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25,分502页显示 上一页 256 257 258 259 260 262 263 264 265 下一页
李世达
李氏
李忽兰吉(名 庭玉 )
李子敬
李应龙(字 玉林 )
李致远(字 致远 )
李荣(字 仲华 )
李思衍(字 昌翁、克昌 号 两山 )
李长卿(字 取之 号 陶隐 )
李之绍(字 伯宗 号 果斋 )
李孟(字 道复 号 秋谷 文忠 秦国公、韩国公、魏国公 )
李进
李士华(字 庭实 )
李仲㮚
其它辞典(续上)
李衎(字 仲宾 号 息斋道人 )李世达
李氏
李忽兰吉(名 庭玉 )
李子敬
李应龙(字 玉林 )
李致远(字 致远 )
李荣(字 仲华 )
李思衍(字 昌翁、克昌 号 两山 )
李长卿(字 取之 号 陶隐 )
李之绍(字 伯宗 号 果斋 )
李孟(字 道复 号 秋谷 文忠 秦国公、韩国公、魏国公 )
李进
李士华(字 庭实 )
李仲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5—1320 【介绍】: 元蓟丘人,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少警敏,有俊才。以将仕郎累官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致仕。善画竹石窠木,驰誉当世。又有《竹谱详录》。
人物简介
简介
德祐二年(1276)任徽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安仁人。谢枋得妻。色美而慧,通女训诸书。枋得兵败逃入闽中,氏携二子匿贵溪,采草木而食。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冬,元兵踪迹至山中,遂被俘,次年徙囚建康,以裙带自经狱中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陇西人,一名庭玉。其父李节,降蒙古。忽兰吉为质子,从攻西川,以功为管军总领。宪宗攻宋,忽兰吉掌桥道馈饷事。升巩昌元帅。中统间,屡破西北叛将。世祖至元初,随汪良臣赴蜀,与宋军相持。十三年,略重庆,取简州。次年,授延安路管军招讨使。二十年,任四川南道宣慰使。次年,率军镇压西南少数民族反抗。二十三年,以老病乞归巩昌。后又授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定襄人。善骑射,博学能诗。世祖至元间从军有功,以功官至军民镇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光泽人,字玉林。博学多文,有节操。世祖至元间因荐授白鹿洞书院山长及漳州教授,俱不赴。有《春秋纂例》、《孝经集注》。
人物简介
简介
李致远(1261-约1325),字致远。工曲,今仅存还牢末剧一种,散曲散存太平乐府等选本中。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末》。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抚州临川人,字仲华。宋末,以明法律,被推择为吏。入元,仍为郡吏,以严敏称。出佐属县,多所平反。世祖至元中为行军令史,尝止主将擅杀平民。宪司闻其名,辟书吏,檄至而殁。
人物简介
元诗选
思衍,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人。至元间,丞相伯颜渡江,遣武良弼下饶,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世祖以安南未附,召拜礼部侍郎,副都省参议秃卢奉使招谕,安南奉表款附,赆使甚厚,时秃卢受,思衍不受。既还,上劳慰,问所赆,怒秃卢受。思衍曰:秃卢受,安小国之心,臣不受,全大国之体。上贤之,拜南台御史。卒,张侍讲伯淳挽诗云:「斯文谁与立,卓荦两山名。南粤麾兼馈,东州表独清。」盖纪其实也。全宋诗
李思衍(?~一二九○),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今属江西)人。宋时事迹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伯颜率元兵渡江,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二十五年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西岩集》卷一二《沁园春》),还授浙东宣慰使。二十七年召入觐,拟拜南台御史,以疾卒。有《两山集》、《天南行稿》,皆已佚。事见《元诗选》二集《两山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二十五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饶州馀干人,字昌翁,又字克昌,号两山。世祖至元间,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累拜礼部侍郎。副秃卢使安南,以不受赆馈,授南台御史。工诗。有《两山稿》。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五
李长卿(? — 一二九〇),字取之,晚年自号陶隐。广州人。诸生。家富于财,而尚气节。宋末元兵压境,广州降,长卿率徒众三应募协复府城,从役舟运刍粮木石至海以济宋师。厓山之战,其弟方卿并徒众多殁,惟长卿得存。时元人追捕甚急,长卿携二子变姓名逃于海,遗其妻及幼子。妻被执不屈,死于家。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一二八四)大赦,长卿乃归家,葬其妻于祖坟侧,立碑不称元正朔。以深痛其妻死节,誓不再娶,优游鳏居。至元二十七年卒。事见陈言惠《重刻宋忠义李公墓表》。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26 【介绍】: 元东平平阴人,字伯宗,号果斋。李谦弟子。世祖至元末,以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世祖实录》。历翰林待制、国子祭酒,夙夜孳孳,惟以教育人材为心。官至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告老归。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宗,号果斋,东平平阴人。以荐应奉翰林,累官国子祭酒,历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5—1321 【介绍】: 元潞州上党人,徙汉中,字道复,号秋谷。七岁能文,博学强记,通贯经史。世祖时累荐不就。成宗大德初,侍仁宗于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武宗之立,孟有策画功。仁宗嗣立,拜中书平章政事,力以国事为己任。以宋儒及许衡从祀孔庙,行科举取士之制。英宗即位,为铁木迭儿诬谤,降授侍讲学士。孟宇量闳廓,材略过人,三入中书,民间利益,知无不言,士无贵贱,贤者进拔。为文有奇气。卒谥文忠。有《秋谷集》。元诗选
孟字道复,上党人,徙居汉中。至元中至京师,裕宗召见东宫,不及用。成宗立,荐为太子师傅。大德初,武宗抚军北方,仁宗留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又从仁宗侍昭献元圣皇后降居怀州,四年诚节如一。成宗崩,安西王阿难答谋逆,力劝仁宗奉太后还都,收首谋及同恶者,奉御玺北迎武宗,及事定逃去,不知所之。武宗即位,仁宗为皇太子。追叙其功,特授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枢密院事。仁宗立,真拜中书平章政事,赐爵秦国公。皇庆元年,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延祐元年,改封韩国公。七年仁宗崩,英宗初立,为丞相铁木迭儿所诬,尽前后封拜制命,降授集贤侍讲学士。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七。诏复元官,赠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进封魏国公,谥文忠。韩公才气跌宕,落笔纵横,诗尤清壮丽逸。仁宗尝亲授国公印章,召绘工惟肖其形,赐号秋谷,命集贤大学士王颙大书之,手刻为扁而署其上,又侧注曰:大德三年四月吉日,为山人李道复制。因自号所著曰《秋谷集》。元初因仍吏治,士气奄奄仅属。韩公侍仁宗潜邸,日夕启沃,谓儒可与守成。迨延祐当国,即议行贡举,其后如泰白野、余忠宣、李浔阳诸公,立节疆场,垂名竹帛,皆出自左右两榜。元朝尊贤养士之报,于今为烈,揆厥由来,皆韩公主行科举之力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5 【介绍】: 元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以功升百户。宪宗攻宋蜀地,命为总把,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伐木开道七百余里,破定远七十关,诸军尽度。世祖即位,从征李璮有功。后从略地湖北、湖南。积官为左翼屯田万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末元初抚州崇仁人,字庭实。宋亡,人皆易衣冠,为方笠窄袖,士华独以宋民自居,深衣幅巾,众皆笑为迂。善治家业,至大富,推以济宗党,贫者皆受其惠。时有鬻爵之令,恬而却之,乡人师尊之。元惠宗至正中卒,年八十六。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四○
李仲㮚,与谢枋得为莫逆交。元至元二十六年枋得卒时仲㮚尚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