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4,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末岁
末等
末伏
末伎
末势
末礼
正末
折末
疏末
末篇
末孙
末盐
风末
末迹
尘末
《漢語大詞典》:末岁(末歲)
(1).岁末。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在兹年之末岁兮,端旬首而重阴。”
(2).晚年。 唐 郑谷 《哭建州李员外频》诗:“令终归故里,末岁道如初。”
分類:晚年岁末
《国语辞典》:末等  拼音:mò děng
等级中的最后一等。指低级、劣等。如:「他的业绩总是排名末等。」《宋史。卷三九五。列传。楼钥》:「隆兴元年,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得旨以冠末等。」
《國語辭典》:末伏  拼音:mò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第三个十日称为「末伏」。也称为「下伏」、「终伏」。
《國語辭典》:伏日  拼音:fú rì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漢語大詞典》:末伎
(1).古指工商业。 汉 荀悦 申鉴·时事:“絶末伎,同本务,则事业脩矣。”
(2).不足道的技艺。 晋 张华 《励志》诗:“ 养由 矫矢,兽号于林; 蒲卢 縈缴,神感飞禽。末伎之妙,动物应心。”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惩戒》:“ 高宗 朝, 姜恪 以边将立功为左相, 阎立本 为右相。时以年饥,於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三馆学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经。’以末伎进身者,可为炯戒。” 明 刘基 《赠弈棋相子先序》:“盖棋,末伎也,而有用兵之道,可以通人之智。”
《漢語大詞典》:末势(末勢)
犹馀势。 宋 王安石 《九井》诗:“餘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坑。”
《韵府拾遗 荠韵》:末礼(末礼)
苏轼诗浩歌发清兴放意末礼删
《國語辭典》:正末  拼音:zhèng mò
元杂剧的角色之一。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全剧只有一位正末,每折皆须出场,但四折中可扮演不同人物。也称为「末泥」。
《漢語大詞典》:折末
见“ 折莫 ”。
《國語辭典》:折莫  拼音:zhē mò
1.不论、不管。《董西厢》卷一:「折莫老的、小的、俏的、村的,满坛里热荒。」《水浒传》第七一回:「折莫便是百十里,三二百里,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也作「遮莫」。
2.尽管、即使。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折莫便一来一往,一上一下,将咱解劝,总盖不过你这前愆。」也作「遮莫」。
《漢語大詞典》:疏末
亦作“疎末”。 犹疏远。《后汉书·党锢传序》:“礼,从祖兄弟别居异财,恩义已轻,服属疎末。”
分類:疏远
《高级汉语词典》:末篇  拼音:mò piān
其进程能按单元划分或表现而有一定篇幅的终极单元
《漢語大詞典》:末孙(末孫)
后代子孙;末代子孙。逸周书·克殷:“ 殷 末孙 受德 ,迷先 成汤 之明,侮灭神祇不祀。”大戴礼记·少闲:“ 禹 崩十有七世,乃有末孙 桀 即位。”汉书·刘向传:“虽有 禹 汤 之德,不能训末孙之 桀 紂 。”后汉书·韦彪传:“﹝ 章帝 ﹞行至 长安 ,乃制詔 京兆 尹、 右扶风 求 萧何 、 霍光 后。时 光 无苗裔,唯封 何 末孙 熊 为 酇侯 。”
《漢語大詞典》:末盐(末鹽)
细末状的盐。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盐之品种甚多……今公私通行者四种:一者末盐,海盐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散盐,即末盐,出於海及井,并煮鹻而成者,其盐皆散末也。”
《漢語大詞典》:风末
阵风的末尾。有风力渐微之意。 南朝 齐 丘巨源 《听邻妓诗》:“云间娇响彻,风末艷声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至於 邯郸 受命,攀响前声,风末力寡,辑韵成颂。” 唐 裴迪 《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诗:“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
《漢語大詞典》:末迹
(1).喻晚年。文选·陆机〈叹逝赋〉:“解心累於末迹,聊优游以娱老。” 李善 注:“末迹,喻老。”
(2).次要的事。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性命修于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王闿运 《御夷论一》:“和战者,政教之末迹;諍议者,谋国之下道。”
分類:次要晚年
《漢語大詞典》:尘末(塵末)
犹言尘埃;微末。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崇 ﹞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牀上,使所爱者践之。”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詎其荷瞂尘末,皆是 白起 ,操牘事始,必非 鲁连 邪?” 唐 孟郊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诗:“远念尘末宗,未疏俗间名。”
分類:尘埃微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