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72,分459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李一( 悼 )
李咸
李孟犨(字 公悦 行第 一 )
李行言
李从远( 赵郡公 懿 )
李杰(名 务光 武威县子 )
李宪( 宁王、永平郡王、寿春郡王 让帝、改、让皇帝 名 成器 尊号 改焉 )
李延昌( 嗣宗 李 凉国公 )
李伯鱼
李多祚( 辽阳郡王 )
李广业
李浚( 诚 )
李元真
李湛(字 兴宗 河间郡公、赵国公 昭 )
其它辞典(续上)
李邕(字 泰和、太和 世称 李北海 号 先例 )李一( 悼 )
李咸
李孟犨(字 公悦 行第 一 )
李行言
李从远( 赵郡公 懿 )
李杰(名 务光 武威县子 )
李宪( 宁王、永平郡王、寿春郡王 让帝、改、让皇帝 名 成器 尊号 改焉 )
李延昌( 嗣宗 李 凉国公 )
李伯鱼
李多祚( 辽阳郡王 )
李广业
李浚( 诚 )
李元真
李湛(字 兴宗 河间郡公、赵国公 昭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47 【介绍】: 唐扬州江都人,字泰和。李善子。早擅才名,工文善书,尤长以行楷写碑,取法王羲之、献之而自具面目。其父注《文选》,邕补益之,附事见义,两书并行。玄宗即位,召为户部郎中,又官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性豪侈,不拘细行。天宝时,为李林甫所忌,遭罗织,受杖死。有文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47 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少知名。武后长安初李峤等荐其词高行直,授左拾遗。中宗时,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参军事。少帝唐隆元年(710)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又贬崖州舍城县丞。玄宗开元三年(715),入为户部郎中。又出为括州司马,十三年,迁陈州刺史。以贪赃枉法贬为钦州遵化县尉。二十三年后,以军功累转括、淄、滑三州刺史。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六载(747)为李林甫所害。官终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代宗时,追赠秘书监。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九,李昂《唐故北海郡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墓志铭》。邕以文名天下,尤长碑颂,其诗《六公咏》为杜甫所推重(见《八哀诗·秘书监江夏李邕》)。精于书法,行草之名尤著。《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有文集70卷,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邕(678—747) 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泰和,其祖父迁至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后又随父迁回江夏(今武昌)。历官左拾遗、户部郎中、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早具才名,能文能诗,《新唐书》著录《李邕集》七十卷。尤擅书法,所作碑文自书自刻,并以黄鹤楼传说取名号,传世碑刻中曾署名“黄仙鹤”,开以名胜或传说作名号之先例。自此后,以黄鹤(鹄)为名的人数十计。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李思训碑》等。唐诗汇评
李邕(675-747),字太和,郡望江夏,后徙家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父善注《文选》,人号“书簏”。邕少知名,博闻强志。长安初,召拜左拾遗。中宗时,坐与张柬之善,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玄宗即位,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贬崖州舍城丞。开元三年召为户部郎中,贬为括州司马。征为陈州刺史,又贬钦州遵化尉。后历括、淄、滑、卫诸州刺史。邕素负美名,为执政所忌,故屡遭贬谪。天宝初,为汲郡、北海二郡太守,世称“李北海”。宰相李林甫陷以罪,杖杀之。邕久擅才名,尤长碑颂,有《李邕集》七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全唐诗》存诗四首。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其《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批韦巨源谥议》,文士推重之。新唐书本传
(李)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圭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净,乃召拜左拾遗。……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石林诗话
