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侧楸(側楸)
(1).用揪木片纵横侧排而成的围棋盘。说郛卷十引 后蜀 马鉴 《续事始·侧楸碁局》:“自古有碁即有碁局,唯侧楸之製出 齐 武陵王 曄 ,始令破楸木为片,纵横侧排,以为碁局之图。”
(2).泛称棋局。 唐 李洞 《对棋》诗:“侧楸敲醒睡,片石夹吟诗。”
《國語辭典》:楔子  拼音:xiè zi
1.填补空隙的东西,如木塞。《水浒传》第五五回:「水底下早钻起四五十水军,尽把船尾楔子拔了,水都滚入船里来。」
2.元杂剧中,在四折之外,视剧情需要所加的独立段落,以衔接剧情。
3.小说前的序文。《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
《漢語大詞典》:探官茧(探官繭)
唐 宋 官僚家庭于正月制作的面食,在馅中放置写有官品的纸签或木片,各人自取,以卜来日官位的高下。立春日制作的,叫“探春茧”。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官:“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麵蠒,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人日:“《岁时杂记》:‘人日,京都贵家造麵蠒,以肉或素馅,其实厚皮馒头餕馅也。名曰探官蠒。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蠒。馅中置帋签或削木书官品,人自探取,以卜异时官品高下。’” 宋 范成大 《两头纤纤》诗之一:“两头纤纤探官茧,半白半黑鹤氅缘。”
《漢語大詞典》:息版
谓停止读书。版,古时书写用的竹木片。指书籍。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尔诸生沐浴圣化……露钞雪纂,修业无息版之时;电鑠虹舒,伏处有干霄之气。”
《国语辞典》:发牒(发牒)  拼音:fā dié
牒,古时用来书写的薄木片,后指公文或文件。发牒指发布文件。《西游记》第一二回:「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
《漢語大詞典》:木杮
砍削下来的碎木片、木皮。晋书·王濬传:“ 武帝 谋伐 吴 ,詔 濬 修舟舰…… 濬 造船於 蜀 ,其木杮蔽 江 而下。”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元年,葬 昭成皇帝 於 金陵 ,营梓宫,木柹尽生成林。” 唐 李商隐 《南朝》:“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清 徐夔 《江东》诗:“金椎有日沉 江 底,木柹何年下 建康 。”
《漢語大詞典》:板刺
犹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南史·虞荔传:“王欲见 荔 , 荔 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謁。’”
《漢語大詞典》:版牍(版牘)
古代书写用的薄木片。 汉 王充 论衡·卜筮:“如蓍龟为若版牘,兆数为若书字,象类人君出教令乎,则天地口耳何在而有教令?”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乃折坚木,负墉而庇之,其制如版牘而高广。”
分類:书写木片
《漢語大詞典》:木块
如劈柴 {rú pǐchái}
短圆木劈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或者多块的木片,或纵长地锯成的段木
《漢語大詞典》:鱼帘子(魚簾子)
一种用竹片或木片编成用以拦围鱼群的渔具。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大河套里有好多好多的鱼, 老初 家的鱼帘子给人起去了。”
《漢語大詞典》:照柸
占卜器具。用两块蚌壳或竹木片等制成,掷地观其俯仰,以定吉凶。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神还灵异,赐照柸许妾同连理。”
《国语辞典》:铴锣(铴锣)  拼音:tāng luó
一种铜制的小锣,演奏时以木片敲击。《清史稿。卷一○一。乐志八》:「铴,范铜为之,面径二寸七分,口径三寸一分五釐,深六分。穿孔贯紃,击以木片。」
《漢語大詞典》:楦排
鞋楦。因鞋楦除首尾鞋模外,中间有一排木片供增减尺寸,故名。 元 无名氏 《朝天子·嘲人穿破靴》曲:“两腮绽开,底破帮儿坏……上臺基左歪右歪,又不敢着楦排,只好倒吊起朝阳晒。”
《国语辞典》:单板心合板(单板心合板)  拼音:dān bǎn xīn hé bǎn
由数层薄木片,涂布胶合剂后,将木片依木理方向互相垂直排列,然后加热压而制成的合板。
《国语辞典》:达达派(达达派)  拼音:dá dá pài
一种欧美画派。采贴裱法将印刷画片、木片与机械零件等组成画面。作品表现多半为幻想、象徵与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