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村社
(1).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 图 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我覷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2).犹村落。 唐 罗隐 谗书·代韦徵君逊官疏:“拜无渥泽,惊动村社。”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山禺 ﹞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西游记》第二八回:“只见那海水:烟波荡荡,巨浪悠悠……近岸无村社,傍水少渔舟。”
(3).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社会经济组织。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包括同一氏族的和其他氏族的一群家庭组成。土地公有;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
《国语辞典》:赛村社(赛村社)  拼音:sài cūn shè
旧时农家于农閒时所举行的迎神赛会。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漢語大詞典》:村社长(村社長)
村社负责人。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俺官职颇高如村社长,这宅院刚大似县官衙。”
《国语辞典》:乡村社区(乡村社区)  拼音:xiāng cūn shè qū
非都市的聚落,由集镇或农村所形成,其中的人群存在某种血缘、地缘、事缘等较传统的社会连带与生活型态。
《漢語大詞典》:香社
村社的美称。 唐 郑谷 《次韵和秀上人长安寺居言怀寄渚宫禅者》:“旧斋松老别多年,香社人稀丧乱间。”
分類:村社
《國語辭典》:番社  拼音:fān shè
1.清时概称当时台湾的原住民部落为「番社」。
2.台湾的地名,今台南市、宜兰县、苗栗县、彰化县等都有此名。如:「番社是台南市龙崎区的旧称。」
分類:高山村社
《漢語大詞典》:樗社
指村社。
分類:村社
《國語辭典》:本主  拼音:běn zhǔ
1.拥有事物所有权的人。《书经。费誓》「祗复之,我商赉尔」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其有得逸马牛,逃臣妾,皆敬还复之,归于本主。」《隋书。卷七七。隐逸传。李士谦传》:「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2.本人。自己的自称。
《國語辭典》: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村里中,节日时应节扮演的杂戏。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霍山行祠》:「沿路迎引到庙上露台上相扑,捧正殿妓乐社火酌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于是日,合乡村男妇儿童无不毕赴,同观社火。」
2.同行、同业。《水浒传》第五八回:「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祇应?」
《漢語大詞典》:倒社
谓全村社的人都出动。 宋 陆游 《稽山行》:“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
《漢語大詞典》:社直
元 代村社迎神赛会中轮直扮演杂戏的演员。 元 曾瑞 《哨遍·羊诉冤》套曲:“待赁与老火者残岁里呈高戏,要雇与小子弟新年中扮社直。”《元典章·礼部一·礼仪社直》:“﹝外路府州司县﹞遇圣节正旦,拜贺行礼每每不同。大概勾集诸色社直、行户粧扮,预先月餘整点。逮及拜贺行礼,必就寺观中。”参见“ 社火 ”。
《國語辭典》: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村里中,节日时应节扮演的杂戏。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霍山行祠》:「沿路迎引到庙上露台上相扑,捧正殿妓乐社火酌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于是日,合乡村男妇儿童无不毕赴,同观社火。」
2.同行、同业。《水浒传》第五八回:「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祇应?」