李邕、苏源明诗中极多累句,余尝痛刊去,仅各取其半,方为尽善。杜工部草堂诗话
《金石录》曰:唐《六公咏》,李邕撰,胡履灵书。余初读杜甫《八哀》诗云:“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恨不见其诗。晚得石本,其文辞高古,真一代佳作也。六公者,五下各为一章,狄丞相为一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7 【介绍】: 唐宗室。玄宗第九子。生而韶秀,帝钟爱无比,故名之曰一。孩孺而卒,谥悼。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7—731 【介绍】: 唐宗室后裔。字公悦。初官梁州参军,历合阳、猗氏、三原三县令,有善政。迁邓州司马,兴修白水陂堰,劝农耕穑。擢礼部员外郎。玄宗开元十三年,改虞部员外郎。出为泗州刺史,治行第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赵州高邑(今河北高邑)人。神龙、景云年间,历中书令、太府卿、黄门侍郎,累封赵郡公。谥曰懿。事迹见新、旧《唐书·李至远传》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8 【介绍】: 唐相州滏阳人,本名务光。举明经,历天官员外郎、卫尉少卿、河东道巡察黜陟使、河南尹、御史大夫。明敏有吏才,修梁公堰,通江淮漕运。以护作桥陵有功,赐爵武威县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741 【介绍】: 唐睿宗长子。本名成器,避昭成太后谥改。武后以睿宗为帝,宪立为皇太子。武后称制,册为皇孙,与诸王俱出阁。后睿宗即帝位,将建东宫,以宪嫡长而楚王隆基有功社稷,故久不定。宪以“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涕泣固让。终开元世,帝宠优渥而宪逊让有加。卒,追谥让皇帝。初,凉州献新曲,宪听之以为曲虽佳,然宫商离乱,恐有播迁之祸。及安史乱起,世人乃识宪能审音。全唐文·卷九十九
宪。睿宗长子。本名成器。避昭成皇后尊号改焉。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立为皇太子。及睿宗降为皇嗣。更册授皇孙。出閤开府置官属。长寿二年改封寿春郡王。复诏入閤。长安中累转左赞善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中宗立。改封蔡。固辞。唐隆元年进封宋。睿宗践祚。拜左卫大将军。时帝将建储。以宪嫡长。而元宗有大功。意久不定。宪涕泣固辞。帝嘉其让。以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进尚书右仆射兼司徒。改太子宾客。以司徒兼蒲州刺史。进司空。拜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历岐州刺史。开元四年徙封宁。又历泽泾等刺史。兼太常卿。复为太尉。二十九年薨。年六十三。帝以宪实推天下。有高世之行。非大号不称。乃追谥让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上谷人。原姓麻,名嗣宗。中宗时为利仁府折冲。以平韦后之功,拜右金吾卫中郎将,赐姓李,改今名。玄宗开元二年,为卫尉卿,封凉国公。改朔方后军大总管。官至左金吾大将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靺鞨人。其先靺鞨酋长。骁勇善射,以军功累官至右羽林军大将军。预中宗复位,功封辽阳郡王。帝祠太庙,特诏登舆夹侍。节悯太子杀武三思,多祚率兵从之,为其下所杀。睿宗即位,追复官爵,并宥家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0—730 【介绍】: 唐宗室。李神通曾孙。释褐宁州参军,历许州扶沟令、渭州别驾等职。官至剑州长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 【介绍】: 唐宗室。历润州刺史、江东按察使,转虢、潞二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摄御史大夫、剑南节度按察使。所历以诚信待物,称为良吏。卒谥诚。全唐文·卷八百十六
浚。僖宗时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 【介绍】: 唐瀛州饶阳人,字兴宗。李义府子。沈厚有度。六岁时授周王府文学。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从张柬之诛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中宗时拜右羽林大将军,进封赵国公。累转左领军卫大将军。卒赠幽州都督。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兴宗,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高宗时宰相李义府少子。以父荫入仕。武后长安末,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凤阁侍郎张柬之引为左羽林将军。神龙元年(705)随张柬之发兵拥立中宗,迁武后于上阳宫,并留宿卫。中宗即位后,拜右羽林大将军,封赵国公。累转左领军卫大将军。玄宗开元初卒,谥昭。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文镜秘府论》地卷存诗4句,《全唐诗逸》据之收入,误作李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