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72,分459页显示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下一页
李端(字 正己 世称 大历十才子 行第 二 )
李元忠( 李元忠 )
李希烈
李昌
李叔明(别称 鲜于叔明 字 晋、晋卿 号 能吏 蓟国公 鲜于 襄 )
李巽(字 令叔 )
李建徽
李涵( 襄武县公 )
李道昌
李益(字 君虞 行第 十 )
李竦(字 特卿 )
李模( 敬 )
李源
李速
其它辞典(续上)
李璀( 难 )李端(字 正己 世称 大历十才子 行第 二 )
李元忠( 李元忠 )
李希烈
李昌
李叔明(别称 鲜于叔明 字 晋、晋卿 号 能吏 蓟国公 鲜于 襄 )
李巽(字 令叔 )
李建徽
李涵( 襄武县公 )
李道昌
李益(字 君虞 行第 十 )
李竦(字 特卿 )
李模( 敬 )
李源
李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5 【介绍】: 名或作难。唐渤海靺鞨族人。李怀光子。德宗建中四年,怀光解奉天围救帝,璀得为监察御史。贞元初,怀光起兵反,璀闻悉震惧,流泪气索。及怀光兵败被杀,璀先尽杀其弟,乃自刎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人。登进士第。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自校书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马。有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5? 字正己,排行二,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李嘉祐从侄。少时慕神仙,曾居嵩山学道。代宗大历五年(77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因病辞官,居终南山草堂寺。德宗建中年间出为杭州司马,不知所终。生平见《旧唐书·李虞仲传》附、《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李端考》。端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才思敏捷,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人以为宿构(《国史补》卷上)。其诗多酬赠送行之作,感叹身世,又多出世之思,情调低沉,然遣词造语洗练洒脱,有俊逸之气。十才子多以五律见长,李端兼擅七言歌行,《赠康洽》、《胡腾儿》、《瘦马行》等篇颇得李颀神韵。《听筝》、《拜新月》生动传神,广为传诵。乔亿以为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大历诗略》卷四)。《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诗3卷。《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4。唐诗汇评
李端,生年年不详,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李嘉祐从侄。大历五年(77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以病辞官,居终南山草堂寺。出为杭州司马。卒于建中、贞元之标。端为诗工捷,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李端诗集》三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李生养望未隆,含声亟发,词华既艳,节调亦谐。今观郑(赠)都尉二首,迥驾时髦,绰有风人之旨,始疑终信,无怪人然。其在大历诸子,置列最微,数分亦薄,而声望遽华,几与允言相并,虽坎䌰江外,亦复慕于中朝矣。唐音癸签
李司马端任胸多疏,七字俊语亮节,开口欲佳,故当以捷成表长。《载酒园诗话又编》
初读李端集,苦于平熟,遇其时一作态,即新警可喜。……但细观之,终有折腰龋齿之态,暂见则妍,效颦即丑。李诗自有正大时佳者,如《雪夜寻太白道士》:“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不在摩诘“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之下。《瘦马行》颇有少陵之遗。《杂歌》长篇,宛似太白,中曰:“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最为警策。《近体秋阳》
中唐自刘、钱主风会,专务闲雅,不理奇杰,不咨高深,漠漠数十年。二皇甫差强人意,然诗不多。至端而翩然遒上,如《山下泉》、《过宋州》,奇逸高空,一时绝调,七言尤妙。庶几司空曙得相与颉颃,顾至于七言,则又远不逮是矣。《大历诗略》
李司马正己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音、司空文明上。《唐诗笺注》
李端写景极清幽,而意味却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6 【介绍】: 唐人。原名曹令忠。代宗大历初,任伊西北庭节度使。时吐蕃陷河陇,与朝廷隔绝十余年,不通声闻。至德宗建中二年,始遣使间道奉表于朝,诏赐姓李,更名元忠,授北庭大都护、四镇节度留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6 【介绍】: 唐燕州辽西人。初为李忠臣偏裨。忠臣被逐,代宗诏使专留后事。德宗立,拜节度使。李纳叛,诏往讨,自号天下都元帅。后据汴,僭即皇位,国号楚。因啖牛肉而病,其将陈仙奇阴令医毒之以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代宗大历中,为海州刺史。迁辰锦观察使。八年,迁桂管观察使。十二年讨平西原蛮,擒首领潘长安献阙下。德宗建中二年,迁荆南节度使。入为少府监。四年,除京畿渭南节度使。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见李适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 【介绍】: 即鲜于叔明。唐阆州新政人,字晋。本鲜于氏,世为右族。肃宗时,擢明经,累官洛阳令,招徕遗民,号能吏,迁京兆尹。历官东川节度使及遂、梓两州刺史。德宗建中初,以破吐蕃功,加检校户部尚书。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深恶道、佛不事生产,曾上言限定僧道名额,余皆还俗为民。帝善之。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置第舍田产。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四
