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72,分459页显示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下一页
李何
李元素(字 大朴 )
李宁
李祐(别称 李祜 字 赞 齐王 )
李虚中(字 常容 )
李蟾(字 冠山 )
李质(字 公干 )
李章武(字 子飞、飞卿 行第 十八 )
李涉(号 清溪子 )
李石(字 中玉 陇西郡伯 )
李珏(字 待价 贞穆 行第 七 赞皇郡公 )
僧智常( 至真禅师 号 赤眼归宗、李万卷 )
李全略( 王日简 李 )
李德裕(字 文饶 行第 九 赞皇县伯、卫国公、赞皇伯 )
其它辞典(续上)
李景俭(字 宽中、致用 行第 六 )李何
李元素(字 大朴 )
李宁
李祐(别称 李祜 字 赞 齐王 )
李虚中(字 常容 )
李蟾(字 冠山 )
李质(字 公干 )
李章武(字 子飞、飞卿 行第 十八 )
李涉(号 清溪子 )
李石(字 中玉 陇西郡伯 )
李珏(字 待价 贞穆 行第 七 赞皇郡公 )
僧智常( 至真禅师 号 赤眼归宗、李万卷 )
李全略( 王日简 李 )
李德裕(字 文饶 行第 九 赞皇县伯、卫国公、赞皇伯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后裔,字宽中。李瑀孙。德宗贞元进士。博闻强记,王叔文等以为可比管仲、诸葛亮。历为监察御史、忠州刺史、澧州刺史、谏议大夫、建州刺史、漳州刺史等,终少府少监。景俭性矜诞,使酒纵气,屡语侵宰相,故连遭贬谪,湮阨不得志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宽中,一字致用,排行六,李唐宗室。德宗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与王叔文等交善,二十年叔文专权,景俭居丧东都,故后未及累。历佐东都、晋绛幕。宪宗元和二年(807)任监察御史,三年贬江陵户曹。累迁忠州刺史,十五年授仓部员外郎,迁谏议大夫,寻贬建州刺史。穆宗长庆元年(821)复为谏议大夫,十二月以醉酒忤丞相,贬漳州刺史。二年追还为少府少监分司东都,未久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与元稹、白居易过从唱酬甚密。《全唐诗》存联句1首。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二
景俭。宪宗朝官侍御史。大中时累迁御史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大朴。邢国公李密孙。初为御史,雪大将令狐运冤,遂为德宗所知,迁给事中、尚书右丞,镇郑、滑,加检校工部尚书。宪宗元和初为御史中丞,容容持禄,大失众望。后历浙西节度使、国子祭酒、户部尚书、判度支等。终因溺姬侍而出妻,诏免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太宗第五子。字赞。封齐王,领齐州都督。溺情群小,尤好弋猎,长史权万纪屡犯颜切谏,祐遣人射杀之。后起兵,帝诏讨之,执送京师,贬为庶人,赐死。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祐,《全唐诗》作祜,误。兹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上》。唐高祖弟蜀王湛之后。父纂,宪宗元和间任江陵录事参军。生平事迹不详。贯休有《赠李祐道人》诗,年代相距过远,疑非一人。《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常容。进士及第。宪宗元和中官至殿中侍御史。相传有《命书》三卷,题鬼谷子撰,虚中注。死后韩愈作墓志,称其深研五行书,以人之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干支推人寿夭贵贱,百不失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3—833 【介绍】: 唐宗室。字冠山。宪宗元和六年登进士第,入浙东孟简幕府。为观察推官。迁京兆咸阳尉,复为浙西团练判官。入为虞部员外郎。复从李德裕于浙西、剑南幕府,皆为其副使。官至比部郎中。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九
蟾。太和三年官浙西观察留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子飞,排行十八。德宗贞元中登进士第,曾佐东平李师古幕。文宗大和末,为成都少尹。性聪明,博学好古,长于文学,颇负时名。时人撰传奇《李章武传》,衍其与王氏恋爱故事,颇涉鬼怪。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飞,一作飞卿,恐误。排行十八。其先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德宗贞元时登进士第,曾在东平李师古幕。文宗大和末,为成都少尹。事迹散见《本事诗》,《唐诗纪事》卷五九,《太平广记》卷三四〇、卷三四一,《登科记考》卷二七。章武性聪明,博学好古,工文学,有名于时。《全唐诗》存诗1首。又卷八六六录章武与王氏赠答诗多首,盖出于《太平广记》卷三四〇《李章武》传。此文为小说家言,多鬼怪语,所录之诗未必可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洛阳人。初与弟李渤同隐庐山。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以结近幸,为谏议大夫孔戣劾奏,谪峡州司仓参军。文宗大和中为太学博士,复流康州。自号清溪子。有文集,今存诗一卷。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与弟渤偕隐庐山白鹿洞,宪宗元和初受辟为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从事。元和六年(811)因投匦言吐突承璀有功,不宜出为淮南监军使,为知匦使孔戣所恶,论其与中官结交,出为硖州司仓参军。后为太常博士,于江中遇盗。盗首知是李涉,云:“自闻诗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因赠一绝,盗首厚馈而去。敬宗宝历元年(825)坐事流康州。后归洛阳,卒。生平详见《云溪友议》卷下、《册府元龟》卷一五三、《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五。其诗为严羽所“深取”。(《沧浪诗话·诗评》)辛文房称其“长篇叙事各行云流水,无可牵制”。《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存诗4首,断句2。唐诗汇评
