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伶变(伶變)
机灵。《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因见 春梅 伶变,知是 西门庆 用过的丫鬟。”
分類:机灵
《國語辭典》:惺惺  拼音:xīng xīng
1.聪明、伶俐。《董西厢》卷一:「秦楼谢馆鸳鸯幄,风流稍是有声价,教惺惺浪儿每都伏咱。」《西游记》第二七回:「今日昧著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
2.清醒。宋。陆游 不寐诗:「困睫日中常欲闭,夜阑枕上却惺惺。」
3.形容声音婉转动听。宋。陆游 初夏道中诗:「桑间葚熟麦齐腰,莺语惺惺野雉骄。」《董西厢》卷四:「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4.虚情假意,扭捏做态。如:「假惺惺」。宋。刘克庄临江仙。玉笛钿车当日事〉词:「等閒曲子压和凝。纵游非草草,已醉强惺惺。」
《國語辭典》:机神(機神)  拼音:jī shén
1.机巧神妙。《抱朴子。外篇。任命》:「识机神者,瞻无兆而弗惑。」北周。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艛船战阵之录,强弩驰射之书,莫不动会机神,发符雷电。」
2.机灵、灵敏。《抱朴子。外篇。汉过》:「令色警慧,有貌无心者,谓之机神朗彻。」《周书。卷三五。崔猷传》:「机神颖悟,文学优敏。」
3.织染业的神明。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机神庙》:「相传河南子某者,迁居钱塘,始教民织染,至今父子并祀,奉为机神。」
《國語辭典》:神悟  拼音:shén wù
悟解神速、敏捷。《南史。卷五九。任昉传》:「幼而聪敏,早称神悟。」
《國語辭典》:鬼道  拼音:guǐ dào
1.邪门法术。《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
2.鬼神所走的路。《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3.佛教六道之一。指夜叉、罗刹、饿鬼等。
《國語辭典》:敏赡(敏贍)  拼音:mǐn shàn
识见敏捷,善于表达。《南史。卷一八。臧焘传》:「盾为人敏赡,有风力,长于拨繁,职事甚理。」
《漢語大詞典》:灵鬼(靈鬼)
(1).机灵的鬼。《关尹子·五鉴》:“心蔽吉凶者,灵鬼摄之;心蔽男女者,淫鬼摄之;心蔽幽忧者,沉鬼摄之。”
(2).喻精粹的诗文。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诗之三:“名理孕异梦,秀句鐫春心,《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
《國語辭典》:灵慧(靈慧)  拼音:líng huì
聪明颖悟。《红楼梦》第五回:「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國語辭典》:乖角  拼音:guāi jiǎo
1.牴触、矛盾,闹意见。《魏书。卷六六。李崇传》:「朝廷以诸将乖角,不相顺赴,乃以尚书李平兼右仆射,持节节度之。」
2.伶俐。参见「乖觉」条。
《國語辭典》:乖人  拼音:guāi rén
乖巧伶俐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是个乖人,趁口答应道:『只要有好价钱,为甚不卖!』」《红楼梦》第六二回:「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
《漢語大詞典》:活泼泼(活潑潑)
(1).充满生机。 宋 葛天民 《寄杨诚斋》:“参禪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泼泼。” 明 冯梦龙 山歌·姐儿生得:“活泼泼箇鲤鱼弗要跌杀子了卖,要铜钱及早傍新鲜。” 叶圣陶 《搭班子》:“﹝ 乐水 ﹞说起活泼泼的春水,柔和而干净,叫人仿佛觉着堕入软美的梦里。”
(2).生动自然,不呆板。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三:“结尾活泼泼地,把捉不得,为不可及。” 鲁迅 《二心集·〈夏娃日记〉小引》:“虽然不过一种小品,但仍是在天真中露出弱点,叙述里夹着讥评,形成那时的 美国 姑娘,而作者以为是一切女性的肖像,但脸上的笑影,却分明是有了年纪的了。幸而靠了作者的纯熟的手腕,令人一时难以看出,仍不失为活泼泼地的作品。”
(3).形容人机灵。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测字》:“但须测字之人,心细而灵,活泼泼地,方能静会。”
(4).犹活动,不坚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这个夸説 张 家小姐才能,那个夸説 李 家小姐标致,説的心如槁木的一位太史公,心中活泼泼起来。”
《國語辭典》:鬼头(鬼頭)  拼音:guǐ tou
聪明机灵,多用于儿童。《红楼梦》第五三回:「好个鬼头孩子,可怜见的。」
《國語辭典》:小鬼头(小鬼頭)  拼音:xiǎo guǐ tóu
1.骂人的话。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小鬼头,我有何公私过犯?真人在此,你说!」
2.对小孩子亲昵或不客气的称呼。也称为「小鬼」。
《漢語大詞典》:鬼头银(鬼頭銀)
亦省称“ 鬼头 ”。 旧指铸有洋人头像的银元。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买输服》:“诗曰:买输服,鬼头银,锱铢积累多艰辛,乃甘跪献控诉斗杀之家人。”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广州之银洋称呼》:“﹝外洋钱﹞又有鬼头之名,盖外人往往以其国王之象印于钱面也。”
《漢語大詞典》:巧媚
(1).机灵而善谄媚。新唐书·皇甫鎛传:“ 鎛 乃益以巧媚自固,建损内外官禀佐国用。”宋史·宦者传三·童贯:“ 童贯 ,少出 李宪 之门。性巧媚,自给事宫掖,即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顺承。”
(2).形容姿态美好。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却要:“﹝ 却要 ﹞而巧媚才捷,能承顺颜色,姻党亦多怜之。” 宋 朱长文 墨池编卷二引无名氏《草书势》:“百体千形,巧媚争呈,岂可一概而论哉!”
《漢語大詞典》:偻罗(僂儸)
1.干练,伶俐,机灵。《敦煌曲子词·定风波》:“功(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僂儸。”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五代史: 汉 刘銖 恶 史肇弘 、 杨邠 。於是 李业 譖二人於帝而杀之。 銖 喜谓 业 曰:‘君可谓僂罗儿矣。’僂罗,俗言猾也。 欧 史间书俗语甚奇。”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他那里精神一掇显僂囉,他那里尖着舌语剌剌,我这里掩着面笑呵呵。”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俗云僂儸,演义谓干办集事之称。篇海训儸字曰健而不德,据是二説,皆狡猾能事意也。”
2.喽啰。旧称强盗或绿林头领的部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遂唤几个小僂儸,传令众攛掇。”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有我八拜交的哥哥 晁盖 知某有难,领僂儸下山。”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七:“盗贼之有渠帅,有僂儸,一般底尊卑之序,也恰像个礼。”
3.象声词。形容言语不清,难懂。 清 赵翼 《闽言》诗:“满耳啾啁不辨何,近来渐解説僂罗。始知 公冶 非神技,只为听他鸟语多。”按,北史·王昕传:“尝有 鲜卑 聚语, 崔昂 戏问 昕 曰:‘颇解此否?’ 昕 曰:‘楼罗,楼罗,实自难解。’”此“楼罗”正与“僂罗”用法同,盖拟声也。
《國語辭典》:乖巧  拼音:guāi qiǎo
聪明伶俐,讨人喜欢。《西游记》第三八回:「我不如你们乖巧能言,人面前化得出斋来。」《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他有一个小女儿,生得甚是乖巧,老妻著实疼爱他。带在房里,梳头、裹脚,都是老妻亲手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