叔明字晋卿。阆州新政人。本姓鲜于氏。擢明经。乾元中为司勋员外郎。累除太子右庶子。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移镇梓州。建中初检校户部尚书。迁左仆射。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朝京师。拜尚书右仆射。贞元三年卒。谥曰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或747—809 【介绍】: 唐赵州赞皇人,字令叔。以明经补华州参军事,历湖南、江西观察使、兵部侍郎、度支盐铁使、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巽精于吏职,善理财,任度支盐铁使时,岁征课所入,超大历中刘晏最多之年。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巽字令叔。赵州赞皇人。以明经调补华州参军。登拔萃科。顺宗朝官兵部侍郎。领盐铁转运使。迁兵部尚书。徙吏部。元和四年卒。年六十三。赠尚书右仆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代宗大历末,为延州刺史。十四年,授鄜坊丹延节度留后,令自得奏事,以分节度使崔宁之权。德宗建中二年,擢坊州刺史、鄜坊丹延都团练观察使。四年,复置渭北节度,以建徽为之,徙治鄜州。朱泚反,建徽入援,李怀光遣人袭夺其军,建徽走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简素忠谨。郭子仪表为关内盐池判官,再迁宗正少卿。代宗宝应初母丧,夺情持节宣慰河朔,所至州县,非公事不言,饭蔬饮水,席地以瞑。使还,固请终制,许之。服除,擢给事中,迁兵部侍郎。德宗时迁左散骑常侍,以尚书右仆射致仕,累封襄武县公。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829 【介绍】: 唐陇西姑臧人,字君虞。李揆族子。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德宗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客游燕赵,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宪宗元和中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散骑常侍等。文宗大和元年,以礼部尚书致仕。歌诗与李贺齐名,乐工争求之。佳作妙句,人或施之图绘、或以为歌词。一说,乃大历十才子之一。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8—829 字君虞,排行十,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代宗广德二年(764)凉州陷于吐蕃前,随家迁离故土,定居洛阳。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两年后又中讽谏主文科,擢郑县主簿。九年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北征备边。德宗建中二年(781)转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曾巡行朔野。四年以书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贞元元年(785)后辗转于天德军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幽州刘济幕,至十六年方离军府。后入朝官都官郎中、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骑常侍。文宗大和元年(827)加礼部尚书衔致仕。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萱有《李益年谱稿》、谭优学有《李益行年考》颇详备。李益诗名早著,其经历与创作可分三期。一为入军幕前之青年期,诗风近“十才子”,以五律为长,《喜见外弟又言别》、《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等为代表作;二为处军旅中达26年之壮年期,多作边塞诗,为创作之顶峰。内容丰富,思绪深沉,抒发从戎之心情,描绘塞上之风光,《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等豪迈慷慨,为七绝之代表作。七律《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同崔邠登鹳雀楼》,亦气势雄健,境界壮阔,亦为大历七律所罕见。三为入朝后之晚年作品,多流连光景,慕仙向道之作,追慕闲适,成就不高。李益身跨大历、元和两代,其七绝凝炼含蓄,韵味深长,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以为“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诗薮》内编卷六)。他体亦颇多佳作。《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其诗2卷,今存《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2卷。今人范之麟有《李益诗注》。台湾学者王梦鸥撰有《唐诗人李益和他的作品》,分段考述其生平系诗,不乏独到之见。《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唐诗汇评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六年,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历参渭北臧希让、朔方李怀光、灵州杜希全、邠宁张献甫幕。元和中召为都官郎中、中书舍人,出为河南少尹,复入为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历太子右庶子。元和末,迁右散骑常侍。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风流有文词,诗名早著,其诗或画工图绘,或唱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二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益。宰相揆族子。第进士。宪宗闻其名。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迁太子宾客。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时又有太子庶子李益同在朝。故世言文章李益以别之。
