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26,分502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页
李虎(庙号 唐太祖、太祖 陇西郡公、唐国公 大野 襄 尊号 景皇帝 )
李晓(字 仁略 )
李㯹(字 灵杰、云杰 淝城郡男、汝南郡公 )
李棠(字 长卿 广宗县公 )
李昶( 那 临黄县伯 )
李绘(字 敬文 景 )
李搔(字 德况 )
李植
李祖勋( 丹阳王 )
李士谦(字 子约 )
李密(字 希邕 容城县侯 )
李神威
李铉(字 宝鼎 )
李集
其它辞典(续上)
李天赐(字 德真 陇西懿王 光皇帝 庙号 懿祖 )李虎(庙号 唐太祖、太祖 陇西郡公、唐国公 大野 襄 尊号 景皇帝 )
李晓(字 仁略 )
李㯹(字 灵杰、云杰 淝城郡男、汝南郡公 )
李棠(字 长卿 广宗县公 )
李昶( 那 临黄县伯 )
李绘(字 敬文 景 )
李搔(字 德况 )
李植
李祖勋( 丹阳王 )
李士谦(字 子约 )
李密(字 希邕 容城县侯 )
李神威
李铉(字 宝鼎 )
李集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德真,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北魏时期大臣,唐朝皇帝先祖,唐太祖李虎之父。北魏时期,曾任邢州任县新市疃主,迁家于此,葬于任上。西魏大统年间,凭借儿子李虎功劳,追赠司空。唐高祖李渊即位,追封陇西懿王。咸亨五年(674年),追谥光皇帝,庙号懿祖,葬于启运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武川人。唐高祖李渊祖父。西魏时从宇文泰讨平曹泥,出战东魏。赵青雀之乱,辅魏太子出顿渭北。西魏文帝大统中累官至太尉,封陇西郡公,与宇文泰、李弼等八人,以功参佐命,时称为“八柱国家”,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襄。李渊建唐朝,追尊为景皇帝,庙号太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陇西成纪人,字仁略。李虔子。释褐员外散骑侍郎。尔朱荣戮朝士,晓以衣冠为鼠所噬,不能成行,得免。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寓居清河。武定末,高澄执政,召为外兵郎,累官顿丘太守。北齐天保中,历广武、东郡二郡太守,卒年五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辽东襄平人,字灵杰,一作云杰。李弼弟。短小勇悍。北魏孝庄帝永安间从尔朱荣破元颢。荣死,从尔朱世隆奉荣妻奔河北,又从尔朱兆入洛,迁都督,封淝城郡男。尝与高欢战,败而奔梁,后入关,为宇文泰帐内都督,累从征战有功。积功于周明帝武成间进爵汝南郡公,官至总管延绥丹三州诸军事、延州刺史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5—553 【介绍】: 北周勃海蓨人,字长卿。北魏末尔朱氏之乱,从司空高乾举兵,累功除征虏将军。仕东魏为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掾,助仲密归宇文泰,拜卫将军,封广宗县公。从尉迟迥伐蜀,入成都谕降,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6—565 【介绍】: 北周顿丘临黄人,小名那。李彪孙。幼能属文,谒宇文泰,泰奇之,令入太学。后累官黄门侍郎,封临黄县伯。甚为宇文泰信任,兵马处分,专以委之,诏册文笔,皆昶所作。武帝时官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出为昌州刺史。全后周文·卷六
昶小名那,保定初为纳言。(《北史》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 【介绍】: 北齐赵郡柏人人,字德况。李元忠子。有才艺,通音律博弈之属。曾采诸声,别造一器,号“八弦”,为时所称。起家司徒行参军,累迁河内太守。官至尚书仪曹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 【介绍】: 北周陇西成纪人。李远子。为宇文泰相府司录参军,掌朝政。周孝闵帝即位,植为司会。宇文护执政,孝闵帝深忌之,植谋诛护,谋泄,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赵郡平棘人,李祖升弟。文宣帝即位,除秘书丞。及女为济南王(废帝)妃,除侍中,封丹阳王。废帝被废,为光州刺史,坐赃免官。性贪慢,妻崔氏干政,居官皆因内宠,无可称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3—588 【介绍】: 隋赵郡平棘人,字子约。早岁丧父,事母尽孝。年十二,魏广平王元赞辟开府参军。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善天文术数,好谈玄理。北齐时屡徵召,不就。入隋,毕志不仕。家富裕,性宽厚,尝出粟数千石贷乡人以济困。值岁饥,召贷者来当众燔券以偿。至来春又给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及卒,一郡士女闻而流涕会葬者万余人,相与树碑于墓。全隋文·卷九
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魏徵士谧子。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齐吏部尚书辛术召署员外郎,赵王睿举德行,皆不就。开皇八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平棘人,字希邕。母疾积年,名医治疗不愈,乃精习经方,洞晓针药,母病得愈,由是以医术知名。属尔朱兆弑逆,乃阴结豪右,与渤海高昂为报复计。后从高欢起兵,封容城县侯,位襄州刺史。文宣帝天保初,位散骑常侍。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人,文宣帝时为典御之丞。时帝酗酒残暴,屠杀文武官员及宗室,不计其数。集敢于直谏,谓帝甚于桀、纣。帝令缚置中流,沉没久之,复令引出,集谏如初。如此数四,又被引见,仍有所谏,帝令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