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杀身(殺身)  拼音:shā shēn
舍弃生命、丧失生命。《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家国俱亡,吾独生何益?宁杀身以全家国,所得多矣。」《三国演义》第五回:「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
《国语辞典》:杀身报国(杀身报国)  拼音:shā shēn bào guó
牺牲生命报效国家。唐。杨烱〈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元。曾瑞〈羊诉冤。十二宫套〉:「舍命于家,就死成仁,杀身报国。」也作「杀身救国」。
《国语辞典》:杀身成名(杀身成名)  拼音:shā shēn chéng míng
为正义舍弃生命而成就美名。《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或杀身成名,或去食存信,比性命于鸿毛,等节义于熊掌。」
《国语辞典》:杀身出生(杀身出生)  拼音:shā shēn chū shēng
舍弃生命。《吕氏春秋。仲冬纪。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国语辞典》:杀身救国(杀身救国)  拼音:shā shēn jiù guó
牺牲生命报效国家。《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也作「杀身报国」。
《国语辞典》:杀身为报(杀身为报)  拼音:shā shēn wéi bào
牺牲自己性命以报答他人恩惠。《薛仁贵征辽事略》:「古人言蒙一饭之恩,尚杀身为报,今总管赐御粉,此匹夫不谢而去。」
《国语辞典》:蒙一饭之恩,尚杀身以报(蒙一饭之恩,尚杀身以报)  拼音:méng yī fàn zhī ēn,shàng shā shēn yǐ bào
(谚语)受人点滴恩惠,尚知以性命回报。参见「一饭之恩」条。《薛仁贵征辽事略》:「古人言:『蒙一饭之恩,尚杀身以报。』兼将军救我一命,其恩非小,何敢无礼!」
《國語辭典》:杀身成仁(殺身成仁)  拼音:shā shēn chéng rén
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然大丈夫杀身成仁,视死如归,功在当时,名垂后世,何不可愿之有哉?」也作「杀身成义」。
《國語辭典》:杀身成义(殺身成義)  拼音:shā shēn chéng yì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参见「杀身成仁」条。《北史。卷三二。崔鉴等传。论曰》:「模雄壮之烈,楷忠贞之操,杀身成义,临难如归。」
《国语辞典》:杀身之祸(杀身之祸)  拼音:shā shēn zhī huò
丧失生命的灾祸。《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此为『鬼幽之相』。二人早晚必有杀身之祸,何足畏也?」《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要紧!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