作品评论
《国史补》
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又有云:“回乐峰前沙似肯,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天下亦唱为乐曲。诗人主客图
李益:清夺雅正主。旧唐书本传
(益)长为歌诗,贞元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唐诗纪事
益录其从军诗赠左补阙卢景亮,自序云: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或因军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武毅果厉。唐才子传
(益)风流有词藻,与宗人贺相埒,每一篇就,乐工赂求之,被于雅乐,供奉天子。如《征人》、《早行》篇天下皆施之绘画。二十三受策秩,从军十年,运筹决胜,尤其所长。往往鞍马间为文,横槊赋诗,故多抑扬激历悲离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唐诗品》
君虞生习世纷,中遭顿抑,边朔之气,身所经闻。故《从军》、《出塞》之作,尽其情理,而慕散投林,更深遐思。古诗郁纡盘薄,姿态变出,自非中唐之致。其七言小诗,与张水部作等,亦《国风》之次也。《艺苑卮言》
岑参、李益诗语不多,而结法撰意雷同者几半,始信少陵如韩淮阴“多多益善”耳。诗镜总论
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荡耳。太白力有馀闲,故游衍自得,益将矻矻以为之。唐音癸签
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壈世故。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肷,至今诵之,令人凄断。唐音癸签
唐人诗谱入乐者,初、盛王维为多,中、晚李益、白居易为多。《诗源辨体》
李益,贞元时人。五言古多六朝体,效永明者,酷得其风神。七言古,气格绝类盛唐。……五言律,气格亦胜,《白马羽林儿》一篇,可配开、宝;“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一联,雄伟亦类初唐。七言绝,开、宝而下,足称独步。《诗源辨体》
李益、权德舆在大历之后,而其诗气格有类盛唐者,乃是其气质不同,非有意复古也。《唐诗别裁》
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大历诗略》
李尚书益久在军戎,故所为诗多风云之气。其视钱、刘,犹岑参之于王、孟,鲍照之于颜、谢也。七绝尤高,在大历间无与颉颃者。《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此公下笔,獐无弱调。自是天宝以后有数人物,其名噪一时,有以也夫。养一斋诗话
大抵益诗深于七绝,律体乃其所短。张澍《李尚书诗集序》
迹汉以来,仲宣赋从军,只贡颂谀;灵运送秀才,徒述怀思。唯君虞以爽飒之气,写征戍之情,览关塞之胜,极辛苦之状。当朔风驱雁,荒月拜狐,抗声读之,恍见士卒踏冰而皲瘃,介马停秣而悲鸣,讵非才之所独至耶?其他章句,亦清丽绝伦,宜与长吉齐名,无所愧让。《越缦堂读书记》
若论绝句,则李十郎之雄浑高奇,不特冠冕十子,即太白、龙标亦当退让。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邱希范、吴叔庠,而参宗于摩诘。长于托咏,朗润风华,正如落花依草,妍然妩媚。馀作少衰,开晚唐之派.大历十人,固其杰也。《诗学渊源》
其诗辞藻秀发,自然清丽,源出齐梁,而独多高致,但少古耳。近体七律如《马嵬》诸作,虽格高调逸,晚唐莫及,然已为西昆“三十六体”之宗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8 【介绍】: 唐赵州平棘人,字特卿。代宗大历二年进士。历司勋员外郎、吏部郎中。德宗建中四年,官中书舍人。泾原兵乱,帝奔奉天,竦逾垣走,追及帝于咸阳。贞元二年,自京兆少尹迁户部侍郎、判盐铁榷酒。三年,出为鄂岳观察使。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8 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代宗大历二年(767)登进士第,历司勋员外郎、吏部郎中。德宗建中四年(783)任中书舍人,扈从奉天,迁京兆少尹。贞元二年(786)任户部侍郎,判盐铁榷酒,三年出为鄂岳观察使。四年六月卒。事迹散见梁肃《李公(史鱼)墓志铭》、《新唐书·朱泚传》、《唐诗纪事》卷三二、《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及卷五。《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八
竦。大历二年登进士第。官司封员外郎。迁吏部郎中。累官户部尚书邓岳观察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后裔。李神符玄孙。肃宗至德中,为猗氏令。史思明陷洛阳,掠诸县,模率众拒平之。德宗贞元初,官至司农卿。二年,出为黔中观察使。四年,擅离所部至京师,责授雅王傅。终官太子宾客。卒谥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23后 【介绍】: 唐太原文水人。李憕子。父遇害时,年八岁,为叛军所俘,转徙流离。代宗时授河南府参军,转司农寺主簿。以父死祸难,无心禄仕,不食酒肉,不婚娶,住洛阳惠林寺从僧斋戒,偃仰穴中。穆宗长庆三年,李德裕上表荐之,穆宗诏赐。源陈疾甚年高,辞不受。卒于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 【介绍】: 唐人。德宗初,为仓部员外郎。贞元五年,自大理卿出为黔中观察使,卒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