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25,分502页显示  上一页  268  269  270  271  272  274  275  276  27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李鹏飞
李齐贤(仲思 益斋 文忠 )
李龙川
毛李祥
李瓒(子粲、子鬯 弋阳山樵 )
李思齐(世贤、齐贤 邠国公 )
李贯道(师曾 )
李克家(肖翁 )
李关(子羽 北源 )
李康(宁之 )
李廉(行简 )
李鼎(福明 )
李延兴(继本 延兴 )
李集
李穑(颖叔 牧隐 文靖 韩山君、韩山府院君、韩山伯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池州人。儿时,生母不为嫡母所容,改嫁朱氏。鹏飞既长,思慕哀痛,访求三年,迎还奉养。母旋复归朱氏,时往省觐。既卒,岁时携子孙往祭墓,终其身。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齐贤字仲思,号益斋,高丽人。官至鸡林府院君,谥文忠。 益斋乱稿:李穑序:年未冠,已有名当世,大为忠宣王器重。从居辇毂下,朝之大儒缙绅先生若姚公牧庵、阎公子静、赵公子昂、元公复初、张公养浩,咸游王门,先生皆得与之交际。 李穑撰墓志:奉使西蜀,所至题咏,脍炙人口。从王降香江南,楼台风物,遇兴遣怀,每从容曰:「此间不可无李后主也【李后主 益斋集(粤雅堂丛书本)附录李穑墓志作「李生」。】。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平江路人,字子粲,一字子鬯,号弋阳山樵。旁通佛经及庄周之学。有《弋阳山樵稿》。
元诗选
瓒字子粲,一字子鬯,姑苏人。幼从余元明游。多才能文,自号弋阳山樵,旁通浮屠并漆园氏学。至正十一年冬,尝过玉山,作分题序有云:人生百年,忧患之秋多,燕乐之日少。而况友朋南北东西,迄无定居,则今日之簪盍,夫岂偶然哉!读此亦足见其胸襟之旷达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粲,吴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3—1374 【介绍】: 元末明初河南罗山人,字世贤。元末与察罕帖木儿起兵镇压红巾军。后驻兵凤翔,封邠国公。察罕死,不服扩廓帖木儿命令,互相攻伐。洪武二年降明太祖,擢中书平章事,遣往招谕扩廓,断一臂而还。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七
思齐字齐贤,东阳人。元进士,知龙泉县。洪武中以荐授河南按察佥事,命下卒。

