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弹药(彈藥)  拼音:dàn yào
枪弹、炮弹、炸弹、火药等具有杀伤力,或其他特殊作用的爆炸物的统称。如:「社区里的这家爆竹工厂,无疑是个弹药库,随时威胁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漢語大詞典》:毁死
(1).谓因居丧过哀致死。韩非子·内储说上:“ 宋 崇门 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於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人之所以毁死者,岁十餘人。”
(2).杀伤致死。 唐 沈亚之 《冯燕传》:“ 燕 熟视,断其妻颈,遂巾而去。明日 婴 起,见妻毁死。”
《國語辭典》:开荤(開葷)  拼音:kāi hūn
1.吃素的人戒律解除,开始食用酒肉荤腥。《通俗常言疏證。饮食。开荤》引《表异录》:「东昏侯丧,潘妃之女、阉竖共营肴羞,曰:『为天子解菜。』解菜,犹今云开荤也。」也作「开斋」、「开素」。
2.引申为第一次尝试新的事物。《海上花列传》第二回:「王阿二知道是个没有开荤的小夥子,但看那一种腼腆神情,倒也惹气。」
《漢語大詞典》:滚石
作战防御用的大石块。从城上或山上推滚下去杀伤进攻的敌人。 谢觉哉 《不惑集·“舍得干”,用脑筋》:“攻进第一重门了,遇着擂木滚石打下来,又只好退却。”
《國語辭典》:榴弹(榴彈)  拼音:liú dàn
弹头装有信管,可以引爆,弹体内装高爆药,爆炸威力大,并产生碎片。以一般火炮发射,用以杀伤人员或破坏军品。
《國語辭典》:原子弹(原子彈)  拼音:yuán zǐ dàn
一种炸弹。利用可分裂物质(如钸、铀)之原子核急速的分裂,产生巨大爆炸能量的一种炸弹。
《漢語大詞典》:麻积(麻積)
堆积如麻。 隋 李德林 《隋文帝为太祖武元皇帝行幸四处立寺建碑诏》:“悬兵万里,直指参墟。左縈右拂,麻积草靡。虽事未既功,而英威大振。”此谓杀伤众多。
《漢語大詞典》:毙伤(斃傷)
杀死、杀伤。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我们虽然丢掉了前沿若干支撑点,却毙伤了敌人八九千人。”
分類:杀死杀伤
《漢語大詞典》:登杀(登殺)
登时杀伤;立即处决。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诸史语:“登杀,用 唐 律。即时为登,即时杀之也。”原注:“律,登时杀伤者勿论。”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刑法》:“ 戴胄 諫 太宗 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登杀,犹言登时杀也。”
《漢語大詞典》:原子武器
利用原子核反应所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和破坏的武器。详“ 核武器 ”。
《國語辭典》:核武器  拼音:hé wǔ qì
利用原子核分裂或融合反应所释出巨大的能量,产生爆炸伤害的武器。其杀伤力较普通武器多数百万倍。如氢弹、原子弹等皆是。也称为「核子武器」。
《国语辞典》:砍伤(砍伤)  拼音:kǎn shāng
用刀斧杀伤人。如:「她昨晚不幸遇劫,歹徒为了抢他身上的金鍊子,发狠将他砍伤。」
《漢語大詞典》:放射性武器
用非核爆炸方式散布放射性物质,以核辐射作用作为杀伤手段的武器。主要用于杀伤有生力量。杀伤效应的性质和大小,取决于放射性物质的种类、用量和散布情况。一般可造成对人体的急性损伤,并可能产生不良的遗传后果。
《漢語大詞典》:滚木
一种作战防御用的圆木。从城上、山上推滚下去杀伤进攻的敌人。明史·韩雍传:“贼魁 侯大狗 等大惧,先移其累重於 桂州 横石塘 ,而立栅南山,多置滚木、礧石、鏢鎗、药弩拒官军。” 吴先恩 《难忘的岁月》:“我们坚守城楼,架起 太平天囯 留下的土炮,用罐子装上石灰,设上滚木、擂石,跟反革命搏斗。”
《國語辭典》:核武器  拼音:hé wǔ qì
利用原子核分裂或融合反应所释出巨大的能量,产生爆炸伤害的武器。其杀伤力较普通武器多数百万倍。如氢弹、原子弹等皆是。也称为「核子武器」。
《國語辭典》:当场出彩(當場出彩)  拼音:dāng cháng chū cǎi
旧戏剧表演时,用红色水涂抹,装做流血的样子,称为「出彩」。今多比喻当场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