木偶衣冠
木偶而着衣冠。喻装模作样。 金 元好问 中州集·马编修天来:“ 元章 ( 马天来 )多作诗……又多用俳体作讽刺语,如云:‘木偶衣冠休吓我,瓦伶口颊欲谩谁?’”
《國語辭典》:土偶  拼音:tǔ ǒu
用泥土塑成的人像或神像。《战国策。齐策三》:「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宋。陆游 秋社诗:「不须谀土偶,正可倚天公。」也称为「土椎」、「小泥人」。
《漢語大詞典》:悲梗
见“ 悲哽 ”。
《漢語大詞典》:悲哽
亦作“ 悲梗 ”。 悲伤哽咽。隋书·虞世基传:“ 世基 食輒悲哽,不能下。” 唐 崔橹 《过蛮溪渡》:“身随远道徒悲梗,诗卖明时不值钱。” 宋 陆游 《跋〈朝制要览〉》:“先君捐舘舍三十有四年,统得此於故庐,伏读悲哽,敬识卷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王 泫然悲哽。”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 法忍 闻余言……以悲梗之声,百端解慰。” 沙汀 《淘金记》八:“她的声调带点悲哽,她的眼睛已经润湿了。”
分類:悲伤哽咽
《漢語大詞典》:断梗(斷梗)
(1).折断的苇梗。 唐 李贺 《咏怀》之一:“ 梁王 与 武帝 ,弃之如断梗。” 宋 周邦彦 《宴清都》词:“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2).比喻漂泊不定。 元 曹伯启 《再和陈爱山》:“乾坤双断梗,身世一芳樽。” 明杨珽《龙膏记·空访》:“一别芳容悲断梗,千年幽恨正难平。”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参见“ 断梗浮萍 ”、“ 断梗飘蓬 ”。
《國語辭典》:梗泛  拼音:gěng fàn
形容漂泊不定。唐。骆宾王〈晚泊河曲〉诗:「恓惶劳梗泛,悽断倦蓬飘。」
分類:漂泊
《漢語大詞典》:泛梗(汎梗)
亦作“泛梗”。 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歳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復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因以“汎梗”喻漂泊。 唐 张说 《石门别杨六钦望》诗:“暮年伤泛梗,累日慰寒灰。” 唐 贾岛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蹉跎随汎梗,覊旅到 西州 。”亦泛指漂浮的草木梗。 明 方孝孺 《东河驿值雪次茅长史白战体韵》:“瓦沟早滴为炊烟,水面难消因泛梗。”
《國語辭典》:浮梗  拼音:fú gěng
飘浮在水面上的茎梗。比喻飘流不定。唐。徐夤 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水浒传》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漢語大詞典》:漂梗
随水漂流的桃梗。语出战国策·齐策三:“﹝ 苏秦 ﹞谓 孟尝君 曰:‘今者臣来,过於 淄 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復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漂梗”引申指漂泊者。 唐 许浑 《金陵阻风登延祚阁》诗:“登阁惭漂梗,停舟忆断蓬。” 明 杨慎 《庚寅除夕》诗:“无家垂老同漂梗,痛饮狂歌非隐沦。”参见“ 浮梗 ”。
《國語辭典》:浮梗  拼音:fú gěng
飘浮在水面上的茎梗。比喻飘流不定。唐。徐夤 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水浒传》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國語辭典》:萍梗  拼音:píng gěng
萍梗随水漂流,不固定于土中。比喻居处不定。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唐。许浑〈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诗:「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
《漢語大詞典》:蓬梗
谓如飞蓬断梗,飘荡无定。比喻飘泊流离。 唐 姚鹄 《随州献李侍御》诗之二:“风尘匹马来千里,蓬梗全家望一身。”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垢》:“蓬梗还逢,喜遂同根之愿。” 明 杨珽《龙膏记·传情》:“我蓬梗飘零,难牵 郭生 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