人物简介

元诗选
贯道,字师曾,裕子。至正甲午,登进士第,授将仕郎、饶州路鄱阳县丞,未上。用荐者改詹事院掾史,寻扈驾清暑上京卒,所著有《敝帚编》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南昌富州人,字肖翁。顺帝至正末任本学教谕,迁辽阳儒学提举。尝撰《戎事类占》二十一卷,取兵家占候采辑而成。
李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潮州海阳人,字子羽,号北源。早丧父,事母至孝。性敏好学,通《春秋》,诸子史皆能通大义。顺帝至正间隐居不仕,教授郡邑,子弟贫者助其笔札。尤精医术,乡人赖之。
李康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建德桐庐人,字宁之。胡汲仲弟子。事母极孝。工诗文,书画琴弈,冠绝一时。顺帝至正间累征不起。有《杜诗补遗》、《桐川诗派》等。
李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吉安安福人,字行简。顺帝至正中,以《春秋》举于乡,登进士第,授豫章郡录事。官至信丰尹。有《春秋诸传会通》。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五
李鼎,字福明,以字行。乐昌人。元至正间流寇猖獗,鼎为保障。佥宪刘鹗荐于朝,授乳源主簿,寻升县令,卒于官。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八
延兴字继本,东安人,占籍北平。元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洪武初,属典邑校。有《一山集》九卷。 (《静志居诗话》:一山北方之学者,其诗文颇拔俗,长歌尤擅场。洪武中虽未仕于朝,集有与友人书云:「从东安丞李遂招致,亲夏楚事,未几逼为训导。」又有《移教房山留别雄县周尹》诗。又《涞水县学记》云:「延兴猥以谫才,代匮学职。」又自叙云:「洪武戊午,永清刘宰招致摄其乡学。」则其典邑校者屡矣。故自赞画像,有云:「虽同乎今之人,而以圣贤为矩墨;虽食夫今之禄,而视轩冕犹泥涂。」然一山本元进士,而《上总戎》诗则曰:「大将军出沙漠,万里河山尽开拓。获其名王归,四面凯声作。功成献俘蒲萄宫,天清日白开鸿蒙。遂使楼烦之壤,化为冠带,衍为提封。」未免言之太尽,无复一成、三户,《黍离》、《麦秀》之思矣。 田按:继本诗词峰磊砢,风格老成,有拔山盖世之气。明初北平诗家当以继本为开先。《诗综》录继本诗最多。《四库提要》云:「朱彝尊明诗综搜罗最备,独未录《一山集》。」良由《四库》著录以字行,《诗综》题其名,偶不检耳。
钦定四库全书·一山文集·提要
(臣)等谨按,《一山文集》九卷,元李继本撰。继本,名延兴,以字行,东安人,占籍北平,登至正丁酉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考其代雄县知县所作祷雨文内称,洪武二十七年,则其人明初尚存。此集前有李敏序,称为其子方曙、方煦所辑,而景泰中黎公颖序则曰其孙容城教谕伸所编,意其父子相继为之。朱彝尊《明诗综》蒐罗最备,独未录是集,殆以未仕于明,故与杨维祯一例不载。顾嗣立《元百家诗选》内亦未收入,则疑流传颇少,嗣立偶未见也。其诗文俊伟疏达,能不失前人规范,在元末诸家中,尚为铮铮独异者。长歌纵横磊落,尤为擅场。中有学李白不成,流为卢仝、马异格调者,好高之弊,固愈于卑靡不振者矣。
李集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简介
高丽人。

人物简介

简介
李穑(이색,1328年—1396年),韩国人,字颖叔,号牧隐,高丽王朝后期大臣、诗人,名儒李谷之子。李穑本贯韩山(今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韩山面),生于宁海(今韩国庆尚北道盈德郡宁海面)。早年留学元朝国子监三年,深受程朱理学熏陶。其后在高丽考中状元,又在元朝考中进士,曾供职于元朝翰林院,至正十六年(1356年)回国,深受恭悯王器重,历任机要之职,同时负责重建成均馆,传播程朱理学,培养新兴士大夫,成为高丽末期的一代儒宗。洪武四年(1371年)官拜政堂文学,进入中枢,后遭母丧,又受到恭悯王之死的打击,多年不出仕。期间曾被恭悯王封为韩山君,在高丽祦王时再次出仕,进封韩山府院君。威化岛回军后扶植祦王之子高丽昌王,由此得罪李成桂集团。他被任命为门下侍中(首相),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明朝贺正,并请求国王亲朝并派明朝官员监国,但未能如愿,回国不久后辞职。同年十一月,李成桂废昌王,立恭让王,李穑随即遭到猛烈弹劾,先后流放长湍、咸昌、清州、矜州、长兴等地。朝鲜王朝建国后不久被赦免,后居于江原道五台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冬被李成桂召至汉阳,封韩山伯。翌年赴骊州避暑,途中得病,旋即去世,谥号“文靖”。
人物简介
李穑(1328~1396),字颖叔,号牧隐,谥号文靖。本贯韩山李氏。出身名儒家庭。师承大儒家李齐贤。1349年作为使臣来中国元朝,应科举及格后,在元国子监学习朱熹的学说,3年后回国。曾任成均馆大司成、宰相等要职。他大部分时间研究性理学。李穑是在高丽后期(13~14世纪)开始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任大司成期间,讲授朱子学,培养了许多著名儒学者,如郑梦周、权近等。李穑是高丽末年“丽末三隐”之一,另两隐是他的学生圃隐郑梦周、冶隐吉再。著有《牧隐集》5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