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构 → 搆构”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30,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阙员
道正
子司
药师
臃肿
三读
官局
留台
星台
新任
字号
道揆
六尚
驿传
上府
《漢語大詞典》:阙员(闕員)
政府等机构中人员的缺额。 唐 韩愈 《与袁相公书》:“伏闻宾位尚有闕员,幸蒙不以常辈知遇,恒不自知愚且贱,思有论荐。” 宋 曾巩 《贡举策》:“拔士几五百,以补闕员而振滞淹。”
《漢語大詞典》:道正
(1).道观的住持,观主。 宋 苏轼 《乞桩官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勘会当州 天庆观 道正通教大师 钱自然 ,本 钱氏 直下子孙,欲令 钱自然 永远住持。”
(2). 清 代州属掌管道教事宜的机构道正司的长官。清史稿·职官志三:“府道纪司都纪、副都纪,州道正司道正,县道会司道会,各一人。遴通晓经义,恪守清规者,给予度牒。”
《漢語大詞典》:子司
下属机构、部门。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故事: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而以本行名为头司,餘为子司。”
《國語辭典》:药师(藥師)  拼音:yào shī
从事药剂调配的专业人才。依现行制度,需先接受大专药学教育,再经考试及格,取得證书,方具有药师资格。也称为「药剂师」。
《國語辭典》:药王(藥王)  拼音:yào wáng
1.治病用药如神的人。旧时民间尊奉神农、扁鹊、孙思邈、韦古道或韦善俊等为药王。
2.药王菩萨的简称。参见「药王菩萨」条。
《國語辭典》:臃肿(臃腫)  拼音:yōng zhǒng
1.毒疮。《战国策。韩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
2.形容笨重、肥胖、不灵巧。南朝梁。何逊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唇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须。」也作「拥肿」。
《国语辞典》:三读(三读)  拼音:sān dú
立法机构议决法案的程序。即一读会、二读会和三读会。法案经三读表决通过后即完成立法程序。
《漢語大詞典》:官局
(1).官署;官设机构。 宋 王禹偁 《送朱九龄》诗:“ 鄱阳 古名郡,赤金流山谷。每岁鼓钱刀,从来设官局。”
(2).指官府中的公事。宋史·李继和传:“且守边之臣,内忧家属之窘匱,外忧姦邪之憎毁。忧家则思为不廉,忧身则思为退迹,思不廉则官局不治,思退迹则庶事无心。” 宋 梅尧臣 《刘八饮将散分得非休沐不得会》诗:“君非休沐时,兹会岂能得!我无官局縈,幸尔预欢适。”
《漢語大詞典》:留台(留臺)
(1).指古代帝王因故离京,奉命留守京师之官及其机构。古称禁城为台城,故名。 唐 宋 时在陪都、行在所设留守之官,亦称“ 留臺 ”。晋书·惠帝纪:“﹝ 张方 ﹞劫帝幸 长安 ……僕射 荀藩 、司隶 刘暾 、太常 郑球 、 河南 尹 周馥 与其遗官在 洛阳 ,为留臺,承制行事,号为东西臺焉。”晋书·安帝纪:“辛亥,帝蒙尘于 潯阳 。庚申, 刘裕 置留臺,具百官。”《宣和遗事》后集:“是时朝廷所用 汪伯彦 、 黄潜善 初无远略, 东京 委之御史, 南京 委之留臺……所报皆道听涂説之言。”
(2).特指王朝迁都后,留置于旧都之官署。相当于留都。魏书·于烈传:“及迁 洛阳 ,人情恋本,多有异议。 高祖 问 烈 曰:‘卿意如何?’ 烈 曰……‘乐迁之与恋旧,唯中半耳。’ 高祖 曰:‘卿既不唱异,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宜且还旧都,以镇 代邑 。’敕留臺庶政,一相参委。”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留臺多烽燧之虞,列堠少藩篱之固。”参见“ 留守 ”、“ 留都 ”。
(3).指御史台。 清 钱谦益 《送詹叶二御史赴南台》诗:“本朝风纪出留臺,况復临轩御遣来。”
《漢語大詞典》:星台(星臺)
三台星。借指朝廷中枢机构。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启》:“龙阪可登,指星臺而有望。”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一朝名姓动星臺,列戟高门昼日开。”
《國語辭典》:新任  拼音:xīn rèn
1.初接新职。《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著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新任藩台到了,接过了印,那原任巡道,应该要回本任的了。」
2.初接新职的官吏。《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亲查阅》:「新任盘查时,先请前任,及佐贰等官俱至,然后诸库门序坐。」
3.初接任职位的地方或机关。《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不到一日,便到了新任,只见那人烟辐辏,地道繁华。」
《國語辭典》:字号(字號)  拼音:zì hào
以特用的文字及号码所作的号码。如:「公文字号」、「身分證字号」。
《國語辭典》:字号(字號)  拼音:zì hao
1.商店名称、招牌。《官话指南》卷二:「打算改什么字号呢?打算改裕成字号,你想好不好?」
2.商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这字号里面,你也是个东家。」
3.人的声誉、名望。《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绿林中的字号人儿,听得我邓九公在那里歇马,就连那方边左右的草茨儿也未必好意思的动一根。」
《國語辭典》:道揆  拼音:dào kuí
以义理度量事物产生的准则。《孟子。离娄上》:「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传七。魏了翁》:「宜察时几而共天命,尊道揆而严法守,集思广益,汲汲图之。」
《漢語大詞典》:六尚
(1).掌宫廷供奉之官的总称。 秦 始置六尚,曰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掌诸供奉。 隋 之六尚属殿内省,曰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 唐 改殿内省为殿中省,所属六尚与 隋 同。 宋 殿中省无尚乘,另设尚醖,亦为六尚。 唐 陈子昂 《为武奉御谢官表》:“伏奉某月日詔书,以臣为尚食奉御,肃恭休命,祗拜宠章……臣闻瑶庭任切,攸称六尚之荣;玉食礼尊,实总八珍之贵。” 唐 白居易 《韩萇授尚辇奉御制》:“局分六尚,职奉七輦;兹惟优秩,列在通班。”参阅通典·殿中监注引《汉仪注》宋书·百官志上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四
(2). 隋 唐 始于宫中设女官六尚: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以掌宫掖之政。 宋 苏轼 《故尚宫赵氏可特赠郡君制》:“先朝差择女士,以辅阴教,侍御左右,罔匪淑人。矧兹六尚之选,必备四教之法,奄焉沦丧,宜极哀荣。”参阅隋书·后妃传序新唐书·百官志二
(3). 隋 以后中央机构设六部尚书,总称六尚。 隋 江总 《让吏部尚书表》:“窃以 汉 置五曹,方今六尚; 魏 隆八凯,拟古六卿。”参见“ 六部 ”。
《國語辭典》:六部  拼音:liù bù
古代官制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车马喧阗,尽六部九卿之辈。」
《國語辭典》:驿传(驛傳)  拼音:yì chuán
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而设的交通机构。最迟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至清末改办邮局后废除。
《漢語大詞典》:上府
(1).上级官署;上司。《汉书·贡禹传》:“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於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 颜师古 注:“上府谓所属之府。”南齐书·郎政传·裴昭明:“ 昭明 曰:‘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 鸿都 之事仰累清风。’”
(2).指上层的政权机构。南齐书·庾杲之传:“ 杲之 歷在上府,以文学见遇。” 宋 苏舜钦 《上三司副使段公书》:“自谓今职在甸内,去京师不数舍,朝有施为而夕闻焉,上府多士,如 段公 之乐道人善者故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