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初,与弟渤同隐庐山。贞元末,辟为陈许节度府从事,累迁太子通事舍人。元和六年,投匦言吐突承璀出为淮南监军事,贬峡州司仓参军。居峡十年,遇赦,执政荐以为太学博士。宝历元年,坐武昭事流配康州。赴贬所途经桂州,时其弟渤官枝管观察使,为撰隐山元岩铭并序。其后行迹无考。涉工诗善文,尤工七绝,有名于时。有《李涉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李涉,洛阳人,渤之兄。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涉。洛阳人。初与弟渤偕隐庐山。自号清溪子。宪宗朝为太子通事舍人。谪峡州司仓参军。太和中为太学博士。复以事流康州。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4—845 【介绍】: 唐宗室。字中玉。李神符五世孙。擢进士第。有才略,为吏精明,不恤近幸,张纲纪,欲强王室。文宗时历任工部郎中、刑部郎中、户部侍郎,继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领盐铁转运使。武宗时为检校司徒、东都留守。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石字中玉。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元和十三年进士。大和九年权京兆尹。迁户部侍郎。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罢为荆南节度使。武宗朝检校司空。封陇西郡伯。徙节河东。会伐潞。诏以太原兵助王逢。军乱逐石。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即拜留守。卒年六十二。赠右仆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5—853 【介绍】: 唐赵郡人,客居淮阴,字待价。幼孤,以事母孝闻。擢进士第。累官右拾遗。以上疏谏增茶税,出为下邽令。牛僧孺辟为掌书记。僧孺还相,累迁知制诰、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后李宗闵以罪去,珏为申辩,贬江州刺史。文宗开成初复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宣宗时终检校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卒谥贞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5—853 字待价,排行七,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宪宗元和七年(812)登进士第。入河阳幕府。又举拔萃科,补渭南尉。累迁库部员外郎。文宗大和五年(831)入为翰林学士,九年加承旨,旋贬江州刺史。次年,迁河南尹。开成三年(838)因杨嗣复荐,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武宗即位后,罢为桂管观察使。不久,长流驩州。宣宗大中二年(848)起复为户部尚书,后出镇河阳、淮南两镇。封赞皇郡公。卒谥贞穆。新、旧《唐书》有传。《灯下闲谈》卷下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文·卷七百二十
珏字待价。赵郡人。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开成中拜户部侍郎。以本官同平章事。武宗立。迁门下侍郎。罢为太常卿。再贬江西观察使昭州刺史。宣宗立。内徙郴舒二州。迁河阳节度使。入为吏部尚书检校右仆射淮南节度使。进封赞皇郡公。大中七年卒。年六十九。赠司空。谥曰贞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宪宗元和中居庐山归宗寺,善谈禅要。白居易贬江州司马,素重智常,曾与刺史李渤往访之。卒谥至真禅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信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生卒年不详。初唐时禅僧。幼出家,后师六祖慧能。《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中唐时禅僧。嗣马祖道一。宪宗元和中住庐山归宗禅院,世称归宗和尚或赤眼归宗和尚。白居易元和十年(815)贬江州司马时,曾从之游。穆宗长庆间,江州刺史李渤曾向之问禅。卒谥至真禅师。《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祖堂集》存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江西大寂弟子也。元和中。驻锡庐山之归宗院。参访之徒群拥。乐天白公。以司马贬江州。获往来咨决心要。其钦慕之至见辄坐之南面。而致拜焉。后李渤自虔州。以刺史迁。尤加悦服。一日问曰。教中谓须弥纳芥子。固其理也。又谓芥子纳须弥。亦岂理乎。常曰。人言博士读万卷书。是否。渤曰。忝得此名。常曰。摩顶放踵。身不过若干尺尔。万卷书向何处著。渤俛首。顷之。因叹赏不能已。 上堂云。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它高尚之志。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光。从前只是依它知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只为目前有物。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你。亦无汝用心处。珍重。僧问如何是玄旨。常曰。无人能会。问曰。向者如何。常曰。有向即乖。僧曰。不向者如何。常曰。去无汝用心处。僧曰。岂无方便。常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僧曰。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常敲鼎盖三下云。还闻否。僧曰闻。常曰。我何不闻。僧无语。常打趁。常与南泉行脚。一日煎茶相别次。