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北人未识
 
如宿杏花村
 
把做杏花看
 
有人怪和雪杏花飞
 
红杏

相关人物
晏殊


《宋人轶事汇编》卷七〈晏殊〉~292~
红梅独盛于姑苏,晏元献始移植西冈第内。一日贵游赂园吏得一枝分接,由是都下有二本。王君玉闻盗花事,遗以诗曰:「馆娃宫里旧精神,粉瘦琼寒露新,园吏无端偷折去,凤城从此有双身。」公尝与客饮花下作诗曰:「若更迟开二三月,北人应作杏花看。」客曰:「公诗固佳,待北俗何浅也?」公曰:「顾伧夫安得不然?」
典故
卖杏花


《全宋词》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典故
牧童遥指杏花深处


《岁时习俗资料汇编·新增月日纪古》卷之三上〈三月卷上·清明〉~926~
杜牧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典故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典故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渔父〉~023~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唐·成玄英疏:「缁,黑也。尼父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于江滨,休息林籁。其林郁茂,蔽日阴沈,布叶垂条,又如帷幕,故谓之缁帷之林也。坛,泽中之高处也。其处多杏,谓之杏坛也。琴者,和也,可以和心养性,故奏之。」
《國語辭典》:杏花村  拼音:xìng huā cūn
种有很多杏花的村庄。词章中描写春景时的常用词。唐。杜牧 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漢語大詞典》:杏花坛(杏花壇)
指授徒讲学之所。 唐 王建 《送司空神童》诗:“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参见“ 杏坛 ”。
分類:授徒讲学
《國語辭典》:杏坛(杏壇)  拼音:xìng tán
孔子授徒讲学的地方。语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后人因而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取名杏坛。今以杏坛泛指教育界。如:「杏坛芬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