南泉问曰。从前与师兄。商量此事。彼此已知。去后或有人问。毕竟作么生祗对。常曰。者一片地。大好卓庵。泉曰。卓庵且置。毕竟作么生祇对。常乃翻却茶铫便起。泉曰。师兄吃茶了。普愿未曾吃茶。常曰。作者个语话。滴水也消不得。僧问。此事如何用心。常曰。牛皮鞔露柱。露柱啾啾叫。凡耳听不闻。诸圣呵呵笑。常因俗官来。乃拈起帽带曰。还会么。官曰。不会。常曰。莫怪老僧头风。不卸帽子。常入园取菜次。画圆相围菜一株。谓众曰。辄不得动著者个。众不敢动。少顷常来。见菜犹在。便以棒打趁众僧曰。者一队汉。无一个有智慧底。常刬草次。有一僧来参。忽蛇过其前。当钁断之。僧曰。久向归宗。元来是个觕行沙门。常曰。座主归吃茶去。常目重瞳。然恐其为己祸福也。曰熏摩。以求灭去。而目为之赤。世号赤眼归宗。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智常者。挺拔出伦操履清约。遍参知识影附南泉。同游大寂之门。乃见江西之道。元和中驻锡庐山归宗净院。其徒响应其法风行。无何白乐天贬江州司马。最加钦重。续以李渤员外元和六年隐嵩少以著作徵起。杜元颖排之。出为虔州刺史南康曾未卒岁。迁江州刺史。渤洽闻多识。百家之书无不该综。号李万卷矣。到郡喜与白乐天相遇。因言浔阳庐阜山水之最人物贤哲隐沦。论惠远遗迹。遂述归宗禅师善谈禅要。李曰。朝廷金榜早晚有嗜菜阿师名目。白曰。若然则未识食菜阿师欤。白彊劝游二林。意同见常耳。及到归宗李问曰。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如何芥子纳得须弥。常曰。人言博士学览万卷书籍还是否耶。李曰。忝此虚名。常曰。摩踵至顶只若干尺身万卷书向何处著李俛首无言。再思称叹。续有东林寺僧神建。讲诸经论问触目菩提。常略提举。神建不体。乃发状讼常示恶境界。时李判区分甚闻诣理。常有异相目耀重瞳。遂将药熏手。恒磨错不觉目眦红。号赤眼归宗矣。 系曰。佛理幽邃一言蔽之者。玄解之言。逗猛利者药妙疾轻之验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6 【介绍】: 唐人。本姓王,名日简。事王武俊为偏裨。穆宗时擢拜横海军节度使,赐李姓,改名。后阴结军士,外示忠顺,内蓄奸谋。未几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850 【介绍】: 唐赵郡人,字文饶。李栖筠孙、李吉甫子。幼有壮志,苦心力学,不喜科试。既冠,卓荦有大节。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寻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敬宗时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即位,加检校礼部尚书,召为兵部侍郎。武宗时由淮南节度使入相,弭藩镇之祸,决策制胜,威权独重。德裕为李党首领,牛僧孺、李宗闵为首之牛党深衔之,宣宗立,为牛党所构,贬崖州司户卒。追赠尚书左仆射、太子少保、卫国公。好著书为文,虽位极台辅,读书不辍。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7—850 字文饶,排行九,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牛李党争时之李党首领。早年以荫补校书郎,历幕职。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后历任浙西、义成、西川诸镇,政绩颇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赞皇县伯。武宗会昌年间再度任相,因功封卫国公。宣宗大中初遭牛党打击,迭贬至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称“李赞皇”、“李卫公”、“李崖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谱》颇为详备。著有《会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丛刊本为通行,其中别集10卷为诗赋杂文。又著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国有《李德裕文集校笺》。《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断句18。唐诗汇评
李德格(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补校书郎,避嫌,求出为方镇从事。十四年,入朝除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出为浙西观察使。大和中,召为兵部侍郎,旋出为义成节度使,移镇西川。入为兵部尚书。七年拜相,复出为浙西节度使,贬袁州长史。开成中,由滁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再领浙西。又移镇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屡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即位,出为荆南节度使,改东都留守,贬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卒。德裕仕历六朝,出将入相,有政声于时。善诗文。有《会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全唐诗》编诗一卷。词学图录
李德裕(787--850) 字文饶。赞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学,以父荫补校书郎,累任要职。多著作,存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德裕字文饶。赵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书。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赞皇伯。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罢为兴元节度使。徙镇海军。武宗立。召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再贬潮州司马。又贬崖州司马。卒年六十三。
作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